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改金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不足、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单一等,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6-081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通过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文基于教学实际,分析了教师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为社会与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质人才,就需要实现教育的改革,带领小学阶段的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成长,通过德育的渗透影响学生,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与德育中,过于重视理论灌输,忽视了实践技能以及紧密协作,可见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无法带领学生真正提升,因此需要将德育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康的人格、积极的爱国主义、正确的审美与三观等。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从小就开始熏陶与培养,才能端正其发展方向,實现语文教育与德育的共同成功,为社会培养更多国际化、现代化人才。此外,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将语文与德育紧密融合,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排除各种影响因素,找出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展开正确引导、恰当规范,实现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一)开拓创新,丰富德育教学形式
面对网络环境下德育教学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形成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校园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在教学方面,要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把网络技术各类软件和平台应用到德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启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树立自主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行为。同时,还可以利用开放的网络聊天和学习论坛,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新观念。让教师、家长、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和影音动画,使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道德融为一体,体现鲜活的网络时代特色,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中提升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
(二)丰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德育渗透效率
德育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德育的内容和深层次的含义还无法准确理解。对此,教师便需尽量丰富教学形式,极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将教学内容融入娱乐活动中,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到德育内容的真正含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操,使德育工作内容能够在实践的各环节不断渗透实施,逐渐辅助学生形成端正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切实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如在开展《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将雷锋助人、奉献的事迹向学生一一展示,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辅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体验做交通员,或者在养老院做帮扶活动,通过上述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思想的成长与成熟。又如可以《大自然的启示》等环保主题为活动课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或者公园范围开展环保主题的宣传,举行垃圾分类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主动形成环保意识和技能,加强对环境的热爱思想,自主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形成热爱环境和生活的品质。
(三)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教学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网络知识和文化,明确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大力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实际教学课程中,结合网络信息时代特色和学校教学内容的文化底蕴,形成特色化的德育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德育心态发展目标和规律,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网络教学理念。
结束语
总之,以教改思想为指导,语文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如果仍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则难以迎合时代发展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除了辅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需侧重培养学生形成更为端正和积极的道德意识及综合素养。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学科,主要承担德育教育的渗透职能。学科教师需尽量加大对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挖掘力度,在为学生传输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进一步熏陶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金丹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