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梅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把“阅读”有效转化为“悦读”,这是语文学科活动中一项孜孜以求的艺术性实践课题。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拟就“情趣激发、情境应用、联系整合、群文类比、个性释放、信息支撑、读写互动、自主体验、正向引领”等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期望获取商榷和指正之言。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
阅读自古享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阅读是人们“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开展“多元对话”的互动过程,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载体。“过去教科书是语文阅读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阅读的教科书。”尤其在教育社会化大背景下,在“得语文者得考试,得阅读者得语文”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活动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拓展。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活动已成为广受师生瞩目、促进教学相长的一项热点课题。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阅读活动呢?
一、善于在“情趣激发”中涵养语文悦读活动
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知者不如好之者。”这一流传甚远的信条式经典箴言,深刻地揭示了“知、乐、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着重强调“好(即兴趣与情感)”在认知与实践活动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爱因斯坦的“兴趣老师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趣化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涵养阅读心境,活化阅读思维,而且有利于在正强化引领中赢得令人期待的“情绪智力”效益。比如,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发展等实际需要,配上与之相应的音乐背景,把阅读活动与激情朗读、内容配画、故事讲述、情节描绘、主题演讲、专题辩讨、心得交流、课本剧表演、评比赛事等各类形式相互渗透并有效地融合起来,把个体阅读、小组对读与集体研读相结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放大乐读善思效应。
二、善于在“情境应用”中涵养语文悦读活动
“教于形象生动,学于直接感知。”其意重在阐述“情境化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少儿对于语言文字的实际感悟能力还相对浅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良好情境的创设或引入,把阅读活动投放在各类情境背景下,无论对于阅读过程还是阅读效果来说,都会大有裨益和促进之功效。以“生活情境”为例。在《社戏》阅读教学中,就“归程偷豆”这一片段,引导在学生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能让他们从中读出鲁迅笔下的“童真童趣和天真野性”,能让他们切实体悟作者“用手撮着吃”这一“撮(因為“烫手”)”字的精辟描写和生动形象。再以“补白情境”为例。《安塞腰鼓》中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种“陌生感”究竟是什么呢?以此为实际抓手,让学生们“相机补白”,既可促进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深化,又能倍加感受安塞腰鼓的艺术情感。
三、善于在“联系整合”中涵养语文悦读活动
本文所谓的“联系整合”,具体说来,主要是指“学科内知识联系”与“跨学科知识整合”两种形式。前者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把前后知识(包括已学和未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后者则是把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渗透融合,更好地促进阅读活动。以“跨学科知识整合”为例。闻一多笔下的《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他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所作出的讲演。由于在讲演中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在当天下午就遭到了令人震惊的反动暗杀。那么,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先后遭受如此灭绝人性地毒杀?“最后一次演讲”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情感?当时中国的历史形势和社会背景究竟如何呢?所有这些,既属于历史学科知识,又是课文阅读教学的“背景”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文史结合”形式进行整合,既可有效地激发学习情趣,又能攫取“1+1>2”的实质性效益。
四、善于在“群文类比”中涵养语文悦读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单文本阅读”活动模式,讲求的是对某一篇文本进行“精耕细作”下的求深与求透,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与之相比较,最近几年悄然兴起于校园内的“多文本阅读”,又叫“群文阅读(或群文共读)”,就是本着“同一主题、同一题材、同一作者”为中心的导向策略,把两本或两本以上的文本集中起来,通过“求同以拓展、求异以深入”形式,从而在“类比”活动中更好地丰富阅读内涵,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宽度与厚度,非常有利于激发语文阅读的兴趣和情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搭建了又一种优质平台。以胡适的《母亲》为例。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本着“同一题材”的导向原则,先后引入朱自清的《背影》、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老舍的《我的母亲》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经典语篇,以此引导学生在群文共读中认识更多的亲情形象,感受更深的伦理亲情。
五、善于在“个性释放”中涵养语文悦读活动
无论素质教育还是核心素养,其最根本因素即在于——“追求学生的个性释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语文学科在实施人文教育和培养学生个性上都具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人所共知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谚语,正是对语文独特优势和阅读应有之义的生动描写和最好诠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指导思想,坚持“发展个性、个性发展”的施教原则,通过“多向发散、见仁见智”状态下的积极引导,不断扩大阅读教学战果,逐步放大“德智互动”效应。以蒲松龄的《狼》为例。在阅读教学后,许多学生就“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观点开展相互之间的热烈辩讨。有人支持作者的“人定胜狼”论;有人认为“屠夫对狼,赢在侥幸”;还有人认为,狼既“有勇有谋”又“善于合作”,在自然界中属于上层物种……这不是个性释放下的语文悦读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