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青春期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行动研究

2021-11-03 15:34王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行动研究农村学校

王艳

摘要:培养青春期学生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幸福的体验,也有利于社会培养更“亲社会”的国民。农村学校作为一个教育相对薄弱的地方,对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推进工作难度一直很大。为此,在分析农村学校青春期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现状的基础上,寻求办法,尝试从加强学校的顶层设计、提高家长的心育能力、促进同伴互助教育和营造积极心理环境等四个方面来开展行动研究。

关键词:农村学校;青春期学生;积极心理;行动研究

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觉醒、个性品质逐渐形成的阶段,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情绪情感发展的极不稳定性被“青年心理学之父”霍尔喻为“疾风怒涛” 时期,此时,如果学生的负性情绪情感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调控,就容易引发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打架、自杀等。所以,尽早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用 “积极”“正面”的教育来取代“消极”“负面”的影响,就能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那么,作为一个农村初级中学,该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呢?

一、农村学校青春期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十多年来,现状究竟如何?经调查,基本可以总结为: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尤其对于农村学校来说,现状更加堪忧。

(一)重要性认识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短时间内很难反映出教育的成果。面对紧张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就会认为上不上心理健康课无关紧要,就算上了几节心理健康课,那几个看似有问题的孩子还是有问题。所以,教师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就慢慢下降了。

(二)教师专业性不够

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想教育却无从下手,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严重短缺,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亟待提高。

(三)家长配合度不够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家长文化水平很低,养家压力很大。孩子步入初中后,青春期问题日益严重,不少家长或逐渐麻木、失去信心,或严加管教、却不得方法,最终导致很多学生身上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品德行为不良、心理素质差、和父母关系疏离等很多问题。

(四)顶层设计不够

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很多农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也安排有心理健康教师,但对于课堂上究竟講什么、怎么讲、讲得怎么样,并没有进一步关注,导致课堂随意性很大。

二、改善农村学校青春期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现状的对策

(一)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学校积极心理教育的顶层设计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的调查数据,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每提高10%,学生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就可以平均降低约6%。所以,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普及工作尤为重要。

1.教什么

要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普及教育,首先要明确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教育有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为重点,即使面向全体学生,更多的也是关注挫折、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方面的知识传授。青春期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学校只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就不能真正发挥青春期学生的潜能。所以,从学校普及教育的角度出发,必须重新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通过积极心理的普及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处理负性情绪、消极心理,开发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使人人都获得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6大类24种积极人格(如感恩、宽恕、希望、乐观、幽默、忠诚、爱学习、 诚实等)。

2.怎么教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全程跟踪,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活动、学科渗透、校园心理剧、个别咨询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一切启迪智慧、催人上进、陶冶心灵、化解痛苦、给人幸福的举措,都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3.谁来教

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只有系统地掌握了这些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才能行之有效地针对学生开展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专业人员的缺乏是目前农村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利用好多种资源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学校应努力争取专业心理教师编制名额,每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来开展心理活动课教学、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工作。(2)充分利用区域优势,选拔一些基础好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加入区域心理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培训与活动引领,带动非专业教师迅速成长。最终形成以学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的心理教师队伍体系来共同推动学校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工作。

(二)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家长积极心理培育的意识和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有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但是,农村家长自身所受的教育非常有限,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论坛、微信专题推送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家长予以适当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家长要与青春期的孩子共成长,在生活中建立和修复良好的亲子关系,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格、探索能力的边界,从家庭中获得尊重、爱和选择权,构建自己的成就实践,获得生活和学习中的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和价值感等。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个家庭教育目标呢?作为学校来讲,不仅要引导家长了解家庭心理教育的目标,还要引导家长了解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

中国有句俗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虽然带着嘲讽意味,但其中也包含了暗示的力量。积极的暗示具有特殊的引导作用,它能隐蔽地发射一种心理能量,让被预期者朝着预期的方向行进或改变。所以,家长在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时,一定要多讲究方法,多开展鼓励式的教育,少简单粗暴地批评教育,多体会感悟,少直接告知。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孩子,以浓厚的情感温暖孩子。如果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不好,就会常常看到孩子的不好,常常说孩子的不好,孩子就真的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也就预期了孩子的不好;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好,就会常常看到孩子的好,就会常常说孩子好,孩子就真的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了,也就预期了孩子的好。

(三)加强同龄互动,促进同伴教育收获实效

皮亚杰认为,同伴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起到了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而言,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此时的初中学生对成人的封闭性、对同伴的开放性显得更加突出。对于农村的父母来讲,很多人忙于生计,平日里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孩子又总会认为和父母之间有很大的代沟,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所以,有时父母说了半天的话,真还不如玩伴的几句话。可见,良好的同伴关系对构建青春期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会更多地寻求或者遵守同伴群体的观念和规范。那些同伴关系不好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辍学、行为不良甚至犯罪等行为偏差。因此,教师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同伴的作用,为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寻找合适的同伴群体,让学生的问题在同伴群体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规范的作用下得以解决。

这里的“同伴教育”,是指可以通过与自己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人在一起,由其中一人或数人(经过培训)向同伴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唤起共鸣的一种间接教育方式。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可以收到课堂教学和家长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而且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营造积极氛围,提供积极心理环境保障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社会制度是激发个体积极体验的重要来源,也是塑造积极人格的强大支持力。而对于农村中学来讲,往往因为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在学校文化建设上会相对薄弱,这无疑也是影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一个间接因素。所以,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资源,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形成全方位的积极校园文化。

首先,“身正为师”。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教师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面貌,并且要有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比如,教师在课堂、班会活动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进行积极向上的性格、气质、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在师生的合作与沟通交流中,使学生的安全、归属、尊重需要获得充分满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多例举正向积极的事例,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班主任和各科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积极品质,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从幸福、快乐、希望、爱、乐观、勇气等积极层面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强化积极心理品质。

其次,“润物无声”。除说教之外,学校文化对学生心理的浸润作用也很重要。所以,对于农村中学来讲,尽管资金有限,但还是应加强文化的浸润工作,通过积极的学校文化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里所讲的学校文化,既包括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文化,也包括人际环境、心理环境、活动开展等隐性文化。要通过积极氛围的营造,让校园内充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和元素,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积极心理学逐渐受到了重视。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逐渐具备使自己保持心理健康的“养心”知识和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也为社会培养更“亲社会”的国民,那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帶来利国利民的巨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05).

[2]王新波.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数据库建设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0(04).

[3]高永金,张瑜.中小学积极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操作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黄静茹.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行动研究农村学校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