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平 王静
关键词:情绪颗粒度;消极情绪;情绪感知;高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9-0051-03
【活动背景】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对事情的认识往往“非黑即白”,情绪波动大,易激惹。情绪管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提高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
在咨询室中经常听到学生提到“我很烦”三个字,但是当引导学生具体描述的时候,却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精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学生不擅长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细致地觉察和描述。心理学家Barret研究发现,当你能精确地描述当前发生了什么或你到底经历了什么的时候,你会更容易找到处理这些情绪的解决方案。因此,引导学生细致觉察“烦”这一情绪背后的具体情绪体验,提高自己的“情绪颗粒度”,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思考、解决“烦”这一情绪问题,进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和掌握“情绪颗粒度”这一概念,懂得“烦”是一种笼统的情绪,背后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具体情绪。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体验和觉察情绪的基本方法,提高情绪感知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提高情绪感知能力的重要性,正确接纳负面情绪。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奖状若干张,课件,每人一张A4纸(正面圆圈:小A的烦;反面圆圈:我的烦)。
【活动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游戏“抓与逃”
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一起,开启我们今天的心灵之旅。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依然能够做到:认真倾听,真诚分享,勇敢表达自己,不评判指责他人,为他人保守秘密。
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作“抓与逃”。大家请看游戏规则和演示。
PPT呈现游戏规则和演示:两人一组。每个人伸出左手和右手,左手朝上右手食指朝下。用自己的左手顶住对方的右食指,自己的右食指顶在对方的左手中。游戏开始后,教师读故事,故事中将多次出现“乌龟”,当听到这个词时,你的右食指应尽快逃脱对方的左手,而与此同时,尽量用你的左手去抓对方的右食指。
故事文字:森林里住着乌鸦、乌贼、乌龟和巫婆,在一个乌云密布的日子,天色转眼间变得乌黑乌黑的,不一会下起了狂风暴雨。乌鸦和乌贼一起去乌龟家避雨,到了乌龟家,看见巫婆和乌龟在吵架。乌鸦问:“你们为什么吵架?”巫婆说:“乌龟它无理取闹。”乌龟说:“巫婆说我跑得慢。”最后在乌鸦和乌贼的劝解下,乌龟和巫婆和好了。没多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也散了,乌鸦、乌龟、巫婆和乌贼一起出来散步了。
教师:好,雨停了,我们的游戏结束了。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参加游戏的感受。
学生:好紧张,我要一边抓住对方,一边避免被对方抓住。开始有点忙乱,尤其是故事中有太多的迷惑点,现在还仍然感觉很紧张。
學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可以在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我感觉很放松、很快乐。
教师:在游戏中我们体验到了紧张、快乐、轻松愉悦等多种情绪。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最近老师在咨询中经常听到的词——“烦”。
设计意图:用游戏导入,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出本课主题。
二、主题活动
(一)小A的“烦”
教师:这是同学小A最近的日记,请同学们读一读,并与同桌讨论 “烦”带给小A什么样的感受。
PPT呈现小A的日记。
有些时候我觉得疲倦极了,我只想把自己关在屋里,拉上窗帘。分科后,真的很烦!新班级的适应、做不完的作业、大大小小的考试、父母的唠叨……诗里的彩虹,并不属于我。有时候,我会突然爆发,父母感到不可理喻;有时候,我会突然消沉,干什么都缺乏兴致。我尝试去跑步,可是越跑越烦;我尝试听音乐,然而越听越没劲。真的好烦!
学生1:小A的烦有时是无法控制的冲动,有时会排斥和回避很多人和事情,她很想摆脱这种情绪状态,但适得其反。
学生2:小A在日记里写的烦是一种很复杂的感受,里面有她对新环境适应的焦虑,也有对作业和考试的无奈。
教师:“烦”是一种让我们都不喜欢的感觉,是一种很复杂的感受。为了调节这些不喜欢的感受,她都采取了哪些方法?效果如何?
学生3:小A去跑步、听音乐、写日记,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但是效果都不好。我觉得不是方法有问题,是小A面临的事情太多。
教师:看来,小A如果想更有效地调节情绪,需要明确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提升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情绪感知能力也称为“情绪颗粒度”。
那么,什么是情绪颗粒度呢?下面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个人和他的一本书。
PPT呈现约翰·凯尼格(John Koenig)和《悲伤词典》图片,以及部分悲伤词汇——孤独:没有亲密的朋友;落寞:自己的选择不被任何人理解;委屈:不被他人信任;恐惧:对新环境的极度不适应;失望:梦想破灭;伤感:旧地重游;难过:不被他人重视和需要……
教师:在约翰的《悲伤词典》里,“悲伤”这一个大的颗粒被阐释出孤独、落寞、委屈、恐惧、失望、伤感等小的颗粒,这让人们感知到,悲伤背后原来有更加具体、深层的情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就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然后才能更好地调适情绪。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你好,李焕英》中的视频片段。
视频播放:《你好,李焕英》剪辑片段。
教师:影片看完了,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视频思考一下,母亲去世后,在女儿的悲伤情绪里,有哪些具体的情绪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