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红朝
(西峡县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4500)
难治性高血压(Refractory hypertension,R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血压难以控制。近年来,对于RH的治疗研究较多。螺内酯具有与醛固酮相似的结构,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较强的降血压效果。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RH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选取2017~2019年西峡县中医院收治的RH患者80例,依照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方法的差异而分成A、B两组各40例,另选择同时期非螺内酯治疗的40例RH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RH的临床诊断标准[1]。年龄45~86岁,高血压病程6~11年;入组前均采取了包括利尿剂在内(除外醛固酮抑制剂类)的3种以上降压药治疗但均未达血压控制标准,所有患者均未患有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疾病,无药物过敏情况。各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组成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3组患者均采取严格限制钠盐、运动、戒烟、限制饮酒量,规律作息、调节情志等非药物干预方法。除此之外,对照组患者服用非洛地平5 mg/d+马来酸依那普利20 mg/d+氢氯噻嗪片25 mg/d。在此基础上,A组加服螺内酯20 mg/次,2次/d;B组加服螺内酯40 mg/次,2次/d。3组均连续治疗8周。
3组均治疗8周末时进行血压控制情况评估,并分析各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检验指标(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对各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显效:60岁以下患者血压下降到正常血压值范围(≤140/90 mmHg),60岁以上患者血压下降到150/90 mmHg以内,或者收缩压(SBP)较初始水平降低20 mmHg以上、舒张压(DBP)较初始水平降低10 mmHg以上;有效:无论年龄,患者血压降至150/95 mmHg以内,或者SBP较初始水平降低10~19 mmHg、DBP较初始水平降低5~9 mmHg;无效:指治疗8周末未达上述疗效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表1 治疗8周末3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表2 3组治疗前后检验指标、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对照组记录到2例头痛、1例面色潮红、1例牙龈肿胀;A组记录到1例头痛、2例恶心、1例心律失常、1例腹泻;B组观察到3例头痛、2例面色潮红、1例牙龈肿胀、2例乳腺肿胀、3例心律失常、2例腹泻;B组不良反应率32.50%高于A组12.50%和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
ACEI与ARB类药物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等(AngⅡ)的缩血管作用达到降低血压目的,但发现用药后在患者体内可存在醛固酮先降低、后又升高的“醛固酮逃逸”现象,水钠潴留再次加重,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导致血压控制困难,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进而使心血管系统受到不良影响[2]。螺内酯作为广泛应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肾小管以外的组织中醛固酮受体相结合,对RAAS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可改善“醛固酮逃逸”,减轻机体的水钠潴留,降低血压,保护血管内皮和靶器官;此外,螺内酯可作用于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干扰钠-氢和钠-钾离子交换,促进钠离子、氯离子和H2O的排出,减少钾、镁等离子的排出,有助于减轻机体的水钠潴留,降低血压[3]。
目前,临床治疗RH均采取联合降压药治疗,一般首选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ACEI或ARB类药,对于这类联合用药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除外肾功能不全者,均可联合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国内此类临床研究较多,但采取自身对照研究的占大多数,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的用量也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采取分组对照研究法,主要探讨了不同剂量的螺内酯与其他降压药联合用于RH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治疗8周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治疗前,A、B组SBP、DBP降低幅度、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之间血压控制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末B组血钾水平,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螺内酯用于RH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随着剂量的增加,可能引起血钾的升高,安全性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