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辽宁“飞地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发现,辽宁借助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引才聚智带动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辽就业,为高层次人才搭建良好的干事创业发展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便捷畅通的渠道。进一步对辽宁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引才政策优势不突出、各地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完善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對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高层次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关键词:“飞地经济”;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
中图分类号:F0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2-084原04
基金项目院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脱贫攻坚背景下辽宁飞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L19CGL017)。
高层次引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必须在人才争夺战中主动出击,抢占先机,才能更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高层次人才这类具有独特创造性的资源。“飞地经济”是一种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1]近几年,辽宁“飞地经济”发展形势如火如荼,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资源,探索符合辽宁现实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发展道路,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带动了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获得民众认可的同时,更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表扬。
一、“飞地经济”发展在促进辽宁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重要作用
(一)为高层次人才搭建良好的干事创业发展平台
辽宁发展必须解决短板问题,透过发展滞后现象,探究其本质原因在于人才的匮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紧缺。辽宁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借助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引才聚智,能够带动一批高层次人才来辽就业创业,让人才的活力得到更大程度激发和释放,向更尖端的科技领域、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方向努力,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成就一番事业,创出一番业绩,聚集众多人才为辽宁发展献策出力。
(二)为高层次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便捷畅通的渠道
“飞地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合作模式,在其发展中,只有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并激发其发挥创新发展动力。各级各地政府围绕人才要素保障,在户籍、地域和身份方面勇于打破常规和惯例,大胆探索和尝试,积极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通过整合相关政策,畅通人才渠道,尤其对高层次、高技能、急需紧缺人才,扩大用人主体对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的自主权,完善人才柔性交流政策,促进辽宁高层次人才在“飞入地”和“飞出地”之间合理流动,为高层次人才成长和集聚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二、辽宁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
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突出人才智力支持作用,2010年7月,辽宁省出台《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提到了关于人才智力引进政策等10项重大政策和实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等13项重大人才工程。随着人口红利被人才红利替代,全国各大省市都在千方百计地吸引人才就业创业。2018年,辽宁出台《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人才是最宝贵、最稀缺、最独特的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提高引才聚智水平,广纳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年来,辽宁省制定一系列政策并着力实施两项面向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计划,一个是《外国人才引进计划》,另一个是《青年英才储备计划》。
在“外国人才引进计划”方面,一是制定《辽宁省〈外专百人计划〉实施细则(试行)》(辽人社规〔2018〕5号),利用3年时间,大力实施外国专家百人计划。经过严格甄选引进100名左右能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引领高新产业发展、满足重大工程和项目需求的高精尖外国专家,并提供外国专家每人20万元资助。二是制定《辽宁省重点外国专家项目计划实施细则(试行)》(辽人社规〔2018〕6号),实施重点外国专家项目计划。要花费3年时间精力,根据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需求,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外国专家3000人次,对申报获批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外国专家项目都会有资金支持,其中,获批省级的,提供20万元支持;对获批国家级人才类项目或者平台类项目的,给予提供最高1:1配套经费作为资助。三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持续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洽谈对接会”。紧紧围绕辽宁经济结构调整、“一带五基地”建设、五大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搭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海外高层次专家人才到辽宁进行项目路演推介、考察交流,促进多方共赢发展。四是制定《辽宁省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中俄(辽宁)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办法(试行)》(辽人社规〔2018〕7号),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大胆创新柔性引才载体,以引进东欧国家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和开展项目合作为基础,建设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中俄(辽宁)创新创业基地。每年申报1次,评审通过的,省财政可提供50万元经费做资助,支持建设。五是为鼓励“高精尖缺”外国高端人才来辽工作,目前各市人社局已有审批权限,并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为外国人来华工作提供便捷化服务。结合《积分要素计分赋值表》,将符合直接赋予资格项的人才和积分在85分以上的人才列为外国高端人才,采取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审批方式,不仅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经办流程,而且缩短了审批时限。
在“青年英才储备计划”方面,制定了《辽宁青年英才储备计划实施办法》(辽人社〔2018〕7号),花费3年时间实现储备博士、博士后人才2万名左右。此外,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持续加大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每年新招收博士后350名,提供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力争每年为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领域引进100名博士后。根据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辽宁省引进高层次人才1938人。
三、辽宁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
(一)引才政策优势不突出
自从2017年全国各地开启抢人才大战以来,辽宁省虽然在近几年积极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但是引才政策措施与其他省市做法有很多雷同,基本都是在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资助,优势不突出。安居乐业是每个人的向往,解决居住问题,降低居住成本是每个异乡就业人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沈阳、哈尔滨、郑州虽然都是省会城市,但是对新引进并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生给予的鼓励政策不尽相同。各地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不一样,對人才的激励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对一位符合这三座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的博士毕业生,当他(她)面临就业选择时,安居政策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生活补贴或者租房补贴方面,在哈尔滨能获得每月3000元生活补贴,在郑州3年内能获得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在沈阳3年内只可获得每月800元租房补贴。首次购房补贴方面,在哈尔滨可一次性获得10万元,在郑州可获得10万元,在沈阳可获得6万元。在哈尔滨能获得一次性安家费10万元,且哈尔滨户籍学生毕业回哈就业同样也可以享受这些待遇。而沈阳只能是原籍非沈阳户籍的才能享受以上补贴。显然,哈尔滨、郑州给出的鼓励政策,要比沈阳更诱人,沈阳市对博士毕业生这类高层次人才补贴力度不够。
