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观演关系看广西仫佬族“依饭仪式”的功能特性
——以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

2021-11-12 21:13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师公仫佬族族人

(广西大学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在古希腊语中,“戏剧”和“仪式”两个词有着相似的含义,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戏剧”在古希腊语中是动作的意思,而“仪式”本身就是一系列行动范畴。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提出了关于戏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摹仿”一词的本意是指在仪式中的角色扮演。由此而知,戏剧作为一种行动的摹仿,可能是仪式中的表演者对神灵动作的摹仿。

在中国,戏剧发源于祭神仪式。王国维在其著作《宋元戏曲考》中提到:“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其中,“巫”主要指漂亮的女子,擅长歌舞,主要职能是扮神、迎神、起到人与神沟通的作用;“优”主要指体型非常矮小的男子即侏儒,擅长滑稽取笑。我们可以从古代歌舞中去探寻戏剧的起源。歌舞不仅具有表演性,而且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因素,因此,仪式中的歌舞很轻易被定义为戏剧,“每一种模仿性的舞蹈里都怀着哑剧的胚胎”。

戏剧与仪式的关系最直观地体现在戏剧与节日庆祝的关系上,也就是说,戏剧往往是在节日庆祝中表演的。在古希腊,节日是围绕庆祝酒神狄奥尼苏斯而逐渐形成的,这种节日与酿酒、获取食物等活动息息相关。在中国,民间节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与自然季节变化有关,第二类与农耕有关,第三类与神灵的诞辰有关。

“依饭节”是广西仫佬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在节日里族人通常要敬请依饭师公扮演成神灵举行祭祖拜天、祈福还愿的仪式。仪式中依饭师公扮演成神灵,进行依饭唱本的吟诵、依饭傩舞的表演,并与围观的族人互动、交流。整个仪式氛围庄重、热烈,表演的过程极具戏剧观赏性,族人与师公的观演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依饭仪式”也常被定义为“傩愿戏”。

“依饭仪式”作为一种仪式戏剧,在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仪式最主要的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交流的功能,通过仪式可以使仪式参与者与神灵交流;二是说教的功能,通过仪式可以达到教育和教化的目的;三是宣泄的功能,主要是仪式参与者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并从中获得快乐。

一、“依饭仪式”——交流特性

戏剧最独特的魅力在于演员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是戏剧相对于电影、电视而言所不可替代的特色。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将剧情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使观众充满情绪。这种面对面交流的过程足以给观众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剧烈的震撼。

在仪式戏剧中,同样也存在着仪式参与者与神灵的沟通和交流。仪式往往成为沟通人与神、有形与无形、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桥梁。仪式是人类窥视世界神秘的入门。参加仪式的人们深信,通过虔诚地举行一次仪式,人们扮演神,而神也可以附体到有形的扮演者身上,在人、神迷狂的交流中,人们坚信,他们的梦想和愿望能够得到实现。

以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在安坛程序前,依饭师公扮演“梁九官”神灵角色,在午夜时分,来到户主家门前念道:

“上不犯天星,下不犯地耀。奉请天灵地灵北斗五星与吾动鼓龙神土地不得惊家宅安宁。吾奉九天玄女急急如令:五鼓开旺吉、鼓声响亮吉、五方如雷声。

天上一朵紫云开,照见老君下凡来。三位夫人端正座,五营兵马两边排。坛前灯火满堂光,照见天上王母娘。王母娘娘登坛座。梅山弟子开法坛。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要文就得文,要武就得武,弟子坛前动锣鼓。”

表演的整个现场十分肃静,神灵附体的崇高感彰显无疑,让其围观的族人真正意识到神灵已经降临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即将实现。

随后,白标屯仫佬族人开始进行安坛。安坛即布坛的意思,为了迎接神灵的降临,需由依饭师公在承办仪式活动的户主家布置道场。

笔者在白标屯银星堂户主家看到,师公正在书写对联及横批。诸如“依饭本是俗言一概遵古训,地苔非同儿戏万般在先贤”、“恭贺稀凡”、“四季平安”、“人丁兴旺”等。师公在客厅供桌上还摆放有36个神灵面具、用茶杯装的生米、红薯和芋头做成的“牛”以及苹果、饼干等食物,客厅的两侧则张挂着各个神灵的画像。

而安坛程序的重头戏则是由依饭师公扮演“梁九官”在午夜时来到户主家门前,手握一把香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鞠躬祭拜,随后手握三支香并吟诵经文请道教、梅山教、佛教、仫佬族祖先等神灵依次降临道场。接着点圣灯,“圣灯”是用碗装些煤油加上灯芯做成的,摆放在草席上,师公手拿七星剑在“圣灯”上画符,敬请各位神灵前来护坛。最后由“梁九官”宣“福龙榜”,内容是请凑各位神灵要在本地举行依饭仪式,上报参加仪式的白标屯118户480多人的族人名单,并表达族人的诉求。

在请圣程序中,依饭师公扮演“梁九官”依次请出其他神灵降临道场,请圣即敬请神灵之意。白标屯仫佬族人为了表示敬请各位神灵的诚意,准备了茶叶、甘蔗、芝麻、花生、干切粉等12个素食材作为供品摆放在户主家的客厅桌上。在点牲仪式前,据仫佬族内的规矩,族人一日三餐均只能吃素食。

