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学活动中幼儿探索能力的培养

2021-11-12 13:39庞晓瑜张涵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6期
关键词:探索能力科学活动培养方法

庞晓瑜 张涵

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价值”。因此,在幼儿园中,实施科学教育的重点在于激发幼儿的体验、乐于参与。这是现代教育理念下,我们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探索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36-257

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以及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科学活动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有目的的行动。

笔者认为:幼儿探索能力,内涵丰富,即包括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兴趣,也包括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创新性思维等。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从事科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日常感知、做实验、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科学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得到愉快的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于是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幼儿的探索能力,

一、引发探索兴趣

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喜欢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因此最重要的是提供大量直接经验,满足其好奇心,亲身去体验、挖掘答案。那么,我们单一地进行科学活动教学或是单一地进行学习授课的话,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试想:当教师在课堂上教条式地照本宣科,而无法做到旁征博引,传输知识时思路狭窄,科学活动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这样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思维吗?肯定不能。再来设想:幼儿在听课时,全然只顾对创新性表现的景物好奇不已,而未及时引入教材知识,未能得到引导式教育,这样的活动对于学习知识的吸收又有何益?例如,在以下活动教学上动脑筋:(1)随机性活动:让幼儿直接观察雨从房檐上落下;平台上的出气孔;下雨前小动物的变化;立交桥是怎样长长的;下水道的水哪里去了……(2)生成性活动:尽量在现象发生的现场进行。如:班中幼儿发现教室里有一个光环,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光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教师手表的反光,从而引出一个系列活动“光与影儿”(3)预成性活动: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刻意计划的活动。例如:种子发芽、磁铁的吸引力、水中的沉浮、我们的小脚丫、各种各样的工具等。然后通过有目的地引导练習,加深强化理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学习课堂科学活动教学与创新性方式有机整合,才能在课堂上引起幼儿吸收知识的兴趣,也能在开展科学活动教学时强化课堂知识内容,深化幼儿印象,起到二者互补的作用。

二、引导探索想法

科学是幼儿每日经验的一部分,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幼儿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具体、最容易了解的,也是最不容易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是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效果。例如:春天来了,幼儿发现空中飞着许多柳絮,我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戏,游戏过后引导幼儿思考“柳絮从那里来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哪些好处?有什么不好?怎样避免让它破坏环境,你能给大家出个主意吗?还有很多可以作为随机经验的内容:“垃圾到哪里去了?”“什么东西在冒烟?”“小区里的养狗人和小狗的粪便”等等。教师要抓住机会,运用一些问题让幼儿推理、思考。关注周围世界。

三、满足探索需要

学前幼儿学科学是通过和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操作过程进行的。无论是集体的正规性科学活动,还是幼儿自由选择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无论是科学探索和发现活动,还是科技制作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提供。幼儿科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如果没有可供幼儿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只是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或演示,幼儿就不可能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而只会在头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如果提供的物质材料很少、很简单,幼儿也不可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比如,我们要让幼儿感知树叶的多种多样,就要带领幼儿采集、感知、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大小、各种气味……幼儿在感知这些树叶的过程中,就能获取丰富而具体的科学经验。这是看树叶的图画或听教师讲所不能比拟的。幼儿对操作物质材料的兴趣,如果引导得当,就能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幼儿不仅满足了动手的欲望,还能够有所发现,或者得到一个成功的结果,这些更强化了他们对于科学活动的兴趣,成为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动力。

四、培养学习方法

培养幼儿的程序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包括观察、推理、实验、沟通。

观察是用感官获取信息的直接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科学程序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尝试,视幼儿的情况提出焦点问题,如:小猫的眼睛与别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脚趾一样长吗?青蛙的皮肤与蚯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等等。观察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分类、排序、比较、测量、空间关系等问题,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运用这些能力。教师要注意鼓励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对目前现象提出形成之原因,预想未来的状态,根据观察的现象试着提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可以将幼儿的科学经验整合起来,帮助幼儿超越从“发生了什么事”——到“这是怎么来的”这一思维进展过程。

参考文献

[1]吴雯.浅谈科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240.

[2]杨晓丹.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21.

猜你喜欢
探索能力科学活动培养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课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快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