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认同与践行研究

2021-11-03 01:09杨忠琴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当代中国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场景的转型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需要在充分的认知、认同基础上,不断通过现实的机制实践体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赞同等基本的情感,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遵守和践行这一价值观。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地区的日常生活,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指南,才能真正的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地区;认同与践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未来五年要让“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作为人们日常行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方向。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的必要性何在;提高认同感与长期践行的路径是什么。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才能增进价值认同,提升乡风文明,凝聚农民的精神力量,进而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认同与践行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村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研究,不断提升农民群体对“三个倡导”的认同感,是当前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做到从细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就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践行,农民作为我国人口中的大多数,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育,付诸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内在要求。

2.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农民的全面发展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随着生活水平和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民的体力和技能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市场经济带来了的错误思潮的蔓延,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提升,只追求自身经济发展,精神世界还相对匮乏。《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培育和提升农民群体的文化水平、法律意识、思想道德水平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广泛传播,使农民群体自觉接受、认同,成为农民群体的道德风尚和行动指南,从而促进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

3.促进农村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精神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农村地区往往容易收到不良思想的蛊惑和影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3],它能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生产活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降低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坚定农民的社会主义信念,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减少矛盾和冲突;能提高农民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农村的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和谐相处,就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认同与践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认同与践行取得的成效

1.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不断提升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农民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民群众爱国爱集体爱奉献的责任意识非常强烈,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农民的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愈发强烈,他们在逐步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特别是随着取消农业税、实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基础养老保险等农村相关政策以来,农民群体对中央政府的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培养了他们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意识和情感,也越来越认识到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学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

农村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也必然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法治乡村建设,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民的学法用法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育,农民群体的守法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遇事找法的法治意识也有很大的提升。

3.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的增加,农民受教育水平得到普遍提升。经过科学的系统教育和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农村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劳作和生活,通过点滴实践养成,培育文明自觉的新时代农民。”[4]在物质文明取得进步的同时,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逐步提高,特别是教育结构的改革,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共同发展,使得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认同与践行存在问题

1.农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缺乏有效、科学的宣传,导致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足,从而削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一方面,农村宣传工作疲软,宣传力度不足。虽然党和国家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意识形态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在农村地区,意识形态的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大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都习惯性的把经济建设摆在首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工作不够重视,在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农村缺乏专业的思想宣传工作者。一般的农村工作者缺乏思想宣传工作的技能和素质,不能根据村民的价值取向、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结构层次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宣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等发面过于被动,缺乏有效的、长期的、针对性的宣传方式。

2.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范畴,没有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很难在农村中开展和实施。针对基层干部,缺乏相关的问责制度。没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问责体系中,也就没有进入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考核制度,就很难在农村推进实施。针对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融入村规民约中,也就没有制度和规范对村民的行为起到约束和鼓励的作用。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不突出,也没有激励奖惩制度,无法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3.农村基层干部能力不足

农村基层干部大多出自村民内部,文化程度有限,自身能力略有不足,缺乏专业化的培育,在培育情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他们基本都是采取教条式的灌输教育,没有落地细处、实处。由于他们自身水平有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执行力不够,缺乏统一规划和制度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大多浮于表面或流于形式。

4.农村学校缺乏有效、科学的教育途径

“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就目前来看,在农村地区学校教育中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途径,农村地区学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教育大多都是短暂的和形式化的。农村教育中缺乏资金且师资不足,没有相应的实践教育基地,难以开展具有吸引力的主题活动。也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培养机制,如坚持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公益活动等以培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

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认同和践行的路径

1.完善宣传方法,注重宣传效果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认同和践行,宣传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必须给予高度关注。首先,使用多种宣传手段和媒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深入人心。使用各种资源如网络、电视、手机短信平台和微信平台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横幅、标语、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栏等有效方式进行宣传,提高村民的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第践行起来。其次,要讲求针对性,宣传教育才会有效果。对于外出务工者应着重增强其诚信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对于留守人员则应当加强乡规民约、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对于青少年儿童,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让他们融化在心灵里,外化在行为上。最后,举办各种社区活动,让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举办去陋习、普法、文明家庭等活动,树典型,促宣传,引领村民的价值导向,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保障

在农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的制度保障是必要条件。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从上到下良好运作的基层组织,做到选出优秀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加强自身监督管理,严格惩治害群之马。加强各个地方的党建工作,发扬特色的党务践行方法,强化村民与党员、政府之间的联系,强化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践行积极性。其次是要完善村规民约,树立良好的道德风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当中,使村民有归可循,便于遵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社会中从“必须遵守”转变为“自觉行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农村社会,内化为村民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再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健全的考核机制也是必要的。必须制定定期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党员、村委会的考核问题也要置于问责管理制度之下,对道德模范村、道德模范户加以表彰,对于工作不力、不作为的村委会进行通报批评。

3.发挥基层领导干部的榜样引领作用

农村地区的基层领导干部对于宣传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起着核心作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必须重视和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一方面,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技能,锻炼自身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以身作则,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从而引导村民的认同感和践行。另一方面,村干部要积极组织村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大众化,以各种方式如方言、故事、文艺节目等形式呈现给村民,增进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4.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6]从农村地区的学校方面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大教學专项投入,增加师资力量,创新教育方式,注重社会实践,形成长期有效的培育和践行机制。从家庭方面看,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灌输爱国、勤劳、诚信、节约等优良道德观念,同时家长要为青少年树立好榜样,从家庭范围开始认识和践行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农村社会方面来看,要鼓励全面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整个农村社会的培育和践行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5页.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3] 胡柳.推进农村地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94-96.

[4] 代文慧.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9.

[5]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作者简介:杨忠琴(1988-),女,汉族,四川泸州市人,法学硕士,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