在点牲程序中,白标屯仫佬族每家每户都会一起凑足36只鸡以及1头牛作为供品等候各神灵前来享用,点牲即杀生之意。由依饭师公扮演“梁九官”手拿法枪,做刺杀猎物的动作,展示古时仫佬族人狩猎的场景。在经过梁九官“捕杀”后,族人才能进行宰杀拿去上供和食用。

在劝圣程序中,族人通常会供奉猪头、猪肉、猪心、猪肺、猪肠等12样荤食给各神灵。不过在白标屯劝圣仪式中,师公扮演“梁九官”将刺杀过后的猪头抬到户主家的供台前,寓意着敬奉给各神灵享用。此外,“梁九官”还将其他荤食分享给旁观的族人食用,意味着此时此刻族人可以不用再一日三餐吃素了,现在可以开荤食肉。

从白标屯安坛、请圣、点牲、劝圣程序中,可以察觉,依饭师公扮演成神灵与族人互动,族人将他们辛勤劳作的食材上供给神灵食用,不仅表达出他们对祖先的缅怀,也希望借此机会将自身的美好夙愿诉说给神灵,使他们能够借助神灵赐予的超自然力量给子孙后代带来好运,使本民族人丁兴旺、享福禳祸。

二、“依饭仪式”——说教特性

仪式可以起到说教的作用,通过仪式可以继承传统和教授知识。值得指出的是,在宗教仪式中人有两次诞生。一次是生命的诞生,另一次是精神的诞生。这种诞生是通过一种象征性仪式来进行的。通过戏剧的仪式,仪式的表演者和参与者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诞生或成长。戏剧作为仪式的一种,在宗教文化中至关重要。

在白标屯依饭仪式中,唱神程序是整个仪式的核心部分,也极具说教意味。依饭师公通常会依次头戴各位神灵的面具,扮演成各位神灵降临道场,将各位神灵的神力施展开来。师公每扮演一个神灵角色,首先都要吹法螺,预示着神灵已经附体,随后开始吟诵对应各神灵事迹的唱词,边唱边手舞足蹈,将各神灵最突出的特征和神力完美地诠释出来。

当师公扮演成“神农”神灵时,手拿稻穗在田地里耕种。师公扮演成“牛哥”神灵时,手拿法枪做着驱赶牛的动作。师公扮演成“鲁班”神灵时,来到山林中手拿法斧对树木进行劈砍。师公扮演成“婆王”神灵时,抱着小孩进行哺乳。师公这些举止生动、形象。族人通过观赏师公的表演,获得成长。一方面深刻了解到先人辛勤劳作的情形,另一方面也从中学到生产、生活的知识。仪式寓教于乐的作用彰显无疑。

三、“依饭仪式”——宣泄特性

仪式有两种形态,一种严肃的、端庄的,还有一种就是狂欢的、宣泄的。在原始社会,人类最主要的情绪是对灾难、疾病、死亡的恐惧,要摆脱这种恐惧,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仪式得到宣泄。

在中国古代,人们情绪的宣泄通常和民间的节日庆典密切联系。在广袤的乡村,傩戏就具有“对生存危机与焦虑的解脱”的功能。傩戏通过法师的言行和繁杂的科仪将人们内心的诉求表达出来。也使一部分遭受灾难和身体病痛的人们生理、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随之松弛。不仅如此,中国的戏曲也具有戏谑的意味。《尔雅》曰:“戏,谑也。”也就是,“戏”是指不当真的、非严肃的、具有嬉玩、调侃意味的态度。

送圣程序是整个依饭仪式最后一个程序,也最富有狂欢性,族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宣泄。送圣意为欢送各位神灵,送的最后一位神灵则是“梁九官”。只见,依饭师公扮演“梁九官”,他手拿一壶酒,身扛一根竹竿,竹竿上则捆有一只公鸡和一个吹胀的猪尿泡,在依饭道场里边喝酒边来回走动。“梁九官”喝醉了酒,就坐在椅子上,尽说一些粗鲁话,围观的族人细心一听,原来“梁九官”说的都是一些男女行房知识。“梁九官”以问答的形式与旁观的族人进行互动,向族人发问,内容均是一些生产生活知识,要是有族人回答不出问题,“梁九官”则拿出猪尿泡对其头部进行击打以示惩罚。最后,“梁九官”提着猪尿泡往屋外荒野跑去,跑到没有人的地方便立即将猪尿泡踩破,以此来表示他帮助族人将所有的晦气和灾害全都清除掉了。

到此为止,整个依饭仪式全部结束,族人们则随即点火放鞭炮表达庆祝。至此以后,族人们的生活都会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可以看到,师公扮演“梁九官”神灵,言行举止风趣、幽默,这一系列表演也使得观赏的族人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其精神状态得到放松。

注释:

①笔者于2019年12月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白标屯实地调查搜集的依饭唱本资料。

猜你喜欢
师公仫佬族族人
不受欢迎的人
不受欢迎的人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石头记
非遗语境下南宁平话师公戏传承问题考辨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壮族非遗“武鸣师公舞”的活态传承调研
中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庆祝成立30周年
广西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