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霞,刘 扬,张 虎,王 芳,郑福山
(1.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山东 济南 271100;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 3.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氨氮污染的来源越来越广泛[1-2],含氨氮污水排入河流、湖泊,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因此,有效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
目前已报道许多硝化细菌具有良好的降解氨氮性能[3-4],但是由于细菌个体微小,难于固液分离,易随水流流失,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固定化技术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在载体内,解决了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而且具有生物负载量大、稳定性高、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5]。在固定化载体中,聚乙烯醇(PVA)软硬程度可调,柔韧性能良好,但其传质性能较差;海藻酸钠(SA)固定化成型方便,但其机械强度较差,易被微生物分解。当PVA和SA混合应用时,可避免固定化菌球的拖尾,改善PVA的黏附聚集等问题,但仍存在机械强度差、受水力冲击影响大等缺陷[6]。为此,研究者在PVA-SA混合载体中添加生物炭[7]、活性炭[8]及谷朊粉、聚丙烯纤维[9]等材料,来改善固定化菌球的性能。沸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微孔结构,对氨氮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10]。用酸、碱、盐及高温等[11-13]方法对沸石进行改性处理,能大大提高沸石的吸附容量,增强对氨氮的去除能力。
目前,大规模应用固定化菌球还存在易破碎、发胀、活性丧失等缺陷。作者以PVA-SA为包埋载体,改性沸石为吸附载体,硝化细菌Acinetobactersp.DT12-3为目标菌,采用吸附-包埋联合固定化技术制备固定化菌球,探究包菌量、菌悬液浓度、固定化菌球投加量等因素对氨氮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评价固定化菌球的重复使用性,以期为固定化菌球技术处理氨氮提供参考。
模拟水(g·L-1):葡萄糖0.1,酵母粉 0.01,三水乙酸钠 0.4,无水磷酸二氢钾 0.002,氯化铵 0.06,硝酸钾 0.02,氯化钠 0.05。
改性沸石:称取沸石(粒径40~60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50 g,在500 ℃马弗炉中灼烧2 h,在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聚乙烯醇(PVA,聚合度1 78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海藻酸钠(SA),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硝化细菌Acinetobactersp.DT12-3由本实验室筛选所得,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7.2,培养12 h达到稳定期。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g·L-1):牛肉膏3,蛋白胨10,NaCl 5,pH值7.2。
传质性能测定:将一定量的固定化载体放入滴加了3滴亚甲基蓝溶液的50 mL蒸馏水中,室温静置24 h;以空白水为参比,在406 nm处分别测定放入和未放入固定化载体的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吸光度值OD406,OD406值越低说明固定化载体的传质性能越好。
溶胀率测定:将固定化载体烘干1 h后,称取一定量(W0)放入盛有碳酸氢钠缓冲溶液(pH值7.5)的烧杯中,于30 ℃恒温静置直至溶胀平衡;分别在第6 h、12 h、18 h、24 h、30 h、36 h时将固定化载体从溶液中取出,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重(Wt),按下式计算溶胀率(SR,%):
将保藏的硝化细菌Acinebactersp.DT12-3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0 ℃振荡培养至菌液OD600值为0.8~1.0。将菌液在10 000 r·min-1下离心5 min,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3次,重悬成OD600值为1.5的菌悬液。称取一定量的改性沸石加入到菌悬液中,30 ℃、120 r·min-1下吸附0.5 h。
参照李卫东等[14]的方法,根据前期预实验结果,取PVA 10 g溶于90 mL 90 ℃无菌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SA 1 g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用水浴锅将包埋液控制在35 ℃,静置消泡后,将改性沸石和菌悬液投入到包埋液中,搅拌均匀,定容至100 mL;将制备好的固定菌液用注射器滴入2% CaCl2饱和硼酸溶液中交联24 h;将小球过滤取出,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2~3次,得到形状稳定的固定化菌球,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4 ℃储存备用。
1.5.1 包菌量对氨氮降解效果的影响
按1.4方法,将培养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至OD600值为1.0,分别以1∶1、1∶2、1∶3、1∶4、1∶5的包菌量(菌悬液与包埋液的体积比)制备固定化菌球,将固定化菌球加入到模拟水中,在30 ℃、120 r·min-1下振荡培养,定时测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计算氨氮去除率。
1.5.2 菌悬液浓度对氨氮降解效果的影响
按1.4方法,将培养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至OD600值分别为0.5、1.0、1.5、2.0、2.5(OD600值为1.5时浓度约为5×108CFU·mL-1),在最佳包菌量条件下制备固定化菌球,将固定化菌球加入到模拟水中,在30 ℃、120 r·min-1下振荡培养,定时测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计算氨氮去除率。
