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如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在审题方面,对于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加细致的教学任务细分。数学审题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间接反映了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整体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审题思维和审题过程,从中不断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将这些问题经过自己的转化和处理,为学生提供更流畅简洁的审题解题教学,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效审题,高效审题。
关键词:数学思维;审题能力;小学数学;高效审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因为学生的粗心大意和马虎,导致解题过程和答案不尽人意。而在教师讲题时,读完题目,学生又恍然大悟,理解了题目真正表达的意思。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且往往会出现很多类似案例。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对题目的审查能力和理解不到位,导致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惨淡。所以,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审题显得极其重要。
一、当今小学数学学生审题能力的现状
一部分学生在做题时不够专心,在拿到题目时往往心急,只看题目的一部分,对于题目本身没有仔细阅读,充分理解。解题的过程自然也是全凭感觉,这样的审题习惯往往对于学生的解题百害而无一利,不仅无法提高数学成绩,而且不利于长远的数学思维的提高。数学学习是一个考验学生专注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科目,如果审题不够专注,就十分容易理解错误,混淆题目。一部分学生对题目题解能力不够充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教材上的例题进行讲解,教材上的例题题目往往比较简洁,易于理解,学生一看就能知道解题方向。但是在课外习题或者考试中,出现的题目往往比较有迷惑性,冗长的大段文字导致学生容易抓不住题目重点,或者在读题过程中与题目本身造成偏差。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2.1题海战术,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的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往往会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题目进行讲解,讲解的往往也只是解题技巧,很少涉及到读题技巧,从而导致学生不把审题当成做题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讲题前,准备一些题目,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題海中找到审题规律,通过累积审题做题经验,对以后遇到的题目形成惯性思考模式。在审题时,让学生在拿到题目时,先把题目读顺,不漏不添字词,然后再通读,了解题目本身的大概,最后再精读,重点推敲关键词。教师也要学生舍得把时间放在审题上,审题出现矛盾,后面的解题就是无用功。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时,在做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比如A是B的几倍,B是C的几分之几,这时题目中会出现很多数字的倍数,学生在审题时一定注意数目关系,也可以通过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记忆,或者用波浪线,直线,圆圈做记号,简单罗列各个名词之间的数字关联,这样也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一目了然的数字关系也可以提高解题正确率。
2.2将题目分门别类,逐个类型挨个解决
在日常的做题中,遇见的题型基本就是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不同类型的题目在审题时的仿佛也是各有千秋,以选择题为例,在审题过程时可以先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在审题时可以大概清楚题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取未知答案,在审题时不太知晓题意时,可以试着将选项里的答案带入题目,在进一步了解问题时进行检验。通过反向思维帮助学生解答题目,这也可以算是选择题的一个小技巧。
在进行判断题的审题时,一定要告诉学生细审题,满审题,精审题。判断题往往比较容易有“坑”,常常会根据学生粗心的特点设置“陷阱”,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十分细心,逐字逐句的慢慢审题,精准把握住可能暗藏玄机的词汇。
在进行填空题的审题时,则要注重题目括号里的提示,比如取小数点的后几位,是否可以四舍五入,Π是否取3.14之类的提示。如果审题时不小心疏忽了,结果也是没有分数。
在进行计算题的审题时,虽然题目比较简单明了,但也要注意计算顺序,比如小括号和中括号,在计算时不要忽略小数点的运算。
在进行应用题的审题时,往往要注意题目的整体和部分,应用题往往采用比较生活化的场景,但学生要注意的是,要注意题目里的隐藏条件,尝试着把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的教学中,在审题时,往往会出现文言文的提问方法,学生遇见这类题目,就会容易着急,觉得题目过于晦涩,难以理解。但是,这类题目往往是比较大同小异的,都是有相似的解题思路的。学生最先做的就是沉下心来,认真审题,然后可以利用之前的审题经验和解题思路,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可以将鸡的数量和兔的数量分别标记好,然后将文字转化为数学模型,列方程式求解。
结束语
审题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验证学生是否具有合格的审题能力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之前的错题总结出容易理解错误的题和其他同学的易错审题目进行二次创作后,彼此交换。在对方容易出错的点上,验证自己的审题能力。总之,通过这些方式,希望能对学生的审题效果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宋斐. 重视审题,培养思辨能力——小学数学审题教学中的审辨思维培养[J]. 知识文库,2021(02):14-15.
[2]吴奋华. 研究命题新方向 渗透审题四策略——PISA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的审题教学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