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
摘 要:95后一代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生活和成长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独生子,从小受到赞美多于批评,顺境多于逆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化、多样化且数量逐年上升这一趋势,现今各大高校乃至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消极情绪;处理
一、心理压力的概念和表现
心理压力也可以称作精神压力,指的是个体面对压力应激源而产生压力反应的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大学生常见的压力应激源主要分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恋爱压力、经济压力、独立生活的压力、家庭环境的压力、同学竞争的压力以及社会环境的压力等。众所周知,心理压力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适度的心理压力对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压力不足或者过度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起着消极而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意志涣散或者缺乏行为动力。
心理压力超负荷的表现主要有:注意力比较难集中,反应相对较迟钝;记忆力衰退,容易遗忘人忘事;自我评价较低,精神紧张;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更有甚者会有轻生的念头或行为出现;变得敏感多疑,不信任他人,害怕去人多的地方;表情呆滞、行动迟缓、对周围的人或事毫不关心;常常沉迷网络、恶意酗酒,睡得很晚,醒得很早。
二、大学生常见的消极情绪
(一)抑郁
是指学生遇到因挫折等外因带来的压力而出现心理上无力承受、无处发泄的一种反应,也是大学生最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之一。比如:大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落后、竞赛失败、被同学孤立等事件引发出抑郁情绪。但是有抑郁情绪不等同于患有抑郁症,个体只有在抑郁长期存在且越演越烈的情况下才会发展成抑郁症。
(二)焦虑
是指学生个体对现实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和威胁,常常出现焦虑、畏惧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说,基于现实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和威胁产生的焦虑称为现实性焦虑,比如大一新生刚进大学对新的校园环境和新的同学师生关系不能适应而产生焦虑和迷茫,当积极面对大学新生活,度过大一上学期后这种焦虑就自然消除了;基于因为无原由的挫折和威胁而产生的焦虑被称为病理性焦虑,比如学生担心期末考试的失利而产生焦虑,从而会出现失眠和紧张的状态,而且还会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而越发严重。
(三)自卑
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智商、能力或者家庭现状的低评价,不认同或者瞧不上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通常会觉得自己不如人、自己没有价值。多数情况下,自卑对个体起着消极的影响,一个人老是拿自己的短处去与他人的长处相比,就很容易身心失衡,否定自我,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轻生厌世的想法。
三、从辅导员的角度帮助学生缓解与消除心理压力
(一)辅导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人交流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如学生在失恋之后,可以用身边的例子、自己的例子来安慰学生,直面失恋带来的短暂的痛苦,要积极的去提升自己,而不是自怜自艾。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参加社团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上,让学生明白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学生遭遇社团、公司的面试失败时,可以告诉学生这只是漫漫求职路上的一次小小失误,要勇敢的重新振作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在失败的事实上,总结经验来提升自己,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二)辅导员帮助学生积极评估压力源
辅导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评估压力产生的主要影响,比如让学生反思“这件事对我到底有哪些消极影响”以及“这些消极影响中哪个让我最在意”等问题。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寻找到哪些途径来摆脱压力困扰,然后尽早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辅导员指导学生尽快排解压力情绪
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及时地排解掉压力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稳定、轻松与平静的状态。一般来说,在学生遇到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了,只有自己及时地排解掉压力情绪,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来面对压力的产生源,才能继续对生活充满动力和希望。比如学生自觉压力过大,可以让其找个僻静且安全的地方大哭一场,把淤积在心里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也可以向同学老师把压力产生的事件描述出来,寻求他人的帮助;还可以通过听音乐、跑步、打球等运动来调节压力。
参考文献:
[1]魏青,曾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周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