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纤维性错构瘤1例

2021-11-17 08:55:54黄春兰顾伟忠杨敏李云玲
浙江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梭形脂肪组织斑块

黄春兰 顾伟忠 杨敏 李云玲

患儿 男,10个月。因“左侧腰背部出现斑块,逐渐增大9月余”于2019年7月10日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半个月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腰背部斑块,质韧,表面可见少许毛发生长,时有出汗。患处无破溃,无触痛,未见患儿有搔抓现象。否认患儿有局部外伤、感染史;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详,予以“炉甘石”外用治疗,数周后患儿皮损基本无变化。近几个月来患儿腰背部斑块逐渐增大,表面棕褐色,毛发生长明显,不能明显推动,不影响身体活动。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发病后,患儿精神佳,睡眠佳,体重渐增,生长发育无滞后,按时接种疫苗。患儿各系统体检无异常,全身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皮肤科检查:左腰背部斑块,约45mm×15 mm大小,表面棕褐色,质韧,不能明显推动,表面可见毛发生长,无破溃,无触痛(图1,见插页)。实验室检查:血、尿、大小便常规各项检查均无异常。腰背部皮损B超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层探及多个相互融合的结节状回声,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范围44 mm×14.1 mm,结节最深处距离皮肤约18.7 m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内部见少量血流信号。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增生,轻度角化过度,基底层色素颗粒明显,真皮层弥漫梭形细胞增生、部分延伸至皮下组织(图2,见插页);真皮下方可见器官样结构,纤维组织,幼稚的短梭形、小圆形、卵圆形细胞呈旋涡状或巢状的原始间叶细胞,细胞间可有黏液样基质、成熟脂肪组织(图3,见插页),伴小血管增生,局部可见小灶状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检查:CD34(弥漫 +),CD99(弥漫 +),Vimentin(弥漫+),S-100(散在 +),SMA(-),Desmin(-),Ki-67(-,1%~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阴性。诊断: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hamartomaofinfancy,FHI)。治疗:患儿目前皮损9月余,斑块逐渐增大,对身体活动及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建议行肿瘤切除术,家长暂拒。随访2年来,患儿腰背部肿块面积较前增大,隆起更明显,余无明显不适。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明显活动受限现象。目前继续随访中。

图1 患儿左腰背部斑块

图2 病灶表皮与真皮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HE 染色,×50)

图3 病灶真皮下方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a为纤维组织;b为原始间叶细胞;c为细胞间黏液样基质;d为成熟脂肪组织;HE染色,×200)

讨论 该例患儿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笔者首先考虑的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DFSP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低度恶性/交界性皮肤纤维组织细胞肿瘤,有局部侵袭性,易复发[1]。DFSP发病高峰年龄为20~50岁,最小的发生于婴幼儿,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皮肤肿块,部分呈斑块状,组织学形态是瘤细胞梭形、核纤细,异型性小;典型排列呈车辐状结构或席纹状图像[2-3]。免疫组化一般表现为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4]。DFSP的发病机制是17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易位及额外环状染色体,分子结构发生重排产生COL1A1-PDGFB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是DFSP特异性、唯一的融合基因,目前在其他肿瘤中未检测到该基因[4-6]。该融合基因在DFSP中的阳性率高达96%[7]。因此COL1A1-PDGFB融合基因对DFSP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然而,本例患儿COL1A1-PDGFB融合基因阴性,笔者又仔细回顾病理学检查结果,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与本例患儿有类似情况的病例[8]。在该病例中,作者对活检标本的分析也是首诊考虑DFSP,在完全切除皮损后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由纤维组织、原始间叶细胞及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典型的器官样结构,COL1A1-PDGFB融合基因也是阴性的,最终诊断考虑婴儿纤维错构瘤。因此笔者仔细回顾了HE染色下的病理学表现,发现在真皮下方可见三相结构,纤维组织,幼稚的短梭形、小圆形、卵圆形细胞呈旋涡状或巢状的原始间叶细胞,细胞间可见黏液样基质,成熟脂肪组织。

结合以上情况,该患儿最终诊断为FHI。FHI是一种少见的婴幼儿表浅软组织良性病变[9]。其确切的组织起源及特征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先天胚胎发育不良或错构瘤[10]。FHI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良性肿瘤的0.02%[11]。大部分患者发病时<2岁[12],其中1/4在出生时已存在。病变部位常在腋窝附近,其次为上臂、肩、大腿、腹股沟、背、前臂等[13]。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为真皮或皮下肿块,质地软或坚实,多为单发。FHI组织学特征有重要意义,主要由3种成分组成,成熟的脂肪组织、纵横交错的纤维胶原组织、原始间叶组织的巢样小集合,3种成分交错排列,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存在,可以以一种或两种成分为主。当以某一种成分为主或以某两种成分为主时,诊断就比较困难,需要与其他肿瘤鉴别[13-14]。(1)脂肪母细胞瘤:临床以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常见,四肢多见,肿瘤细胞由纤维性小梁分隔成小叶状结构,小叶间可见成熟的脂肪细胞,圆形的脂肪母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并可见印戒样细胞[15]。(2)脂肪纤维瘤病:典型表现是界限不清的单发肿物,儿童多见,好发于手足四肢末端。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和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构成,梭形细胞呈条纹样分布。无FHI中的原始间叶性结节[16]。(3)肌纤维瘤: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红色至褐色皮下结节,好发部位为肩部及腋部,病理表现为真皮内条索状梭形细胞增生,有时可累及脂肪浅层。增生的肿瘤细胞条索多与表皮平行,并与表皮间形成明显的无浸润带。肿瘤细胞形态介于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之间[17]。

对本病的诊断融合基因检测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有明确相关基因疾病的诊断中应尽量完善基因检测,多一些诊断依据。本例患儿活检过程中,选用的是直径3 mm的圆形环钻,直接导致取得的活检标本不够大,使得肿瘤的三相结构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所以在这一类疾病中,活检标本应广泛取材,要取到足够面积,深度要达皮下脂肪层,以手术切除为宜。避免因取材不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DFSP与FHI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临床应尽可能通过多种检测手段来帮助明确诊断,以免耽误患儿病情或对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猜你喜欢
梭形脂肪组织斑块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自我保健(2021年2期)2021-11-30 10:12:31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妇女之友(2021年9期)2021-09-26 14:29:36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2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百姓生活(2019年2期)2019-03-20 06:06:16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
应用梭形趾腓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