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佳 郑 林
(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由于高校的扩招以及校园内机动车辆的增加,导致校园内交通拥堵,人车混行,车辆随意停放、占道、超速、鸣笛等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解P高校的交通安全现状,本人制作了一份关于P学院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问卷,共发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对象及调查隐患,具体数据,见表1,图1。
表1 被调查对象信息统计表
图1 校园安全隐患统计表
校园内车辆复杂,有教职工的私家车、商铺的送货车、后勤运输车、电瓶车、来校办事的车辆等等,尤其在学生上下课高峰段,学生人流量庞大,大量骑车和步行的学生与机动车辆并行,甚至还会出现机动车辆被行人包围的现象,很难快速驾驶离开,此时的交通状况最为混乱,在调查中显示,有85%的师生认为P高校目前最大的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就是“人车混杂”。因此,高校应该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来降低安全隐患的风险。
从调查数据来看,调查显示有78.5%的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处于“不关注”的状态。而且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车不敢撞人”,认为校园是非常安全的环境,以往未出现安全问题,以后也不会有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也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于是很多“低头族”走在校园里还不停地玩手机,或者佩戴着耳机仿佛与世隔绝,有时在下课时间段,学生三五成群地走在路上,打闹嬉戏,完全不顾及个人或他人的安全。而对于教师车辆或者社会车辆也同样存在侥幸心理,当察觉人流量少时,便会出现超速驾驶、占道行驶、随意停放车辆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多数高校并非封闭式管理,它是允许社会车辆进入的,而校园内停车位是固定的,当越来越多的车辆驶入学校便会加剧车位的紧张,以至于很多车辆在人行道或者路边停车,甚至有时候驾驶员为了赶时间在校园内盲目穿行。校园内穿行的外卖车也不在少数,大多数外卖车无视学校的交通指示牌,他们通常以停靠一两分钟为理由随意停靠在停车场的出入口或者校园马路的两旁。每日的快递车辆也会频繁地进出校园运输货物,快递车辆往往体积较庞大而且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进出校园,容易出现高峰路段这类大型车辆驶入人流密集区域和长时间随意停放卸载货物堵塞道路的情况[1]。
校园内限行、限速、禁止鸣笛等交通指示设置不到位或者设施陈旧导致的模糊;下坡路段没有减速带;有的学校还保留建校初期的设计模式,道路窄且没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很多高校也没有安装交通指示灯。从问卷调查中对“您认为学校的交通设施怎么样”这一项,有74.5%的师生认为P高校的交通设施“不足”,仅仅11%的师生认为是“完备”。
经调查显示,有65%的师生认为校园内的车速“过快”,可见校园车速过快是构成校园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因素。尤其在非人流高峰时间段,车辆无视指示牌的限速标志,如外卖电动车、摩托车等在校园内加速行驶,加剧了校园的交通负担,因此高校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来控制车速是非常必要的。校园减速带是给校园交通安全上的一道“保险”,当车辆通过减速带的时候,驾驶员会有意识地放慢速度,但令人遗憾的是,部分驾驶员完全无视减速带,照样快速行驶,而一些电动车和自行车为了避免减速带带来的颠簸,他们会选择减速带和路缘石的缝隙通过,但减速带和路缘石之间的缝隙往往比较狭窄,这样在通过的时候会增加安全隐患。
一方面,高校保卫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公安院校毕业、部队转业,或者其他行业等,而真正受过系统、专业的交通管理知识教育的人并不多,虽然入职前有参加培训学习,但由于没有长期的、系统的管理理论支撑,所以在管理方面无法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校园管理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校园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即时效应,在交通高峰期往往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引导、分流道路交通压力[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中,对“道路”的定义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高校道路并非法律上的“道路”,处于法律的盲区,虽然高校也会制定一些校园交通管理办法,但由于缺乏法律的支撑,当驾驶车辆出现违规违章的行为时,高校更多的是采取批评教育的形式,或者贴条、上锁等的办法,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有时候很容易发生矛盾纠纷。
为解决高校高峰时间段人流短时间大量汇集的情况,应在校内主干道设立交通标线,实行明确的人车分流。在高校的多个上下课人流高峰时间段的道路设定限行路段,对教学楼、食堂等人流密集区设立限行区域,引导高峰人流快速离散[1]。
高校的领导干部应该转变“重教育,轻安全”的观念,提高校园交通安全的重视度,加大人员、经费的投入[3]。同时高校应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平时除了通过广播、横幅、讲座等传统形式宣传外,高校应该将交通安全教育知识走进课堂,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从大学生交通安全实际需求出发,科学运用交通安全知识,利用实例给大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网课等新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传播交通安全知识。除此之外,还应结合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日进行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常识宣传教育,使师生真正树立起交通安全意识。
高校应该对外来车辆的情况进行排查,保卫处人员要严格核实外来车辆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并进行实名登记。采取强制手段严格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划定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位,所有车辆必须停在相应车位。也可以针对网约车、快递运货车、外卖电动车设置一些临时停车区域。同时高校可以建立智能门禁系统,对于乱停乱放,屡教不改的车辆录入系统黑名单,禁止其再次踏入校园。
高校应将现有的斑马线、减速带、警示标志等进行改造和完善。在人流密集的道路中,应当增设斑马线警示灯、路口警示灯、减速带等道路引导设施[1],同时合理布局交通标线,设置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为避免校园内出现超速、飙车等违规现象,高校里面应该设置校园测速抓拍系统,发生一次违规现象的教职工车辆,高校可以收取一段时间的停车费,若出现两次以上的,学校应该适当延长收费时长。而对于社会车辆,将拉入学校超速车辆“黑名单”,禁止入校。
为全面提高交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一方面,高校应建立专职的校园交通管理队伍,并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强化培训,尤其加大对交通管理政策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思想观念上重视高校交通安全,高校也应加强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积极建立校警联动机制,并且通过交通管理部门派巡警进校驻点执法来有效地遏制校园交通违章行为。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对“道路”的界定比较模糊,以至于高校在交通管理方面显得很被动。国家应将校园道路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规定的道路中,让高校的交通管理有章可循。
高校是培养祖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高校交通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而校园交通安全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个人或者部门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各个部门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科学规划校园建设,师生共同维护,群策群力,最终达到加强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