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葳 张野
摘要: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及意义感维持模型,考察父母心理控制、青少年寻求意义感和学校联结的关系。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学校联结量表对32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心理控制、寻求意义感和学校联结彼此相关显著;学校联结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寻求意义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寻求意义感的作用机制,并对青少年寻求意义感的干预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父母心理控制;寻求意义感;学校联结;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9-0014-05
一、引言
生命意义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必不可少的保护因子,能够有效预测身体健康、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相反,缺失生命意义感将会给个体带来抑郁、焦虑等,甚至损害其社会功能[1-2]。处于青少年阶段,一旦出现生命感危机,会导致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甚至引发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3]。
国外有研究者提出,生命意义感分为拥有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两个维度,寻求意义感作为生命意义感的动机维度,是指人们为了提升生命意义感所付出的努力,强调意义寻求的过程[4-5]。研究表明,拥有意义感是寻求意义感的产物,即个体在拥有意义感之前需要寻求意义感[6]。因此,了解寻求意义感的影响机制十分必要,不仅能对青少年的生命冷漠进行预防和控制,更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
(一)父母心理控制及其与寻求意义感的关系
生态系统理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微系统之一,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7]。在家庭这一系统中,父母占据主导位置,因此父母关系的融洽程度、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功能[8]。父母控制作为父母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在中国家庭中时常出现[9]。父母控制分为父母行为控制和父母心理控制,父母行为控制是指父母对子女行为举止进行明确地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抑制个体的问题行为;而父母心理控制是父母浸入式的教养方式,指父母通过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坚持权威等策略来控制和干扰子女的情绪和想法,最终使孩子听从他们的要求,达到对孩子自我发展和自我表达的控制[10]。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青少年的行为和决定一旦取决于父母的控制而非发自内心的动机,这种心理控制就会阻碍青少年基本需要的满足,致使其不能很好地发展自主性,产生情感和行为障碍,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内化问题[11-13]。研究发现,父母心理控制能剥夺大学新生的自主权,通过侵入个人的情感和心理世界剥夺其控制感和处理环境变化的能力[14]。经常遭受父母心理控制的青少年可能会在活动时产生压迫感,不能很好地反映自身的意愿和偏好,并对自己是否拥有能够有效地应对挑战的能力感到怀疑。还有研究发现,高水平父母心理控制下的青少年,在生命意义感追求上会出现迷茫、不知何为自己的生命使命等现象[15]。可见,父母心理控制是影响青少年寻求意义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父母心理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寻求意义感。
(二)学校联结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儿童发展所处的环境是一种有结构的、由多重关系构成的系统,研究者不仅要单独考察每个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还要综合研究来自不同系统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样有利于整体掌握各背景与环境的联动过程[16-17]。意义感维持模型(meaning maintenance model)指出,意义感的流动性是意义维持模型的核心,意义感的流动性指当个体失去生命意义感时,人们可能会通过从其他方面获得意义感进行弥补,即当父母心理控制过高导致青少年缺乏意义感时,将促进其他心理资源的介入,以维持意义感的平衡[18-19]。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学业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学生在校表现,如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等,而学校联结是指学生获得教师和同伴的支持程度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程度,因此父母心理控制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对学校、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和依赖,即影响其学校联结[20-22]。研究表明,学校联结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23]。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学校联结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寻求意义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综上,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自我决定理论以及意义感维持模型,探究父母心理控制、学校联结对青少年寻求意义感的作用机制,为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辽宁省抚顺市两所初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7份,有效率为93.43%。其中,男生163人,女生164人;初一學生137人,初二学生190人;独生子女232人,非独生子女95人。平均年龄为13.50±1.97岁。
(二)研究工具
1.父母心理控制量表
采用父母控制问卷(中文版)中的父母心理控制分量表,包括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和坚持权威3个维度,共18个题项[24]。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父母心理控制越严重。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77和0.75。
2.寻求意义感量表
采用王鑫强[25]修订的中文版中学生生命意义感量表中的寻求意义感分量表,量表共5个题项。采用7点计分方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寻求意义感的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寻求意义感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0。
3.学校联结量表
采用喻承甫、张卫、曾毅茵等[22]编制的中文版学校联结量表,该量表包括10个题项,通过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和学校归属感三个方面反映学生学校联结的程度。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数越高表示学生感受到的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和学校归属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