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2021-10-15 15:33:37罗俊祥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罗俊祥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计算速度慢、错误率较高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由学生的粗心、马虎、不认真等原因造成的,仔细分析,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数学课堂计算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的问题,本文就来自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方面的原因,认真研究教与学的方法;通过计算教学课堂、计算教学反思,每一次的课堂实际案例,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针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教师的技能提升,归纳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让老师教的轻松,师生共同进步。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与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

前   言

本文旨在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的原因,认真研究教与学的方法,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计算教学的背景与意义

1、计算教学的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1]。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學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算法多样化,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速度减慢等等。这引起了教师们的极大关注和困惑。为此,我们确立了《口算训练对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性的研究》实验课题,力图通过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与学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目的。

2、计算教学的意义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因为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计算能力的影响因素

通过日常教学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分析造成学生计算速度慢和正确率低的原因。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1、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表和乘、除法不熟悉,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不清,分数与小数互化不懂方法,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对算理不理解。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机械地模仿。

(3)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清楚就下笔。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例:15-15÷3=0, 0.7 ×0.7 ÷ 0.7 ×0.7 =1   325+75÷25=400÷25=16。

(4)不良心态的影响。一是轻视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二是畏惧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

(5)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1)对计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算法轻算理,学生知道算法就行,而说理训练不够。

(2)轻视口算和估算。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和估算的重要性,但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部分教师的做法是:当教材汲及时进行训练,不汲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完全依赖于教材。学生的口算能力没有达到相应的熟练程度,以至于严重影响笔算的准确度和速度。

(3)对教材把握不准,教学设计中细节处理欠佳。

(4)中高年级在计算技巧、方法上指导不够。

3、来自教材方面的原因

教材例题编排量减少,跳跃性大,系统性不强,针对性练习相对减少,练习量不够。

三、计算教学的探究过程

以课堂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课活动,研究课活动的程序是:先由执教老师课前说课(分析教材、说教材处理,教学设计)——上课——课后反思——评课——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1、计算教学课堂

针对新课程下不同课题的计算教学,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来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2]。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综合练习课,在上课之前,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练习设计有坡度,层层推进,学生语言表达说理清楚明白,计算准确度高。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旧引新,较好地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教学中突出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思维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把握较好,较好的体现了学生思维训练过程。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算理与算法并重,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课件动态展示分子分母交换位置的位移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收到较好效果。

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课前口算训练——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复习铺垫,以旧引新)——问题导向,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引导发现——组织训练,明确深化——归纳总结,形成技能。

2、计算教学反思

在案例《加法的运算定律》中:计算教学的成败就在于细节的掌控,如果你的教学设计足以让学生悟出计算方法和算理,那么你的设计就是成功的。

上了《分数除以分数》后,在反思中写道:自认为教学设计好,课件动态反映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的位移过程,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合作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讲解中做到算理与算法并重,感觉不错。可在作业反馈中却发现:有部分学生倒数基本会求,可是却除号不变乘号,运算结果竟然还是正确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原来是教学中细节强调不够,应当作变号的强调。

在案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中:课堂上只有当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四、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学生的习惯培养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式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式题时,要做到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强化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在草稿书写及格式方面做严格要求,并加强督促。

2、学生的能力培养

(1)持之以恒加强口算、听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3]。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视算或口算训练,只要长期坚持,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重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生活中很多情况都不需要精确计算,而只需要数据的大致范围,因此在教学中应选取合适的题型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好处。并经常对学生进行估算训练,培养学生掌握估算技巧,通过训练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3)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强烈地参与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才可能算的對,算得快。

3、教师的技能提升

(1)坚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计算的算理。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本子上算,还要让学生说,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计算算理,简化思维方法,形成对学生来说最实用的口算技巧[4]。

(2)坚持教会学生掌握口算技巧

有的算式,特别是学生学过的一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有的有简便运算时,可根据运算定律等进行改写,从而加快运算的速度。如:24+37+6=?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先算24+6=30,再算30+37=67要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简便一些。

(3)坚持计算的形式要更加多样化。

有句歌词是这样的: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学习也是这样,单一形式的重复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影响学习效果。于是,在计算练习中,我采取了许多办法,我自制了许多口算卡片用于学生的视算,同时进行听算训练和学生自己编口算题练习,并让同桌学生交换练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调动出来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坚持计算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计算教学业务能力,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邓涛.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让学生爱上课堂[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3]杨兰霞.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73-73

[4]孙海芹.关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48)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7:40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26:0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2:11:00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4:19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59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7:27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