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

2021-10-13 02:13张德明
南北桥 2021年23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数学素养兴趣培养

张德明

【摘    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还处在生活数学当中,甚至没有意识到日常中的算数属于数学学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盲目开展应试教学,而应着重于小学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兴趣这一数学学习的原动力,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才能逐渐挖掘自己的数学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力,积极调动起自我积极性,投入到数学知识的世界里,提高其数学素养和数学分析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数学素养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54

数学学科强调逻辑性,注重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因此对于刚接触数学这门学科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且小学学生天性好动喜乐,对于数字和符号的结合自然难以心生兴趣。在新课改和素质要求逐步开展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对小学学生数学的兴趣培养成为重中之重。只有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出发,才能使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等错误心态,严重影响到数学学习效果。在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引导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做数学知识的学习主人,意识到数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投入到分析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意义、应用数学解决完现实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实现数学人才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发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空间能力等,同时,数学知识对多门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都有重要的计算铺垫作用,如果打好了数学学科的基础,对于其他几门学科的学习来说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数学知识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知识、能力、思维等多个维度和多个方面,由此可见打好数学基础的现实重要性。但正是因为数学学科的作用非凡,其学科难度对于大部分小学学生来说也有些难以接受。小学学生正处在身心好动、好奇心强烈的年龄,很多潜力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虽然学生们的能力有限,但兴趣和潜力无穷,这个阶段的智力发展速度、思维想象力的提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是极快极强的,也是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便能同时培养出学生自我探究知识、自我发现难题、自主展开应用等多重维度探索数学的学习能力,提升思维的广度和宽度,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中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原则

(一)差异化原则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也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原有的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多方面的方法来进行综合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兴趣教学的培养主体是学生,所以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和学生本位出发进行方法探究,着重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数学发展特点相结合,在差异化培养的过程中采取符合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和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方法。教师不能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展开方法探究,而是要遵循学生的年龄规律和成长特点、心里特性等,在各个阶段,对不同的学生都展开独特的兴趣培养方法。由于学生不仅兴趣不同,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各个阶段和各个时期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详细依据年龄阶段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遵循科学化培养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表扬和适度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对学生的展开过度的表扬,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因骄傲而导致退步;也不能过分批评,否则会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不利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遵循表扬和适度批评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学生突出的优秀做法提出表扬,也要提醒学生注意谦逊,对于目前成绩较差、上课反应慢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批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挖掘其现有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不断前进。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启蒙和兴趣培养的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和教学目标,并在过程中不断适时进行调整和更新。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但是提问的问题不应是随便选取的,而是针对学生先行的学习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预测进行相关提问。如果问题落后于学生发展的当前情况,学生会觉得过于简单、无聊;但若难度过大,也会使学生感到过于困难而产生畏惧心理,难以产生想要进一步探究下去的兴趣,甚至陷于自卑的心理当中。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方法选定,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掌握情况下,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完成这道题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搜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

三、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极强的阶段,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和无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极其有必要的,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在信息化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多媒体教学工具迅速应用于各大中小学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方式也不断增多。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在课前使用图片或小视频的方式进行课堂引入,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在不一样的的环境下像看电视一样进行数学学习,也能在动态化的趣味视频中加深理解和学习记忆,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具研究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偏向于具象化,但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化的,借助多媒体,便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在直观生动的视频或图片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提升数学学习素养。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借助数学工具制作动画,在课堂上以动态动画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只看课本而难以进行想象的弊端,也为学生再次遇到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学生在了解到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学习以后,就可以自己在课后针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再进行资料搜集或网课查询,进行知识点的查缺补漏,提升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兴趣。

