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金铭
【摘 要】 利用极课大数据全面诊断学情,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自适应学习平台,走向数据驱动,已经成为信息通信技术条件下教育改革和课堂革命的世界潮流。要真正地利用好极课大数据,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个转变:作业批改者向作业分析者转变、经验主义者向数据剖析者转变、整体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关键词】 极课;大数据;角色转变
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极课大数据全面诊断学情,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自适应学习平台,走向数据驱动,已经成为信息通信技术条件下教育改革和课堂革命的世界潮流。
极课大数据的精准化教学就是为适应时代要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的时代产物。近几年极课大数据开始在中小学推广使用,对于一直以来以传统教学为主的老师来说,部分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并没有充分运用极课大数据,甚至对极课大数据是否适合在小学使用产生了质疑。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使用极课大数据入手,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教师角色的三个转变。
一、作业批改者向作业分析者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作业都是教师逐题面批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完成了作业批改的任务,学生根据老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进行订正,有经验的教师还会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摘录错题,而对于反思能力还比较弱的小学生来说,仅仅通过一次作业订正未必能够真正理解题目,可能只是暂时的短时记忆。而极课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提高批改作业的效率,而且能够将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专门的错题本。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例,从极课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任教班级作业中每一小题得分情况,可以帮助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还可以看到每一小题的答错名单,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哪些学生没有掌握好本知识点;甚至还可以通过逐题分析功能具体看到得分区间的人数,如0-3分有几人,3-6分有几人,6-9分有几人,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很好的量化,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精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做一位作业分析者,利用极课大数据系统提供的精准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快地找到症结所在,找出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计针对性的变式练习,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二、经验主义者向数据剖析者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教学经验和作业批改,模糊地判断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不足,提高方法就是通过统一的练习进行题海战术,而极课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同时减负增效,快速提高。这都需要教师学会进行数据分析,由经验主义者向数据剖析者转变。
从学情追踪功能看,教师可以通过任教班级的最高分、平均分、得分率,了解本班学生在本次作业中的整体情况;从学科追踪的功能看,可以了解任教班级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波动情况、任教班级的薄弱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分层评价了解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追踪功能看,可以追踪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波动情况、成绩走势图、知识点得分率趋势等。
年级组长还可以进行年级教学质量的分析,通过年级的分数段分布,及时追踪教学质量比较落后的班级,帮助其找到原因,同时还可以向其推荐优秀班级的教师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极课大数据的便利性都建立在教师认真分析背后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学会认真剖析这些数据,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知道学生的关键问题或者普遍问题所在,为教师减负。通过精准的分析,真正找到学生的薄弱项,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增效。
三、整体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在极课大数据的支撑下,教师可以追踪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追踪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微观上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针对诊断建议中的薄弱知识点提前准备针对性的变式练习,并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着重加强某一方面的练习等。这些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作出精准的判断,“我们”的老师转变为“我的”老师,整体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最终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个性化的练习,实现真正的以学促教、因材施教。
极课大数据系统的精准评价功能能够把学生在考试、作业过程中薄弱的知识点、易错高频点,甚至包括能力的要求都通过大数据很快抓取出来,呈现给教师。教师能够根据阶段性练习、检测的情况,准确判断某一类学生或者某一些学生学这个知识的难点在哪里、技能的难点在哪里、有什么问题。
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的方向、教学的手段、教学的评价,极课大数据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时代教师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势必成為教学中的一把“利剑”,借助极课大数据这座“桥梁”,帮助教师和学生斩去“荆棘”,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斌.“极课大数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