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王晨婷
(单县徐寨镇初级中学 山东 菏泽 274300)
初中阶段属于学龄中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神经系统逐步完善,体重、肌肉力量、肩宽、骨盆宽等也都得到增加,是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身体机能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一阶段,发展良好的下肢稳定性对其今后的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数文献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中学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首先,太极拳讲究中正安舒,这对练习者的脊椎及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加强。中学生通过长时间对太极拳运动的坚持锻炼,脊椎周围肌肉的韧度和强度逐渐得到强化,神经系统得到加强,其神经系统对平衡的处理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其次,太极拳运动在减少焦虑、抑郁、紧张情绪,缓解疲劳等心理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宁静身心,调息练气”的运动。它松活自然、轻松柔和、绵绵不断,柔中带刚,练习时再配以中国轻音乐,能够快速使中学生进入放松状态。再者,太极拳运动是周身运动,在练习的过程中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节节贯穿,在全身各部位不断的配合锻炼下,身体机能得到了焕发和整合。太极拳圆弧运动的特点,改变了人们平时的运动习惯,使人们的运动习惯发生改变。对于中学生在新的运动形式下,身体机能得到了新的焕发和加强。本文通过对80名13-14岁的中学生,进行12周的干预研究,从生理系统进行分析,阐述太极拳运动对中学生下肢稳定性的干预作用。
(1)研究对象。
选取单县徐寨镇初级中学13-14岁之间的儿童共8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0名(男20名,女20名),对照组40名(男20名,女20名)。实验组同学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每周五次(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次40分钟)。对照组无太极拳训练,每周相同的时间段进行常规的课外活动练习,其总体练习负荷与实验组相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受试者均身体健康,无运动器官疾病、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等。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基本情况
(1)文献资料法。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太极拳运动”、“太极拳干预”以及“太极拳or平衡能力”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和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实验法。
实验采用前测—后测准实验研究进行设计,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干预后考察太极拳运动对中学生下肢稳定性的研究。其中实验组以太极拳运动进行干预,对照组以课外活动进行练习。两组练习时间和总课时量相同,对试验前后两组测试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3)测试法。
对实验组同学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每周五次(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次40分钟)。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学的站立提踵(s)、强化Romberg征测试时间(s)、闭眼单足站立测试时间(s)、闭目原地踏步实验测试时间(s)共四项指标进行测试。
①站立提踵:受测者双脚前脚掌站在楼梯台阶前沿上,后脚掌悬空,站好后,听到“开始”提示后,受测者尽自己最大能力将后脚掌提起来,计时开始,当身体有明显晃动时停止计时。测试时保持环境安静。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测试分3次进行,取最大值;
②强化Romberg征实验:测试时受测者采用两脚前后站立的姿势,脚尖接脚跟的直立方式,站好后开始计,两脚有移动或身体出现失稳时停表。测试时保持环境安静,以及测试者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本实验在室内进行,受试者脱鞋进行测试。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测试分3次进行,取最大值;
③闭目单足站立实验:受试者闭眼,采用习惯脚单脚站立,另一脚抬起屈膝,脚离开地面,抬起的那只脚不能依附在支撑腿上,测试在室内进行,受试者脱鞋进行测试。以秒为单位纪录保持姿势所持续的时间,测试进行3次,取最大值;
④闭目原地踏步实验:受试者闭目在一个以40cm为直径的圆圈中央站立,当听到“开始”口令后,以120步/分钟的频率踏步,直到任意脚踏出圈为止。以秒为单位记录持续的时间,测试分3次进行,取其最大值。
(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太极拳运动对中学生下肢节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①站立提踵测试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站立提踵测试成绩的标准差见表2。由比较的结果可知,两组在实验前测试成绩相近,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站立提踵测试成绩上存在明显差异。
表2 站立提踵实验前后基本情况
(2)强化 Romberg征实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强化 Romberg征实验成绩的标准差见表3。由比较的结果可知,两组在实验前测试成绩相近,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强化 Romberg征实验测试成绩上存在明显差异。
表3 强化Romberg征实验前后基本情况
(3)闭目单足站立实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闭目单足站立实验成绩的标准差见表4。由比较的结果可知,两组在实验前测试成绩相近,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闭目单足站立实验测试成绩上存在明显差异。
表4 闭目单足站立实验前后基本情况
(4)闭目原地踏步实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闭目原地踏步实验成绩的标准差见表5。由比较的结果可知,两组在实验前测试成绩相近,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闭目原地踏步实验测试成绩上存在明显差异。
表5 闭目原地踏步实验前后基本情况
本文通过实验对照,中学生练习太极拳后身体稳定性明显好于练习前,在4个实验项目中,实验后的平衡技能明显好于实验前。在强化Romberg征实验、闭目单足站立实验中二者有明显差异。另外,太极拳练习者单足平衡能力大幅提高,较之双足提升幅度大出很多。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同的有:
张文杰在研究中通过对大学生腿力测量,证明了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通过8周太极拳练习,男生的腿力素质虽然起到了增长的效果,女生的腿力较练习前有明显的增加 (P<0.05)。余婷在研究中测量了太极拳运动对肥胖大学生平衡能力的步态稳定性、下肢肌力以及动静态平衡等指标,结果发现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肥胖大学生的步态稳定性,通过12周的太极拳练习,受试者的静态平衡能力显著增强。赵媛等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传统功法太极拳在改善受试者平衡功能、预防跌倒方面效果较好。刘上郭子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经过14周八式太极拳的练习,各年龄阶段实验班学生下肢力量能力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平衡能力存在差异。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力量能力会随之有相应的提高,而参加八式太极拳练习的小学生下肢力量能力的增长要比不参加太极拳练习的小学生下肢力量能力的增长较为明显。综上所述,太极拳对下肢平衡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尤其是在下肢静态平衡中。
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立身中正的运动特点增加了人体在行走过程中重心的稳定性。太极拳运动动作缓慢柔和、中正安舒,肌肉和骨骼的运动角度并非特定,而是在运动中维持一种立体螺旋的动态平衡。用许多不同角度完成肌肉、韧带、肌腱等的抻拉和旋转。所以,太极拳运动能够增强骨骼的支撑力和肌肉的韧性和弹性。从而增强运动系统的力量和耐力,并能保证在不同姿势下的身体平衡性和稳定性;其次,太极拳运动可以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太极拳运动是一种骨骼肌依附在关节上去做大幅度缓慢持久同时转换收缩角度与张力的一种收缩运动,被称为“骨骼肌持续动态慢张力收缩”。太极拳运动在练习时基本处于半蹲状态。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包括腘绳肌、股四头肌得到力量性的锻炼,从而对膝关节进行加固,增进膝关节的稳定性;再者,太极拳运动可以增强下肢关节的稳定性。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可以使下肢肌肉与韧带得到锻炼,使下肢节能够保持正常的灵活性,另外,太极拳运动过程中,重心的移动较平稳,即在一定高度以匀速的形式缓慢移动,脚踝和脚背上的肌肉能都得到锻炼,包裹在下肢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功能性增强,从而使下肢的活动更加稳定舒适。
结合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在提高中学生下肢稳定性有积极促进作用。且太极拳易习得,动作特点缓慢柔和,适合中学生练习。是在中学生下肢节稳定性方面有效且较适宜推广的运动。为了进一步推广太极拳在校园活动的开展,教体主管部门可经常性的组织举办校园太极拳比赛,使其得到很好的宣传与普及;另外,通过培养太极拳教练员、指导员,使喜欢太极拳运动的学生可以更好更方便的学习,使这个项目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