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辉
在历史知识教育体系当中,高中历史教育是承启基础历史教育和高等历史教育的关键环节,做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完成对学生历史兴趣的激发,这是培养历史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对于推动课堂教学水平进步带来了支持,教师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的认知启发,为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助力。
一、创新课堂导入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从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其之所以存在低效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兴趣缺失,导致课堂学习动力不足。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如果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那么无论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么优秀,课堂教学效果都不会太好。所以,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先做好课堂导入模式的创新,完成对学生历史学习动力的激发。
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教学为例,我在掌握学生认知兴趣的基础上,在课堂导入阶段选择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空城计》的视频片段,该内容作为三国时期最经典的战役之一,很多学生都是因其而对诸葛亮、三国历史产生兴趣的,所以我选择该素材进行导入,能够有效完成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思维引导。在播放完视频之后,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对三国历史予以进一步的回顾,完成对他们的思维状态引导和知识关联。之后,我又与他们进行了魏晋历史的讨论,让学生找出三国向两晋更替的关键人物,由此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铺垫,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师生互动教学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缺失是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也因此导致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薄弱,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想要真正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就必须在以新课程为指导的前提下,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就在课堂上采取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先为学生讲解商鞅变法内容,然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思考為什么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以及其实行了什么制度和政策。在思考中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本节重点内容。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我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探究讨论,保证他们能够完成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在互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优秀的学习表现我会予以表扬,对一些稍有欠缺和不足的学习表现我也会鼓励,因为不同学生的历史基础和思维水平是存在差距的,教师要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实现进步,由此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设计趣味训练模式,强化学生知识理解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好对课堂训练模式的设计,因为课堂训练会直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而且优秀的课堂训练能够实现对学生知识理解效果的强化,这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进步而言至关重要。高中历史教学中趣味训练模式的开展离不开趣味情境的创设,在趣味情境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并不会产生学习倦怠感,始终保持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完成《启蒙运动》的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引导学生背诵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思考启蒙运动的影响,在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后,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启蒙运动,并认识文化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四、布置实践探究作业,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实践探究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历史素养予以了解,并进一步完成对他们的培养。例如,在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的学习之后,我就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随机分组,在分组过程中,他们的实践作业内容也会予以确定。如A组进行丝绸、刺绣文化的探究,B组进行文字、语言文化的探究,C组进行音乐、器乐文化的探究等。每个小组学生有一周时间进行本小组作业内容的搜集和整理,之后,我会专门选择一节课的时间,让各小组学生进行本小组的作业成果的展示和讲解,让他们化身历史文化推广者,进行历史文化的探究和传承。在该作业模式中,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内容,同时还获得了历史知识探究和学习能力的进步,这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构建和学习能力提升带来了重要帮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由此得以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水平的方法,将其纳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在进一步指导和约束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会因此获得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在以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出现的基础上,多为学生提供探究历史知识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进入历史长河中进行知识探究,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由此做到在完成学生历史兴趣激发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他们正确历史观念的培养,为新课程标准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