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芳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机遇、难点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地区 推广 非现金支付工具 途径
近几年,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不断创新与推广,在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辽北某县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情况的调查,探寻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的拓展对现金支付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在今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把非现金支付工具运用得更好。
一、支付结算及其原则
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通常,支付结算按照不同的支付方式,被划分成现金结算与非现金结算这两种类型。收付款双方若使用现金来进行资金清算就叫现金结算,而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把款项从付款人的账户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上则叫非现金结算,也称作转账结算。转账结算的实质是以存款货币的流通代替现金流通。
支付结算原则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客户在办理结算业务时需共同遵守的准则。现行的支付结算原则为“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
二、非现金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的机遇
(一)国家陆续出台的有关“三农”方面的优惠政策是前提
1.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以富农与惠农为目的的国家系列政策(主要是国家从粮食、农机具、汽车、家电等几个方面为农民提供补贴),自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陆续出台了。由于以上各种补贴的发放均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这个媒介,这无疑就为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应用和推广拓展出极大的空间,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需求较为迫切。
2.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有关要求。为配合国家前述各项支农政策的顺利实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最近几年要把农村支付环境的改善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下大力气在农村地区推广和应用非现金结算工具,大幅缩小城乡之间在这一领域的差距,最终对城乡的一体化建设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政府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对非现金支付工具需求迫切
近年来,辽北某县陶瓷、风能、通用航空等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政府主导的产业对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以及网上或电话银行这些较现代化的金融业务的需求尤为迫切,要求又快又安全的高效支付结算来满足其发展需要。
(三)步伐越来越快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多样化的非现金结算工具为其服务
现在,辽北某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系列化、规模化及集约化的趋势,一大批特色农业根植于当地的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随着以规模化和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就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除了提供传统的现金结算服务外,更需要提供借记卡、信用卡、网上及电话银行等多样化的现代支付结算服务。
(四)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个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需求增加
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地区居民头脑中的商品经济意识,伴随着他们收入及购买力的持续提升而逐渐被唤醒,并不断增强,具体表现就是他们的服务性消费金额越来越大。农村地区居民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双提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个人越来越活跃的经济活动,客观上就形成了对银行卡等个人结算工具的巨大需求。
(五)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导致不断增加的非现金支付需求
最近几年,农村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剩余劳动力不断涌现,纷纷离家打工或经商。现阶段,我国传统的养殖业和种殖业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不足以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开支,所以外出务工人员60%~70%的收入都要回流农村家庭,其中很大一部分回流,需要通过非现金支付方式,尤其是异地跨行非现金支付方式来实现。
三、非现金结算与现金结算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于是逐渐成为农村结算市场的主体
(一)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推进业务经营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金融机构改革的实施,各家涉农金融机构在不增加现有物理经营网点的前提下,通过金融创新,陆续推出各种电子银行类非现金结算品种,如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逐步构建起电子银行、自助设备与物理网点同时存在、互相补充的金融机构业务分销处理系统,最终实现前两者对后者的替代,实现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彻底转型。
(二)在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中,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随着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使用和不断推广,金融机构由于物理网点不足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的结算需求这一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调查发现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有以下优势:一是分流部分客户,减轻窗口压力。辽北某县某银行每天通过ATM机、POS机、个人网上银行、转账电话、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办理的业务大约在1000笔左右,可以减轻窗口的业务量。二是稳定客户群体。辽北某县某银行在以每年新增2.2万客户的数量不断发展,为客户提供快捷的结算便利,金融机构的主要经营策略就是降低自身的投资成本,通过大量布放非现金支付工具,让持卡用户有一个便利的结算渠道,有利于稳定客源,增加银行的收入。
(三)健全的市场、丰厚的农业基础、农民的富裕程度及市场意识是非现金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得以推广的必备平台
