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李礼
(1.南京市陶行知学校(中学部) 江苏 南京 210000;2.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12)
足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足球运动是目前世界上参与人群最广、开展范围最广、影响最广的体育运动,被形象的称为“世界第一大运动”。现代足球是一项竞争非常激烈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是以脚支配球为主,充分调动身体各个部分,足球比赛场地大、比赛时间长、对抗激烈、攻防转换频繁,一场球赛持续时间长达90分钟,对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且在整场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也是随着动作的转换呈现不同的状态以走动、慢速跑、低速跑和倒退跑方式主要是有氧供能系统,中速跑、高速跑、冲刺跑的主要以无氧供能系统为主,足球运动员有氧供能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高度的无氧能力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过程的基础上的,综合足球比赛动作特点来看,有氧耐力是足球运动的基础,在比赛中运动员耐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决定着一场比赛的胜负。
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网站以“足球比赛”、“校园足球”等关键词检索相关的文献、书籍和学位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和研究,从而较系统的了解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
为了使本研究内容更加全面、客观,通过面谈、邮件联系的方式,对南京市从事专业队训练的教练进行访谈。通过与教练交流,了解在足球训练过程中采用何种训练方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能力,以及负荷量的控制符合中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同时选取几种测试有氧耐力的方法供专家选择,在与各位专家交流、讨论之后,大多数的专家认为12分钟跑比较适合对有氧耐力的评定,对初步设计的实验内容邀请专家进行效度验证,经过各位专家审定后,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实验方法和测试方法。
对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实验前后的差距。
在常规的足球训练结束后,安排实验组采用比赛教学形式活动,对照组进行一般技战术练习,测试时间均为30分钟,四周的实验结束后再次进行测试,将两次12分钟跑成绩进行比较。数理统计法:对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实验前后的差距。
(1)测试方法介绍。
在400m跑道的田径场进行测试,进行充分的热身以后,要和学生强调一定要不遗余力的跑,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耐力水平调整跑步节奏,不要和别人竞争,盲目的跟跑,然后16名学生同时在100m起点处准备,听到哨声后开始跑步,在跑步过程中老师会在4分钟、8分钟、11分钟的时候进行提醒,提醒测试者还有最后一分钟,要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做最后的冲刺。当12分钟时,老师吹响结束哨,测试者要停在原地,根据跑的圈数和距离确定跑动的距离,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将400m的跑道每隔25m做一个标记,这样也便于用皮尺计量距离。
(2)分组情况分析。
由表1我们可知实验组的身高平均值为177.500cm,体重为69.750kg,年龄为21.500岁;对照组的身高平均值为176.875cm,体重为70.250kg,年龄为21.250岁。参加实验的学生由于训练的时间、身体素质、入学运动专项的不相同,同样的运动强度给不同的学生带来的机体反应也不相同,在同样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有氧耐力影响也不相同。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基本信息系统分析
(3)对照组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分组,在训练课的基本部分结束后,对照组采用行进间传接球、小范围配合。
①基本功的练习
将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排头一人拿球,传球到对面队员后向对面跑动站到对面队尾,要求不停球,在球快到面前的时候调整好位置,依次循环。
②传球的练习
用标志盘摆成两个5×5m的矩形区域,两个区域相距10m,在中线处放两个标志盘,每个矩形区域内站三名同学,每人对应一个标志盘,成三角形站位,站中线处站两名防守队员,在一个区域内传球,一名防守队员进入区域内抢球,三名队员传球始终保持三角形传球,拉出空间将球传到对面矩形区域,此训练主要锻炼队员传球接应以及提前观察的意识。
(4)实验组教学计划。
①比赛练习1
将实验组的8名队员分成两组,设置场地为30×20m的区域内进行教学比赛形式的练习,用标志盘摆放两个球门,不设置守门员,双方队员进行比赛,进一球得一分。在比赛过程中教练及老师要在语言上对场上球员进行激励给予一定的压力,模拟比赛的氛围尽量多跑动,形成积极的球场态度和氛围。
②比赛练习2
比赛练习2在30×20m的区域内没有球门,两队各持一球,比赛开始后在该区域内传接球,双方队员既要保护好自己队的球,也要看准机会抢对方的球,在规定时间内控制球最多的队获胜,要求队员既要有进攻的意识,也要有防守的意识,同时要提前观察队员所处的位置以及传球的时机。
由表2我们可以发现,在开始实验之前实验组跑动距离的平均值是2839.13±155.115,对照组跑动距离的平均值是2811.63±141.287,从跑动的距离看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于是我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值为0.468,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p值大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有氧耐力的水平差异不大,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在实验对象身高、体重、年龄和有氧耐力能力上差异性不大,因此确保实验分组的同质性。
表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氧耐力水平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的跑动距离平均值是2900.000±176.554,对照组的跑动距离平均值是2840±164.282,由平均值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距明显增大,由此我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值为0.017小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经过4周不同模式的教学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氧耐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能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研究内容,足球教学比赛比传统的教学在短时间内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工作能力。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有氧耐力分析
从表4可以更直观的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12分钟跑的距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值为-6.208和-1.269,他们的p值分别为0.000<0.001,0.245>0.005,因此我们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明显。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前后以及实验组前后有氧耐力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实验前根据实验对象身高、体重、年龄和实验前有氧耐力水平的分组保证了分组的同质性,两组实验对象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存在生理因素,训练时间,年龄等差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良好,不存在身体机能差异,但是通过四周的实验以后,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前后有氧耐力水平和p值可以看出,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p值小于0.05,说明实验组经过实验后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照组实验前和实验后p值大于0.05,由此看出对照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同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p值为0.017,明显小于0.05,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产生显著性差异,从而证实了我们的研究,通过足球有氧耐力的教学形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
经过四周的足球课比赛教学模式后,实验组p值0.000<0.001,对照组p值0.245>0.005,可以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明显。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值0.017小于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进一步证实足球比赛能提高足球队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