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摘 要: 晨间锻炼中的规则是为了保证晨间锻炼有效展开或进行,需要游戏参与者根据锻炼的安排或需要,共同约定,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范或要求。本研究通过观察法与文献法,以南京市某幼儿园D园的某大班2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并研究大班幼儿晨间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收集案例并处理分析,对幼儿晨间活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选择、处理、分析及评价。
关键词: 晨间锻炼 规则意识 幼儿园大班 指导策略
一、在晨间锻炼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意义
(一)自觉的规则意识确保晨间锻炼活动的有效性
晨间锻炼活动并不仅仅是一项使幼儿获得愉悦体验的体育锻炼活动,还是一项使幼儿身心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活动。幼儿以一定的规则意识积极参与,既能锻炼身体的平衡性和灵活性,更能培养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闯关成功的喜悦。
(二)晨间锻炼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武器,解决问题需要语言的参与,同时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大班幼儿在晨间锻炼中已经能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幼儿晨间锻炼活动中难免遇到想玩的器材,或者游戏已经达到人数限制的情况,或者出现两人进行合作游戏时出现配合不默契的情况,等等,所以,有了规则意识作为保证的晨间活动,让幼儿敢说想说有机会说并且动脑筋说,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及思维力的发展。
2.有利于提升幼儿的道德意识
道德认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幼儿在生活中主要的活动即游戏。幼儿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决定幼儿无法接受成人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游戏成了最好的形式,由丰富游戏组成的晨间锻炼活动也在此之列,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中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守,感知并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幼儿在晨间锻炼中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现及原因分析
在晨间锻炼活动中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所以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笔者选择了晨间活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场景一:晨间活动游戏—双手提物走平衡木
观察对象:幼儿A,幼儿B,教师C。
活动表现:教师的玩游戏的指令和要求还未说明结束,A就跑向平衡木游戏,教师喊了A的名字,A回头看了一下,在中途停了下来,指导老师说完,他小跑向平衡木游戏。A从材料箱里双手在里面翻出3只大半瓶的水的红色的瓶子,他左手拿一只大半瓶水的红色瓶子,右手拿2只半瓶水的黄色的瓶子。A走上平衡木,他走了几步,然后跳了三下,再走到平衡板的四分之三处向左转身跳了下去。他又回头转身走向平衡板的起始端,左手将一只瓶子放下来,接着他用右手食指勾着瓶盖上的绳子,走上平衡木,他小跳了两下,对着B说:“你看我是芭蕾舞演员,我马上给你表演甩瓶子。”他踮起双脚,走了一步,配班老师C在离他十步左右的距离喊了一声:“A!你再这样就不带你玩了以后!你这样多危险啊!”A停下手里的动作,回头看了一下老师,他从平衡木上跳下来,说:“不玩了,不好玩。我要来甩瓶子。”A把手里的瓶子甩了一下,随手把瓶子扔在了材料箱的旁边。
在这个场景中,幼儿A最开始没有注意听清楚规则要求,一心想着要去玩自己很想玩的平衡木游戏,在老师喊住他的时候,他虽然停下来了,但是显然没有注意老师说的要求,所以在玩的时候,A显得很随性。他没有按照老师强调的规则来玩,一手拿一只瓶子,而另一只手拿了两只瓶子,违背了平衡木一手一只瓶子,并且要求双手平举一步一步走的游戏规则。他高估了自己的力气,发现无法承担这么重的重物时,立即跳下来,放下了一只瓶子,仍不按规则玩,试着踮脚甚至是想甩瓶子,在老师制止他后,他仍然想甩。在与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A是一个个性较强的幼儿,他较为自我中心,可能与他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过分溺爱有关。上述幼儿违反规则的原因在于他对规则不得要领,根本没有注意老师强调的规则,更谈不上保持规则意识了。
三、教师对幼儿违反晨间锻炼活动中的游戏规则的指导策略
(一)规则制定应当合理
这里合理的内涵包括这几个方面:(1)以最近发展区作为规则制定标准;(2)游戏规则精简;(3)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因此在制定晨间锻炼活动中的游戏规则时,要注意支架的搭建应当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幼儿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游戏规则所要求的内容。
(二)正确对待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
1.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1]。晨间锻炼活动中,由于幼儿活泼爱玩的天性,难免会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教师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
2.因人施教,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策略。
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①。在晨间锻炼活动中,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规则意识的体现程度也各不相同。有些幼儿身心发展速度比较慢,对于这样的幼儿,应该对其加强指导,多为幼儿提供锻炼机会。
3.放大榜样,引起模仿。
日常生活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行为习得与培养的主要途径,规则意识的养成是在观察和模仿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的。榜样作为一种具象的示范属于一种无声语言,而它比有声的说理更有力量。这能更好地启发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其规则意识。
注释: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王庆文.幼儿规则意识的引导策略[J].早期教育,2003(10).
[2]赵琳,但菲.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教育科研论坛,2010,(11):37.
[3]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5):46.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裘指挥.早期儿童社会规范教育的合理性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