1.硬平台——商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商品买卖及其他各种商业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有形市场,需以各种功能的有形市场为载体来吞吐商品或提供劳务,繁多的有形市场活动必然引发庞大的资金转移,成为推广非现金结算工具的硬平台。
2.软平台——较丰厚的经济基础。2015年,辽北某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化进程较快,在进军省内县域经济第一集团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在2014年一年,辽北某县的地区生产总值高达175亿元,以同比35%的速度增长;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以同比50%的速度递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以同比45.6%的速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06亿元,以同比52.8%的速度递增;利用外资的实际数额为6500万美元,以同比58.8%的速度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计为32亿元,以同比17.9%的速度递增;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同比增长15%。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县区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位居全市前列。经济发展为推广支付工具提供了前提。
3.灵魂——较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金融意识。众多农村个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前述三种意识的逐渐变强,成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最直接的力量。
四、推广非现金结算工具的难点
(一)不合理的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且布放的支付工具不足
截止到2015年6月末,辽北某县共有19个乡镇,银行机构在该县农村(县、乡、镇、村)共有64个营业网点,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票据交换系统的均为6家,为县城的网点,布放ATM机16台、POS机45台,ATM机、POS机基本布放在县级的金融机构和少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ATM机的布放覆盖率为24%,POS机布放覆盖率为69%,且县城布放较密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满足不了农民使用支付工具的需求。
(二)品类比较单一的非现金结算工具
一是农信社作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传统的结算工具却仍然是其主体。根据调查资料,虽然大小额支付系统已经在农信社的乡镇等网点开通,但使用率却很低,这主要是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农信社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农民对该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是由于ATM及POS等机具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很低,布放工作又进展缓慢,从而导致银行卡之间的任意跨行转账还不能完全做到,资金汇划效率大为降低,也严重制约了信用卡的使用,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利用率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受传统的现金支付习惯的影响较深,并且很难在短期内加以改变,再加上广大农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兴结算工具的使用方法接受能力较差,最终导致现金仍然是大部分农村居民的主要结算工具。
(四)配备的人员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在当前的农村地区,基层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都在精简人员,受此影响,其一线配备的临柜人员一般只有2~3人,人员素质和数量均难于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使现代化支付工具不能物尽其用。
五、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建设完善的农村支付结算系统
如果没有完善的支付结算系统,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建设完善的支付结算系统需要的投入非常高。正因如此,地方政府就应该或者直接增加财力与人力的投入,或者间接利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经济杠杆,在支付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具体做法是:在农村地区较繁华的商业区安放ATM机具,在交易规模较大的商户那里布放POS机具;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支持它们在支付结算方面所进行的各种改革,如改革结算方式或者体系,为提高总的结算质量与效率而进行的改革等等;对农村金融机构开办的支付结算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或者财政补贴,以鼓励其合理而又公平的清算环境的建立。
(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要进一步加快,使非现金支付工具扩大其覆盖范围成为可能
农村地区的各家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并注意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在人才及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建设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所必需的、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要把小额支付系统和大额支付系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基层网点接入这两个系统,以实现县、乡两级网点之间业务的畅通无阻,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及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要加快农信社、邮储行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速度,邮储行的乡镇营业网点要尽快接入有关支付系统,开展对公业务,形成方便快捷的结算体系。ATM及特约商户POS的配备数量还需要大幅度增加,继续在超市、医院、批发市场等场所配置电话转账机具与POS终端,使得用银行卡消费或取款都更加方便和快捷。信用卡以及商业汇票和银行本票这些支付工具的使用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鼓励划卡消费,并努力拓展网上支付业务以及银行卡等电子支付业务。
(三)向农村居民大力宣传有关支付结算知识,积极引导公众转变支付结算观念
要进一步强化涉农金融机构柜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为结算业务与风险意识,培训的目的是使临柜人员熟悉、进而能规范操作结算业务,并能依据客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向其推介符合其需求的结算工具。要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支付结算服务,从时间上看,这种宣传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从空间上看,这种宣传要立体化、全方位地进行,如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还可编印通俗易懂的、有关支付结算服务常识及实用技巧的手册来进行宣传,从而使广大农村人口对非现金结算工具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进而激发其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