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亲
摘要: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操练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去理解语言材料和信息,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师们普遍的共识。从活用英语教材、模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英语教材;生活实际;真实情境;学以致用
情境是“汤”,知识是“盐”,盐只有溶于汤才好入口,知识只有融于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也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
一、活用英语教材,满足真实教学的需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用教材。” 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一)对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进行调整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3C部分,都设计了一个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操练本堂课所学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一线老师会把这一环节匆匆略过。
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笔者认为,随意舍弃教材上的这一环节,是不太科学的。如果在课堂快结束时开展这些活动,确实容易匆匆带过,但如果用在下一节课刚开始的复习环节,开展起来就会比较顺利。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介绍自己、问候他人和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第二课,我们继续学习和巩固这些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习、区别和正确运用人称代词I,my,you,your,he,his,she,her.笔者将Section A 3C这一部分教学内容调整到第三课时新课前的复习环节,并改成小组比赛“Which group is the quickest?”的形式進行。全班被分成7个小组,第一个学生说:“My name is …”第二个学生说:“His name is …. And my name is …”第三个学生说:“His name is … .Her name is …. And my name is … ”如此循环,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哪一组最先完成,哪一组就是winners(获胜者)。通过这个活动任务,全班同学都能在真实的语境中说英语,并且会重点关注男性(his)、女性(her)。改成小组竞赛后,学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
(二)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当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有限,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
例如,在教学日期时,笔者发现学生对国外节假日比较感兴趣,就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给各小组布置任务,去详细了解一个节日的时间、来源、庆祝活动等情况,然后把资料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让大家一起浏览学习。
在2020年国庆期间,学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不方便出远门去旅游,于是笔者就设计了“跟着小报去旅行”这一英语小报评比活动,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方法,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旅游景点的情况,可以介绍那里的美食、大学、节日等情况。
英语小报评比活动结束后,笔者又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让他们为外国的朋友设计不同的“杭州一日游”方案。
通过几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设计不同的一日游。这些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内心涌动出种种真情,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能写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文章。
笔者认为,课内学习教材、课外拓展教材是学好英语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这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考虑,尽量使每一次的拓展作业的布置有新意,让学生乐于接受,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老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对英语教材进行调整,教师必须首先吃透教材和课标,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以有利于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原则。
二、模拟生活实际,再现真实情境
教师在每节课开始,要做些复习。通常这是每一堂课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不仅关系到前面知识的复习巩固,还可能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个复习环节,尽量将它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任务,让学生感受真实交际的乐趣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My names Gina,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了自我介绍和询问他人姓名。在第二课时的复习环节, 笔者设置了两个任务:(1)Can you tell me his/her English name? (你能告诉老师他/她的英文名字吗?)(2)Who is Helen/Alan? (谁是Helen/Alan?)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必须通过“Whats your English name?”这样的问题去询问同学的英语名。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复习了用特殊疑问句“whats his/her/your name”问答姓名。然后,老师说忘记了谁叫Helen/Alan,让学生帮忙去找到他们。在这个任务中,学生要思考用学过的什么句型去询问才能找到Helen/Alan。通过思考,他们会想到可以用一般疑问句”Are you…?” 来确认人。
通过以上两个真实的任务,学生感受到了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交流信息的乐趣。
(二)模拟交际,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英语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My names Gina第三课时,学生学习了numbers 0-9和用“Whats your /his/her telephone number ?”这一句型询问他人的电话号码。在第四课时的复习环节,笔者就是利用真实情景的创设来进行复习的。
课前,我们收集了两个男同学和两个女同学的电话号码,让他们写在小纸条上,并放在一个盒子里。课堂上,我们设计了一个“Can you find the owner?(你能找到主人吗?) ”的任务。教师抽取一个号码,让学生想办法找到这个号码的主人,要求必须用英语询问,也不能直接给他(她)看这个号码。
通过任务“Can you find the owner”,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复习巩固了句型“What is your telephone number?”,同时创造性地学会迁移,运用一般疑问句去确认电话号码。学生真正用英语在真实地交流,用英语完成任务。在用英语完成任务时,学生自己也会切实地感觉到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三、创设真实情境,把真实的学习活动引入课堂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活动设计成有趣的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英语课堂活跃起来。
(一)创设身临其境的场景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笔者就根据单元内容设计了如下任务单。课前,学生小组合作自學完成任务单,了解书上各个食物制作所需的食材和步骤,自己再补充一道美食。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烹饪教室开展“美食达人秀”活动,各小组任选一样食物进行讲解和制作展示,可以带道具和食材现场展示,也可以提前制作视频播放展示。最后,投票选出一、二、三等奖。
创设这样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恰当的应用,快速高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句式。
(二)利用实物、图片、影视辅助教学
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时,笔者就在PPT上分别展示一任课老师年轻时的照片和一名学生刚进入初一时的照片来导入,让学生来对比描述他们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乐意去用英语表达,从而在真实的情景交流中引出本单元的词汇、句型等。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笔者就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家里扫地机器人和擦窗机器人工作时的一段视频,以及疫情期间有些地方用机器人送饭菜的一段视频来引入话题,从身边切切实实已经存在的机器人开始展开话题,谈论机器人的外形、功能、未来发展的可能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然地用英语交流。
笔者通过实践,利用上述各种方式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欲望。同时,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正用英语在交流,用英语去解决实际问题,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性、开发性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最难的环节在于如何把任务设计和情景创设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如何根据任务来巧妙地设计出情景气氛,用很好的情景气氛来感染学生,从而更好地完成我们交流、输出、运用等学习任务。二者之间,我觉得最难的是情景创设,就好比一部电视剧,或者是一部小说,只有故事情节好,才能吸引读者或观众,才能对这部小说或电视剧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从而不知不觉地记住里面的人物、情节和内容。反过来说,如果一部小说或电视剧,情节平淡无奇,故事索然无味,从一开始就能看到故事的结局,那谁会有兴趣去一直看下去呢?那这个作品就是失败的,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一堂有趣的课堂,活动丰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你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情景的设计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活动要围绕教学的目标展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素养,切忌把情景创设作为一种摆设。教师在实践操作中也要注意把握课堂的时间安排和节奏,切忌在情景中 “流连忘返”或“浅尝辄止”。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