关于专业满意与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1-11-17 13:08姚星旭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所学志愿

姚星旭

[摘           要]  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和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关系着学生的职业生涯,但同时,中国的专业教育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学生专业选择时的盲目与被动等问题。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大学生专业选择与专业培养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填补了以往文献中较少涉及的中学阶段对专业选择的影响,回收了116份有效问卷及进行15份单人访谈后,发现超过70%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大学专业缺乏足够的认知。研究希望能够对未来的专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专业满意;人才培养;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172-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一系列活动如招生、教学及就业指导的基本依据[1]。从社会角度来说,需要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投入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司其职;从个人角度来说,专业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

(二)专业资源短缺和浪费

由于大学扩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社会对教育更看重,要求也更高,这就凸显了专业资源的短缺和浪費。短缺在于一些热门专业以及社会急需专业的资源难以满足需求,浪费在于部分资源配置不合理,学生与教师获得的资源并不与自身匹配。

(三)专业选择时的盲目与被动

我国现阶段专业选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高考后的填报志愿,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获取的有关信息较少,对此缺乏足够的认知,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短时间内确定自己的专业,这必然会造成专业选择时的盲目性。另一方面由于志愿填报是以高考分数为参考,在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总分优先匹配,专业暂后考虑”的导向,在高考分数有限的情况下,考生普遍会为了达到更好学校的层次而选择专业服从调剂,这就导致专业选择时的被动性。

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调查了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专业选择以及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培养对专业满意的不同影响,对现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二、文献综述

(一)专业满意度的积极预测作用

现有的研究表明,专业满意度与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等职业相关正性指标积极相关,与职业选择焦虑和决策困难等负性指标消极相关[2]。同时,专业满意度也是学生在大学内学业成绩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学习倦怠度成负相关,从而与学业成绩正相关,与心理适应能力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学生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3]。

(二)专业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现有研究专业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可以按照主体分为三类:学生因素、教师/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学生因素包括:所学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兴趣,所学专业是否是第一志愿自主选择,是否有转专业的经历;教师/学生因素包括:专业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因素包括:专业社会需求程度、专业就业前景、专业受尊敬程度[4]。

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培养过程,鲜有研究中学阶段对于大学专业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将中学阶段纳入影响因子。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其中问卷调查共收集116份有效问卷,为消除专业带来的调查误差,问卷调查采用了问卷星在线调查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随机发放。

(一)报考所学专业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在中学阶段,学生对专业缺乏认知和了解,导致填报专业志愿时的盲目性。

(二)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超半数的学生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中,因为分数的限制等原因,而只能被动选择本专业,并非自己主动填报本专业,这体现了填报专业志愿时的被动性。

(三)目前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根据调查结果,对所学专业满意的人数占半数,而有半数学生对专业满意度并不高。

(四)专业选择与学习态度

与表1相结合,发现在填报专业前对本专业了解程度和学习态度呈正相关,与表2相结合,发现专业自主选择的学生学习态度普遍为希望学好所学专业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与表3相结合,发现专业满意度与学习态度呈正相关。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大学专业缺乏足够认知

本研究将中学阶段纳入专业满意与人才培养的影响因子,在问卷和访谈中,发现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于大学专业缺乏足够的认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

(二)专业自主选择对于后续的专业学习有正向激励作用

调查中,发现在专业志愿填报时,能够进行专业自主选择的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普遍表现出希望能够学好专业,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决策是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在专业选择时,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专业的就业情况、专业发展前景等因素,综合选择出最符合个人利益的大学专业,而选择结果自主性越大,越符合个人利益,决策效能感越高,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更容易获得认同感,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明显的分界线,高考前的兴趣培养与高考后的专业选择存在断裂,这就造成专业教育缺乏衔接性。本研究认为在中学阶段进行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科学的普识教育,能够减少学生在专业选择时的盲目性,降低学生试错的成本。从专业人才的后续培养来看,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对专业深入了解中进一步挖掘自己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方向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研究认为,从学生角度来看,目前的转专业政策缺乏灵活性,大学需要设置出更为灵活的专业培养体系,尽可能降低专业院系间的壁垒。

五、结语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专业选择和专业培养都会对专业满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大学学业生活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在大众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的当下,需要从专业入口选择到后续专业培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吴越.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62-75.

[2]Nauta,M.M.Assessing College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Academic Majors[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07,15(4):446-462.

[3]田澜,王鑫强,陈志强.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 (4):265-267.

[4]樊明成.我国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43-4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所学志愿
基于手机管理的初中班主任工作
The Price of Beauty
非所学
非所学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探析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复数学习中的四个误区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如何使物理的教与学变得简单有趣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