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华 李彩宏
抗凝指以物理/化学方式对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进行抑制/去除,具备血液凝血阻止之效的化学物质/制剂统称做抗凝药物/抗凝剂[1],抗凝剂应用失当可引发血栓复发、出血不良反应甚至脑出血死亡事件[2],故对抗凝用药的安全合理应用要求较高[3],外周血管疾病于我国呈现发病率渐增态势,抗凝治疗在该类病症中担负着重要治疗角色[4],抗凝作用愈强,所附带的出血风险亦愈大[5],因此必须以积极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平衡抗凝治疗效应与伤害风险[6]。风险护理指对潜在伤害风险进行主动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风险控制行动的过程[7-8],本研究尝试采用双重阻断式抗凝风险护理对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者施加干预,效果较好。
选择2020 年1—12 月医院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存在明显抗凝禁忌,接受抗凝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条件:并存其他类重大疾患,合并恶性肿瘤,拒绝参与。将2020 年1—6 月就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 48.54±10.32 岁;将2020 年7—12 月就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 48.71±10.20 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实施抗凝治疗常规模式。责任护士就抗凝用药治疗价值、注意与配合事宜做出宣讲,密切关注用药不良反应并行对应处置配合。
1.2.2 观察组 接受双重阻断式抗凝风险护理,以抗凝风险流程的完善与关键风险问题审视后的重点解决做为抗凝风险双重阻断护理内容,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程:①患者入院后,向其行抗凝用药价值与风险口头宣教与纸质教育彩页发放。②入院后第2~3 天,组织患者参加每周1次的集中授课,每次授课时间为40 min,咨询与讨论时间为10~20 min,就疾病知识、常用抗凝用药类型、用药方式、用药注意事宜等进行宣讲与咨询回复,鼓励听讲者行互动式讨论。③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启动当日,责任护士行一对一护患面视指导,就抗凝治疗规范化自护活动如拔针后按压时长、方式等做出指导,每日就患者用药后有无出血问题进行例行查看询问。④责任护士负责华法林发放,确保用药者服药到口,华法林口服2~3 d 后每天/隔天行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责任护士就护理对象是否按时按要求行相关检测做出核查督导。⑤出院前行抗凝知识问卷与华法林用药指导单发放,以问卷所反映出的患者抗凝知识误区、薄弱点行针对性扭转与弥补教育。⑥定期对出院患者行电话随访,及时获知患者不适主诉及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结果,必要时向经治医师做出汇报以确保用药方案的合理动态调整到位,提醒患者及时复诊。
(2)关键风险问题审视后的重点解决:护士长组织护理全员对临床抗凝用药护理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以5WlH 法就抗凝用药风险做出描述与筛选,确定3 个关键风险问题分别为:拔针后未行按压时间的延长,未对国际标准化比值行定期测量,抗凝用药期摄入内含维生素K1食材。针对上述关键风险问题护理全员行循证解决方案查找与评价形成重点解决方案为:①对拔针后按压时间加以延长。将抗凝用药拔针后按压时长统一规定为10 min,拔针后取干棉签以纵向按压法对所形成的两个针眼行同时施压,注意掌握力度的适应性。②对国际标准化比值行定期测量。华法林口服者每天/隔天行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直至达成治疗目标并至少维持2 d。此后以该指标监测结果稳定性为据数日或每周实施复检1 次。针对临床医师常因工作繁重而遗忘检验单开具的问题,构建医护专项沟通机制,责任护士自患者华法林用药当日行专用档案构建,每日例行档案查看,与经治医师沟通后于档案上标记拟定检查日,及时发现检验单漏开问题做出提醒沟通,确保专项检验的及时落实为抗凝用药方案的适时合理调整提供数据支持。③对饮食禁忌做出专项沟通指导。向患者明确指出华法林用药期饮食禁忌事宜,强调用药期应维持于稳定饮食结构状态,明示富含维生素K 的具体食材类型如生菜、豆油、菠菜、白菜、番茄、苜蓿等,重点告知食用该类食材会降低华法林疗效,同时告知患者木瓜、芒果及大蒜等可增强华法林药物的抗凝效果。
(1)以自制量表对两组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者行抗凝风险知识掌握度测评,含测评题目10 个,分别为抗凝用药与血栓形成间的关联、抗凝治疗起效机制、抗凝治疗必要性、抗凝过量/不足所致问题与症状、抗凝治疗注意事宜、护凝治疗期饮食管理、有创检查停药管理、外伤及出血预防、自我观察出血、国际标准化比值定期监测,正确作答计1分,错误作答/不知晓计0 分,总分值在0~10 分,分值愈高该表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愈佳。
(2)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患者用药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
(3)抗凝护理满意率。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干预后抗凝风险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抗凝用药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凝风险知识掌握度评分和抗凝用药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抗凝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抗凝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抗凝治疗做为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存在[9-10],华法林系长期使用型口服抗凝用药,抗凝效果的监测有赖于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检测,具备治疗剂量范畴狭窄、个体用药效果与反应差异化较大、药效不稳定易受多类型食物与其它药物影响等用药特点,即使很小剂量用药亦存在出血/血栓风险。该类用药疗程多在3~6 个月甚至更长,期间抗凝过量/不足均会对用药者形成严重危害[11]。专业化抗凝管理服务被视为血栓栓塞事件减少且不显著增加出血事件的有效途径,是安全效益兼得式用药目标的重要保障[12],护理服务贯穿于抗凝用药全程,护理人员成为专业抗凝管理服务的中坚力量,但现行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在抗凝管理中的积极效应并不明显,做为抗凝护理核心内容之一的抗凝用药指导多停留于集中灌输层面,受指导内容繁琐细碎的影响,患者常无法自此种指导中切实获益而掌握抗凝配合与自护技术,深受抗凝用药出血事件困扰伤害。
本研究采用双重阻断式抗凝风险护理对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者施加干预,以抗凝风险流程的完善与关键风险问题审视后的重点解决做为抗凝风险双重阻断护理内容,护士长集全员护士之力行专案循证查阅及积极护理举措证据的收集评价纳入,自护理流程优化标准化角度入手,结合时间护理理念设计完善了抗凝风险管理流程,依入院时、入院2、3 d、低分子肝素用药启动近推进时、华法林用药启动推进时、出院前及出院后这一护理时间线向患者施以专项强化抗凝用药认知教育与精细化用药管理,个别指导、集中授课、语言宣讲、纸质资料发放、咨询讨论、回馈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将专项教育贯穿于患者用药始终,提高了抗凝用药教育效果和患者抗凝风险知识掌握度,使之可更好地对相关风险管理举措做出有效配合[13],同时完善了抗凝风险管理自护措施[14],为抗凝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奠定可靠基石;与此同时,护士长集全员护士之力,以科学分析法探查到临床抗凝护理中的关键风险点所在,以循证护理、专案护理技术设计实施了关键护理风险点的针对性重点解决方案,有的放矢地阻断了各关键风险点向事件不良事件发生进展的通路,医护患家属高度协作、共同发力,集专业风险管理与自我风险管理为一体,最终实现了较好的抗凝风险阻断效应,对深静脉血栓病例的抗凝治疗做出了有效规避,降低了抗凝用药相关性出血事件发生率,使该类病例可自抗凝用药中安全获益,提高了抗凝护理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