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超
【摘要】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语境下探讨了小学高段音乐教学美育方法的问题。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目的为感受和体验音响之美、创造和创新表演之美、理解和把握内涵之美。针对当前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美育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音乐要素、音乐形象、音乐表演的角度使学生感受音响结构美、体验现实生活美、实现表演动作美。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高段;音乐教学;美育方法
一、前言
课程思政是我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之后在各教育主体中实施的一项新思想和新战略,旨在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和运用,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目的。因此,课程思政的特点以及应用与小学德育形成了价值追求的契合性和一致性。美育作为实现德育目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它以艺术学科教学为基础,以情感教育、感性教育为基本手段,以达到理性化德育目的,可以说美育相对于德育、课程思政实践而言,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运用美育方法实现美育价值、体现出德育的基本内核,是当前小学艺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以小学高段音乐教学和人音版音乐教材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目的
(一)感受和体验音响之美
音乐是一种以感性音乐材料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创作方法并在一定时间内展开的音响艺术,它以非语义性的、抽象的音响而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系统和触及人们心里底层的情感,达到“人乐合一”的情感共鸣境界,这也是音乐音响之美的根源所在。按照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表现为具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联结。通过这两种思维能力与音乐音响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对音响在情感表现方面的理解力,以达到丰富学生情感的教学目的。
(二)创造和创新表演之美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与创新性兼具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學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创造、创新音乐的美。特别是在演唱教学、演奏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于和乐于通过表演去表现自己,从中获得身心上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如,在演唱教学中,学生能够根据示范进行歌唱属于二度创作范畴,其中有模仿或复制的成分,而学生通过歌唱教学能够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从而能够演唱自己喜爱的歌曲。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美的感受、体验和创作的过程。
(三)理解和把握内涵之美
音乐作品是音乐家艺术智慧与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更是拥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风格内涵和精神内涵。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实践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并体验和把握音乐的内涵,以此来激励自身的德行、感受音乐的意蕴,在实践行动中厉行人生的美好理想,起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作用。从高段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角度看,如何摒弃文化中的糟粕,保留经典优秀作品,以富有内涵的音乐去涵养学生的身心尤为重要,而这一目的的达成,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作用。
三、当前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一)音乐教学目标偏离
从当前小学高段音乐教学现状看,以“唱歌”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固有思想还普遍存在,即在音乐教学中忽视了欣赏教学、创作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将歌唱教学作为唯一的课型予以实施,这种教学思想实际上忽略了以创作、表演、欣赏为主要形式与目标音乐三大实践。其次,《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在“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范畴中,在教学目标上并没有做到以“三维”为基础,而是将知识与技能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在音乐教学中没有认识到音乐的人文价值和审美本质。
(二)美育方法运用不足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在美育方法的运用上要始终围绕音乐及其诸要素而展开,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包含着多种劳动实践,也包含着诸多的本体元素。就美育方法的运用而言,在劳动实践方面体现在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听与演的综合过程,在本体元素方面则体现在如何运用美育的方法去诠释各种音乐构成要素和表现要素。在音乐教学中,一个音型、一个乐句以及速度、力度上的快慢、强弱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和表现价值,即音乐不是音乐元素的“无组织、无意义的堆砌”,而是在保持各音乐元素固有意义的情况下通过作曲手法使之能够呈现出音乐的内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美育方法的运用是多元、综合、立体的,而单一的、孤立的美育方法则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
四、课程思政语境下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美育方法的实施
(一)理解音乐要素,感受音响结构美
在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既是创作元素,又具有表现功能,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曲式、调式等,一首音乐作品正是通过对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而形成了整体上的音响结构。(下转第20版) (上接第19版)所谓音响结构美,指的是在感受和聆听音乐的过程,我们对音响情绪的理解,主要是源于对音乐要素的运用。作为具有非语义性特征的音乐艺术,我们在通过想象对其进行理解时,或者对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时,需要对音乐要素进行理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感受音响结构美的过程也是心灵与音响的沟通与共鸣。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以小学五年级下册欣赏曲目管弦乐《北京喜讯传边寨》为例,乐曲以五个乐段的结构、五个主题的容量表现出了边寨人民闻听喜讯之后的激动心情,生动地刻画出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如乐曲的第一主题,以8个小节的方整性结构、同音反复的进行、附点音型的运用体现出了人们澎湃的豪情。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运用和表现的角度去理解音响,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感触音乐的“画面”,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从而感受音响的结构美。
(二)把握音乐形象,体验现实生活美
音乐形象是音乐主题思想的凝聚,也是音乐内涵的艺术载体。音乐形象作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实质上具有现实性的本质特征。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说过:“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观存在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因此,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在选取音乐形象时并不是凭空想象和主观臆断的,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加以概括和加工,使之富于一定的艺术内涵,当音乐形象寓于作品中或者通过表演实践进行表现时,实际上体现出了现实生活的美。以小学五年级下册欣赏曲目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为例,此曲表现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沂蒙老区人民田间劳作时的欣欣向荣的场面。在音乐形象的表现上,此曲采用了“多镜头、多角度”的手法,如,引子部分以散板、自由的速度和连绵不断的旋律表现出了美好的沂河、蒙山风光,为物象的表现;快板第一主题以强劲的律动、坚定的节奏展现出了沂蒙老区人们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是人象与精神的表现。这说明在乐曲中,无论是对物象的描绘还是对人象、精神的刻画与塑造均是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乐曲的解读结合音乐音响构建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影像、图画让学生置身于音响所渲染的现实环境中,以亲临其境的方式去体验音乐形象,感受现实生活之美。
(三)突出音乐表演,实现表演动作美
在小學高段音乐教学中,美育实际上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二是还不能忽略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知识、技能和态度、境界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和美育与德育关系一样,是相互寓于、辩证统一的。因此,美育要体现出它的现实价值和存在意义,仍然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积累和对音乐技能的把握。通过音乐知识和技能去实现音乐的创造,在感受和体验美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行深化与升华。以演唱为例,主要包括歌唱和表演两个方面,歌唱主要是针对声乐技能而言,包括对音准、节奏、音色、语言的把握;表演则是建立在歌唱基础上情感的表达、情绪的外化,主要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非音乐语言部分。在小学高段歌唱教学中,不难看出,学生擅唱而不擅演,即忽略了表演的作用。这说明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还不是十分深刻,正所谓“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要实现学生表演的动作美,既要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又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具体的实施上,笔者认为,应当从歌曲中歌词内容、音乐特点的角度让学生进行理解,根据歌词内容和音乐律动进行表现动作设计,这就具有了表演动作美的依据。以小学六年级上册教唱曲目《今天是你的生日》为例,歌曲以动情的旋律、舒缓与激情并重的节奏表现出了人们对祖国深切的爱,歌词中意象众多且十分鲜明,如,“一群白鸽”“儿女的思念”“金色的麦穗”等,在表演动作的设计上,需要以刻画意象为基础,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动作和表情,用以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爱恋之情,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结语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道:“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由此说明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在课程思政语境中,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音乐教学目标的地位更加的凸显,同时也深刻地体现出音乐作为一种抒情体裁和方式在文化内涵、精神意蕴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最为基本的途径,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我们常说,美育是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它所具有的这三个特质同时也是音乐艺术的本质属性。针对当前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美育问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渠道予以解决,但是始终不能离开音乐的元素,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探索美育方法与教学模式、精炼自身专业和教学技能,再次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以音乐美育的方式进行立德树人并作为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欧阳修俊,林艳萍.全面发展视域下小学美育课程实施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导刊,2020(12).
[2]周雨嘉.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9(4).
[3]俞婧.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