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1520)
2019年,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中启动“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努力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拓展专业技能,适应行业变化,缓解就业矛盾。高职院校应调整人才培养路径,适应行业变换,顺应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在财会行业所有证书中的获得相对容易,也更适应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但在校就能取得证书的学生仍然很少。因此,本文选取“初级会计职称证书”作为与“课”深度融合的对象,构建了“三方融合,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是财会行业职称体系中最基础的证书,取得此证书需同时通过“初级会计实务”与“经济法基础”两门考试,内容涵盖会计基础知识、基本账务处理、经济法、税法等多方面财会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考取该证书后成为“助理会计师”,可进入企业担任基础会计员工作。取得该证书意味着积累了全面的会计基础知识与技能,对财会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即具备了进入财会行业的扎实基础,并可以此为起点,未来继续备考会计中级、高级职称。
自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消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招聘条件提高至“需持有会计初级职称证书”,该证书成为了进入财会行业的“敲门砖”,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不可或缺,也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三方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三方融合”是指三个方面的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融合、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融合、学习环境建设与证书融合,其中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融合是导向,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融合是课程内的融合,学习环境建设与证书融合是课程外的融合,课程外的融合可以促进课程内的融合。“三方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三方融合”以改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最终实现学校课程内外的教育教学与证书完美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广泛调研了财会行业的人才需求,并参照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考纲知识点与岗位技能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办学实际来确定课程内容,营造学习环境。通过“三方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教学与证书对接,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比例,培养更多学生走向助理会计师岗位,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脱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财会行业的相关政策也在调整与变化,财会行业面临变革,对人才的需求面临转换。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行业现状制定的,但随着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按照原方案目标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往往与企业需求脱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后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企业需求存在结构偏差。另外,人才培养目标表述空泛,缺乏突出能力的技能指标,对目标的完成也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
(二)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未有效融合。近年来,为适应会计准则及税法的变化,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考试内容作了较多调整。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许多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于政策修订,也滞后于职业证书考试的变化,学校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未能有效融合。此外,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占比较大,学生只能额外进行职业证书考试培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这种课程体系之下,学校教学与职业证书的融通未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职业证书所需技能的培养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分离。
(三)学习环境建设与证书未有效融合。学习环境建设主要是指除了学历课程教学以外,在课程外为学生营造的利于岗位就业和证书考取的学习氛围。目前高职院校在学习环境建设方面与证书融合程度较为欠缺。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未意识到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缺乏高效的备考方法,缺乏决心和动力。学校未能从学习环境建设方面营造考证氛围,激发学生考证的积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观。
“三方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初级会计职称证书”为对象,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融合为导向,实现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融合,学习环境建设与证书融合,反过来促进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融合,即通过“三方融合”实现证书与学校教育教学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三方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融合。首先通过对学生、企业、证书考纲的多方调研,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与学生特点,使人才培养目标兼顾证书的知识技能,兼顾行业所需的综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多方面考察和调研后的深度整合,可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获取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鼓励取得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建设课程内容上可围绕这样的目标去开展和实施。其次,为解决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离的问题,可制定滚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定期对目标、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新,而并非“目标管三年”。最后,可设定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技能情况分层次设定目标,应更细化、更明确、可检验,更能突出学生可达到的社会所需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二)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融合。学历课程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学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的改革以实现课程教学与证书的融合,是“三方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最实质的内容。