(二)借助认知差异,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任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基于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来展开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产生一种情景,那就是认知与所学知识产生冲突和矛盾的地方。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兴趣的自然生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精准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生长点,利用旧有知识抛出疑问和悬念,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一悬念而不断依据现有知识进行思考和联系。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熟悉教授内容和教授重点,积极创造认知冲突和认知矛盾,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矛盾的强烈求知欲望和迫切心理,从而有效集中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再在此知识点的基础上尝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之前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先做好知识铺垫,采用手工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将一边的小三角形剪下拼到另一边,从而形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再用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同理,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次运用剪纸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同,无法剪出小三角形再进行拼接从而推导出面积。这时,学生自然发现自己的思维出现了阻力,原有的方法已经无法起到效果,推不出三角形的面积。教师这时提醒大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组织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那么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联系呢?学生产生了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经过小组合作和小组探究,学生可以认真思考和智慧集合,经过讨论后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凑形成,这样就可以由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二来对三角形面积进行计算。学生在了解到知识迁移以后,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进行独立思考。

数学课的结束不意味着数学学习的结束,认知差异的矛盾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积极找各种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构建独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三)激发学生好奇心,主动展开探究

好奇心本身就是学生兴趣的来源,持久的好奇和主动就是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点燃学生兴趣的导火索,借助一定的語言技巧和教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教师“为什么”的引导下和各种教具的有趣运用中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原来数学有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原来数学教具的作用不仅限于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当中,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疑难问题在自己的理解下大胆提出疑问。教师也应注意讲解的时机,对于符合学生现阶段知识点,只是因为一时钻牛角尖而想不过来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仔细思考,自行解决;而对于的确有认知难度和认知错误的题目,教师应及时进行知识方面的教学帮助,点出错误的地方,进行方向上的引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布置思考作业,并在下节课的上课之前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思考结果。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在课后自己主动进行预习,获取和掌握后续的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下节课之前的集中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各叙所长并提出疑惑,集中进行思考和解决。这样就避免了数学只是简单地进行逻辑和习题训练,而错过思维和兴趣培养的弊端,通过调动学生自我解决能力培养数学素养和数学分析能力。

(四)巧设数学情景

小学学生还处于心理较为幼稚的阶段,容易被有趣的童话故事所吸引。这也就为教师进行数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便利,借助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心理,进行合理有趣的数学情景建设,让学生在有趣欢乐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浓厚的兴趣中感受数学学科的美。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倾听、乐于思考和乐于解决问题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在情景的创设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不断提升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当今喜爱的童话故事,教师也要深入理解数学学科的精神内核和当前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将其与童话故事结合起来,将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问题引入其中,使学生在感受童话的快乐氛围和有趣故事情节中不断解决现实的数学问题。而童话的最后,救出公主或救助小猫咪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乐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在童话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更近距离地将童话故事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在兴趣盎然的情景当中切实地感受数学的有用性和强大的应用能力,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的运用数学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它们在春天一起进行春游,远处的鸭婆婆正在卖胡萝卜。于是一群馋嘴的小兔子就跑了过去,小朋友,算一算,如果买了十六棵胡萝卜,八只小兔子应该怎么分呢?四只小兔子又该怎么分呢?如此应用童话故事合理有趣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答对了,教师可以继续说:可爱的小兔子们吃到了好吃的胡萝卜,都在说谢谢大家呢!从而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当中巧妙地进行了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学生在为了童话故事的圆满结局也愿意主动地进行新课的学习,应用知识点来帮助童话人物,如此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动,因此,简单的“教学+做题”的学习模式无法使学生有效学习数学,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哪怕学生上课身姿板正,看似认真学习,实际上思维和大脑都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和知识感官的运动。长此以往,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容易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情况,调动学生多感官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例如,可以运用笔记录下教师上课中的疑难问题,在学习空间几何的过程中自己在草稿本上仅仅画画练习,在学习长度的时候运用自己的尺子动手测量,这样的动手实践之下,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是十分常见的,那些逻辑性强、颇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有些难度。在畏难心理的影响之下,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数学成绩自然也就不好,从而更加厭倦数学,如此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而兴趣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着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展开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并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借助其好奇心和认知差异增强其学习动力,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难题以游戏的有趣形式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素养和数学分析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荣松.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03):184-185.

[2]朱世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智力,2021(28):46-48.

[3]张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试题与研究,2021(25):189-190.

[4]李振源.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析[J].第二课堂(D),2021(05):21-22.

[5]常学霞.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对学生兴趣培养的研究[J].读写算,2021(06):141-142.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数学素养兴趣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