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杨惜
摘要:传统民间游戏具有通俗易懂、流程简单、活动开展不受场地限制的特点,很容易获得幼儿的青睐。同时,传统民间游戏可以锻炼小孩子们的灵敏性、反应能力、变通能力等等,对于幼儿的体能发展以及成长有着很明显的促进作用。传统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既可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又能全方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民间游戏;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36-352
引言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它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生活气息,同时也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在教学当中通过传统的民间游戏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当中,要求将游戏化教学融入其中。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所以要求老师将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活动有效相结合,可以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民间游戏的价值
民间游戏对儿童认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等均具
有重要价值。一是民间游戏多在集体中完成,需要参与者互相合作才能顺利开展,对于促进幼儿合作和提升幼儿交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民间游戏多为规则类游戏,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很好地培养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源于生活的民间游戏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有利于开阔幼儿的眼界,扩大其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帮助幼儿亲近生活、他人和社会。由此可见,传统民间游戏具有其他游戏项目不可替代的众多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幼儿的需求,具有健身娱乐、陶冶身心的多重功效,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如何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环境
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对于音乐活动的观念不够完善,从而使孩子很难提升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为孩子创设传统民间游戏的环境,从而积极地推动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营造良好的民间游戏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教学,而良好的环境主要包括场地的选择、玩具的类型,以及游戏时间等。而在创设音乐活动环境的过程当中需要将民间游戏作为活动的主体。并要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可以在这样的良好氛围当中感受到民间游戏的魅力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从互动当中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强化幼儿音乐核心素养。例如:通过丢手绢的形式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以这样的活动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以及舞蹈表演等,教师首先要让幼儿进行游戏的玩耍环节,通过挑选合适的场地,让孩子围坐在一起进行丢手绢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有效地进行身体活动,同时还能在其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为孩子作出榜样的力量,积极与幼儿打成一片,不断地融入幼儿群体当中,在引导孩子进行正确学习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良好感情,孩子在这样温馨愉悦的氛围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有非常多的民间游戏都加入了歌谣。如“堆馒头”游戏,5-6人轮流伸出大拇指,依次向上抓住另一大拇指,唱“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得高,馒头堆得好,香喷喷、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又如“拉大锯扯大锯”游戏,两人手拉手,边拉边说“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这些歌谣趣味性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充分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对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与家长的互动环节
为了加强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密程度,可以适当开展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家长在小时候也玩过这些活动,对于活动内容以及规则了如指掌,而且可能会具有一定的恋旧情怀。在与孩子一起玩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成长动态,而且也能勾起家长幸福的回忆。传统民间艺术活动作为家长与幼儿沟通的桥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比如,家长与孩子在玩“123木头人”这个游戏时,可以让家长担任破坏者的角色,锻炼孩子的定力。家长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对孩子进行考验,当孩子站定之后,可以使用挠痒痒、讲笑话等方式对孩子进行外力干扰,并且让孩子尽量保持不动,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孩子的忍耐力、抵抗力,意志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调解家庭氛围,为孩子营造更加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而且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也可以体验角色互换,促进关系的亲密性。
(四)结合幼儿身心特点,适当改编游戏形式
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就生理特点而言,3~6岁幼儿的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肌肉耐力较弱,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民间游戏进行适当改编,重点是降低部分民间游戏的对抗性和运动强度,达到既锻炼幼儿又保护幼儿的目的。针对幼儿心理发展方面,3~6岁幼儿的自制力处于不断健全的发展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应注意创新民间游戏形式,使之更适合幼儿,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坚持与拼搏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幼儿持续运动的自信心。另外,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或改编民间游戏。低年段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容易受伤,教师应注意降低民间游戏的难度,以保障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安全;而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渐进增加游戏的环节和难度,在提升幼儿体质的同时,促进幼儿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性别特征也是选择民间游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男生对运动类的游戏感兴趣,而女生则对情境类和扮演类游戏更加关注。所以,民间游戏的选择和改编应该考虑到适合幼儿年龄、性别等特征,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扬长避短,使幼儿在自信满满的状态下参与游戏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结束语
民间游戏贴近孩子生活、趣味十足,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们要在传承中注重创新与发展这些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秋月.浅谈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J].新智慧,2019(36):31.
[2]黄春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J].好家长,2019(96):32.
[3]米红芳,范红霞,冉淑莲.民間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9(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