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区域数学活动材料投放策略初探

2021-10-11 23:47陈娟霜
学周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材料投放数学活动

陈娟霜

摘 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材料是幼儿进行数学操作的物质基础,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合理性对幼儿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区活动是一种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获取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逐渐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学习形式。教师在投放数学区域材料时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投放符合活动需求、贴合日常生活的操作性强、适宜性的材料。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0-01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86

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投放丰富多样、可操作性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兴趣,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数学认知和探索的结果,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数学区中选择和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使抽象的数概念、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数学区操作活动中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数学区材料的投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课题。在符合幼儿发育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投放材料,方能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因此,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几个原则。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投放材料

每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年龄特点不同,大班幼儿心智有了较大的发育发展,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喜欢动脑筋,渴望参与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但具体的形象思维仍是此阶段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在此阶段开始萌芽,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能分析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较长的时间。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至15分钟,且有了初步的任務意识。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且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因此,大班投放材料与小班、中班材料的种类、数量、难易程度等方面要有所区别。大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时不再像中小班一样投放样式统一的材料,应该种类更加多样和丰富,更突出合作性和探究性。增加测量工具和记录表、统计图材料的投放,促进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由表象水平向抽象符号水平的发展。比如在认识几何形体时,大班投放的材料除了平面图形,还要增加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投放也要增加梯形、菱形、多边形等图形。投放多种拼图材料、搭建材料和图形制作材料,方便幼儿分解组合图形,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组合创造意识。能用常见的几何图形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形成新的作品。

此阶段的幼儿处于数运算的初期阶段,对10以内的数大多能保持“守恒”。计算能力发展较快,大多数从表象运算向抽象的数运算过渡。序数概念、基数概念、运算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加深,到后期一般可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个别的可能学会2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材料投放时,材料数量要从10以内慢慢增多,且注意各种数学元素形式的多样性,以满足幼儿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究。

二、分层次投放材料,满足不同操作层次

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即使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化的差异。我们在材料投放时,需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投放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功能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科学有效地利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操作性和探究性。如在探究排列规律时,准备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多种操作卡,可按大小、颜色、形状一种维度进行规律排序,可按照大小、颜色、形状两种或三种维度进行规律排序;排序规律可形式多样,可有简单的ABABAB的排列方式,可有AABAABAAB、AABBAABB、ABCABCABC等多种排列方式;起初可在全范例操作板上操作,慢慢地掌握排列规律后可在半范例操作板上进行操作,最后过渡到填空操作板上,满足不同发展能力的需要。此外,投放一些串珠、扑克牌等开放创设性操作材料,幼儿可自由创作排列规律,感受实物的排列规律,发展幼儿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区域材料投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尽可能接近幼儿的群体最近发展区,让大部分幼儿“跳一跳,够得着”,小部分数学接受力较弱的幼儿也有材料可使用和借助,进而发展全体幼儿的数学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操作材料还要及时补充、更新与调整,不断丰富操作材料,创设有趣的情境,以适应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感知数学。

三、材料投放趣味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喜欢通过游戏去感知知识的存在,认知周围的事物。游戏过程中,幼儿精神松弛,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这种精神状态下,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记忆等思维活动都比平常状态更加良好,更能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材料的投放要遵循趣味性、可操作性、富有在创造性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运用所给材料,进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感知相关的数学知识,领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材料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在已有数学基础上增加新知,学会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教师要通过材料的投放来引导、影响幼儿的学习行为,引发幼儿的学习、比较、动手操作欲望。通过分果果游戏,引导学生乐于计算;通过比一比游戏,分辨事物的大小,感知物体的轻重;通过摆一摆游戏,直观感受几何图形之间的变化和关系;通过装订图书游戏,学会编排页码;通过报数游戏,领会序数的运用……游戏让幼儿学习轻松,材料让数学知识具体可感,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幼儿的学习、认知规律。

猜你喜欢
幼儿园大班材料投放数学活动
大班幼儿绘画特点的调查分析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晨间锻炼中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