1.整合课程内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上,要么过多,偏离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要么过难,和本科院校学习的内容相贴近。这样的设置既没有结合行业需求,也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融通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初级会计职称的考点多,知识丰富,可贯穿于高职阶段设置多门学历课程与之相融合。如与证书的“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相融合可设置学历课程“基础会计实务”与“初级会计实务”,“基础会计实务”开设在大一上学期,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会计的科目、凭证、账簿、做账方法等会计入门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初级会计实务”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包括对六大要素具体账务处理的学习,更贴合证书的难度和内容。与证书“经济法基础”科目相融合的可设置学历课程“经济法与会计职业道德”与“税法”,“经济法与会计职业道德”开设在大一下学期,课程内容涵盖证书考试科目“经济法基础”的前几个章节,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救济途径、会计法、票据法、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障法等内容,并融入行业职业道德;“税法”开设在大二上学期,课程内容涵盖证书考试科目“经济法基础”的后几个章节,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法内容。如下页图2所示,学生通过前三个学期就可以将证书考试内容学完,留给后期更多时间备考。
图2 “三方融合,课证融通”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设置之后,需在原课程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可结合行业变化,以及证书最新考纲要求,重点调整最近几年准则、政策、法律等变化后的知识内容,可重新选定或编写教材,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完全融合证书内容。并且每年根据最新的行业需求和考证要求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
2.改革教学方法。前期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后,需调查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分析证书所需的技能实现方法,以制定“三方融合,课证融通”的教学方法。首先,应改变过去“重理论轻训练、重被动轻主动”的教学方法,考虑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知识点丰富,重难点多,改革后需注重案例结合式、情景创设式、参与互动式教学方法等,注重真题实战、学练结合等。其次,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积极运用“互联网+”教学思维,可利用第三方平台如智慧课堂、微视频、雨课堂等引入职称学习与考试练习内容,在共同学习的同时反馈学习效果。最后,为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可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初级会计考试题库软件进行真题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考证积极性。
3.建立考核标准。证书与课程的知识难易度不同,考核标准也不同。要实现学历课程与证书的有效融合,必须改善学历课程考核标准。考核标准需权衡证书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以及行业人才标准,最终形成与初级会计岗位标准对接,与证书相融通的可明确、可衡量、具体的评价标准。例如,可利用初级会计考试题库软件的真题题库来考察学生,并将考察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标准;在期末考题设置上融合证书考纲所要求的题型、难易程度和知识面。为鼓励更多学生获取证书,可制定证书与学分的转换规则,取得证书的学生,视其已具备对应课程所需掌握的所有知识,可以在实训课程检测合格的基础上,免修相关理论课程。
(三)学习环境建设与证书融合。学习环境建设主要是在课程外为学生营造的利于岗位就业和证书考取的学习环境。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繁多,仅靠课程内的融合无法更有效促进学生长期坚持学习。本文主要从岗位、会议、比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学习环境与证书的融合,是对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融合的延伸和促进。通过学习环境的建设,促进学生在学历课程内的学习效果,提升考证积极性。
1.岗证相融。“岗证相融”是指通过学校教学在“岗位”能力培养上融合职业和证书的内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走向各自适应的工作岗位。要实现“岗证相融”,需建立校外实习场地,为大三学生提供真实助理会计师岗位的磨练环境。学校需与代理记账、财务公司等合作,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经济业务,运用会计理论知识,从建账、记账、登账、编报表、报税来完成完整的做账程序。通过“岗证融合”,是对证书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实践,通过实践再巩固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循环。
2.会证相融。“会”是指课外的培训、讲座、动员等会议活动。“会证相融”是指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利于证书考取、营造考证氛围的会议活动。课外的会议活动可以是社团活动、讲座会议,也可以是动员班会。比如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开展“考前集中培训讲座”,严格考勤和考核,由教师在考前定期对学生开展考前指导和培训会议;可开展由已获得证书的学生分享考证经验、备考战略等的活动会议;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定期开展与考取证书相关的动员班会。这些活动可以在无形中加强学习氛围,激发考证积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
3.赛证相融。“赛证相融”是通过开展与证书相关的比赛以激励学生考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校外比赛如全国大学生会计技能大赛、财税技能大赛等,这些比赛可巩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但总体水平高于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所需的知识水平。因此,要做到“赛证相融”,可以发挥校内比赛的作用,面向学生举行初级会计职称模拟考试大赛、初级会计师岗位技能大赛等,将考取证书所需的知识技能融于比赛中。通过比赛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做好证书备考准备,也使学生意识到证书的重要性。可将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与比赛互通,根据比赛成绩与级别转换成相应课程的平时考核分数,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三方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融合为导向,以初级会计职称证书为对象,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评标准,将学历课程教学与证书有效融合,通过与证书相关的岗位环境建设、会议活动开展、比赛的举办等学习环境建设提升学生考证学习动力,激励学习行为,最终培养出能走进岗位的助理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