(二)各地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参差不齐
辽宁各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不一,自然对人才集聚力不尽相同,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也参差不齐。其中,沈阳作为东北唯一新一线城市,在产业升级转型带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高,甚至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以上。大连作为北方重要的海滨城市,它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且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都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人才集聚力强。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地之一,也能体现出城市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根据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有115所普通高校,其中64所本科院校和51所大专院校。沈阳拥有29所本科院校和19所大专院校,大连拥有20所本科院校和12所大专院校,仅沈阳和大连两地就占据辽宁14个地级市高校近7层。铁岭、朝阳和盘锦三市依旧没能实现本科高校零突破。辽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不占优势,人才集聚能力和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不如沈阳和大连。此外,企业和科研院所也是高层次人才集聚地,可以统计城市中企业和科研院所拥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测算城市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同样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有些市区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引才成本,因此,容易在省内城市间产生恶性竞争。
(三)缺乏完善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
辽宁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可谓是倾尽全力,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但有些单位缺乏完善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有时片面追求这类人才的数量,缺少对高层次人才的适用性和长期性的充分论证,忽视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管理工作。造成有些高层次人才被引进来之前雄心勃勃,被引进来之后发现与企事业单位引才需求不匹配,从而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职业生涯发展前景暗淡,容易萌生离职想法。形成了用人单位想用高层次人才,但是却存在用不好、留不下他们的窘境。另外,部分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不突出。例如,辽宁多地存在对院士的追崇,一些市县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没有从自身需求出发,只是一味盲目引进院士,以此来增加项目申报的机会,由于一些院士自身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单纯就是挂名,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导致资助经费和各项补贴没有充分被利用,原本擅长的决策咨询方面作用不显著。
四、辽宁“飞地经济”发展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的引才政策要突出比较优势
辽宁推进“飞地经济”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智力资源做支撑,引才政策好不好,能不能有效吸引人才动心来、安心留、用心干都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辽宁推进“飞地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抓紧补齐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才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短板,要释放人才创新发展潜力,推动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第一资源作用,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引才政策要提出比较优势,立足各市自身产业发展的需求,突出政策亮点,对急需紧缺各类高层次人才实施保姆式服务模式,突出个性化引才政策,以便满足高层次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为其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在选人用人上,本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广纳贤才的积极性,扩大用人单位的引才自主权。在职称评聘中,加大用人单位自主评聘力度,就职于“飞地经济”园区高层次人才可自主选择是在“飞入地”还是“飞出地”参加职称评审,将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地方发展贡献作用作为一项考核其实践能力的指标。
(二)政校企联合提高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
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乡村振兴都不能与产业脱节。产业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都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因素。[2]依托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各地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辽宁要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向发达省份学习先进经验,充分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飞地经济模式,[3]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支持辽宁“飞地经济”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各地政府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筹划“飞地经济”园区未来蓝图,深度挖掘社会资源,加快配齐高标准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吸引高层次人才落地提供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医、宜养、宜游的“飞地经济”园区环境。突出“飞地经济”园区重点产业的同时,壮大上下游产业链。让人才贯穿于产业链始终,特别是让高层次人才在产业链每个关键点上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这类引才聚智重要载体,在“飞地经济”园区探索规划大学科技园、科研院所实验室区域,大力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到“飞地经济”园区进行成果转化。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工业、现代服务和旅游文化产业等项目,引导其向“飞地经济”园区规划和布局,推动高层次人才到“飞地经济”园区实践锻炼,进而提高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
(三)健全完善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
首先,在高层次人才引入机制方面,各级政府、各用人单位围绕“飞地经济”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结合自身用人需求,明确设定不同类别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目标,当刚性引力不足时,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实现“刚柔并济”引进高层次人才。其次,在高层次人才考核机制方面,结合人才的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根据 SMART原则,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给高层次人才设定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目标任务,可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明确每项目标任务的达成时间、成果类型及数量等,并且每个季度或者半年进行过程化考核。再次,在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不仅要重视物质激励的作用,还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根据高层次人才实际需求,将两者相结合。各单位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方式,如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股权激励和福利待遇等物质激励,还要应用晋升激励、授权激励、荣誉激励等精神激励。[4]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高层次人才的身心需求,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存在感,促进其发挥更大引领作用,带动“飞地经济”建设发展。最后,在高层次人才退出机制方面,各用人单位可针对不同类别的高层次人才采取动态管理,促进高层次人才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董凡铭.辽宁发展“飞地经济”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4):142-144.
[2]杨萍,刘子平,吴振方.产业能力、政府治理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20(4):107-114.
[3]王倩.“飞地经济”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合作研究———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7(5):40-47.
[4]王咏梅,裴亚寒,张兰霞.新常态下辽宁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机制探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6(2):43-47 .
责任编辑: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