1.5.3 固定化菌球投加量对氨氮降解效果的影响
在最佳包菌量和菌悬液浓度下制备固定化菌球,分别以5%、10%、15%、20%、25%、30%的投加量将固定化菌球加入到模拟水中,在30 ℃、120 r·min-1下振荡培养,定时测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计算氨氮去除率。
上述实验均设3个平行样,重复2次,结果取平均值。
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固定化菌球,以25%的投加量加入到模拟水中,分别在120 r·min-1振荡条件下和静置条件下培养24 h;将固定化菌球取出,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1次,并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再转入新的模拟水中,重复数次,每次观察并记录固定化菌球的状态,测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计算氨氮去除率。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15]测定氨氮浓度,计算氨氮去除率。
前期预实验从成球的难易程度、粘连状况、弹性、稳定性方面评价,当PVA质量浓度为10%(g∶mL,下同)、SA质量浓度为1%(g∶mL,下同),用2% CaCl2饱和硼酸溶液交联24 h时,得到的固定化菌球的性能最佳,平均直径为2.95 mm,圆形或近圆形,无拖尾,无粘连现象。PVA 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羟基(-OH),其交联主要靠-OH进行,PVA浓度越高,小球内部结构越致密,传质性能越差[16];而PVA浓度过低时,载体交联效果差,菌体容易溢出。研究显示PVA质量浓度在8%~12.5%范围内[17-18],成球效果较好。SA具有提高PVA机械强度、增大孔径和韧性的作用,随着SA浓度升高,稠度会增加,流动性变差,容易拖尾;而SA 浓度过低时, SA与Ca2+交联度低,不易成球,机械强度下降。研究显示SA适宜质量浓度<2%[19]。本研究发现,PVA质量浓度为10%、SA质量浓度为1%时,固定化菌球的成球效果较好。
沸石经高温改性,可去除沸石孔穴和通道中的有机物等杂质,沸石的比表面积、孔径及孔隙率增大,空间位阻变小,内扩散速率加快[12],因此在固定化载体中添加改性沸石,能提高固定化菌球的传质性能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PVA-SA包埋载体中添加2%的改性沸石,固定化菌球的传质性能和溶胀性能最佳,氨氮去除率最高;添加改性沸石24 h后,OD406值显著降低,说明传质性能提高;但当改性沸石添加量>2%时,OD406值及氨氮去除率趋于平稳(表1),表明添加量为2%时,改性沸石达到吸附饱和状态,继续增加添加量并不能提高传质性能和氨氮去除率。溶胀率是影响固定化菌球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溶胀过程其实是菌球内部高分子网络结构伸缩的过程,添加2%改性沸石的固定化菌球在24 h后达到溶胀平衡。
表1 改性沸石添加量对固定化菌球性能的影响
图1 包菌量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volume ratio of bacterial suspension to embedded liquid on removal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由图1可知,随着包菌量的减少,即菌悬液在包埋液中的比例减小,氨氮去除率降低。当菌悬液OD600值为1.0时,菌悬液和包埋液体积比为1∶1制备的固定化菌球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氨氮去除率达62.2%。
图2 菌悬液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bacterial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on removal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由图2可知,随着菌悬液浓度的增加,氨氮去除率先升高后下降,当菌悬液浓度OD600值为1.5时,固定化菌球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氨氮去除率达68.6%。可能是由于随着菌悬液浓度的增加,固定在菌球内的菌体增加,因而对氨氮的降解能力增强;但是随着浓度继续增加,进入菌球内的菌体密度增大,由于竞争营养和溶氧,菌体无法较好地生长繁殖及代谢,导致氨氮去除效果下降。故,菌悬液最佳浓度OD600值为1.5。
图3 固定化菌球投加量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dosage of immobilized bacteria pellets on removal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由图3可知,随着固定化菌球投加量的增加,氨氮去除率先升高后下降,当投加量为25%时,氨氮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3.2%;当投加量增加到30%时,氨氮去除率下降至89.5%。分析原因认为,在一定投加量范围内,随着固定化菌球投加量的增加,提供的作用位点数量随之增加,因此氨氮去除率升高;而当固定化菌球投加量超过一定限度后,菌球密度增大,造成菌球内的菌体无法得到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使其代谢变慢,有的甚至死亡,从而使得氨氮去除率下降。故,固定化菌球的最佳投加量为25%。
图4 固定化菌球重复使用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固定化菌球的重复使用性可以反映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对实际应用十分重要。在120 r·min-1振荡条件下(图4a),固定化菌球可重复使用6次(合计144 h);随着重复使用次数增加,氨氮去除率逐渐下降;重复使用4次后,固定化菌球结构开始膨胀松散,但氨氮去除率仍达77.8%;随后,固定化菌球出现膨胀及破碎的现象愈发明显,重复使用6次后,约90%的固定化菌球出现破损,氨氮去除率由最初的92.7%降至70.3%。
在静置条件下(图4b),固定化菌球可重复使用10次(合计240 h);重复使用6次后,固定化菌球开始膨胀松散,但氨氮去除率仍达72.7%;重复使用10次后,约90%的固定化菌球出现破损,氨氮去除率降至58.5%。
由此可见,振荡条件促使菌球间相互碰撞,加速了菌球的松散破损,使用次数仅能维持6次,而静置条件下使用次数能增加到10次;但是两种使用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均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不同程度地下降,因此固定化菌球的稳定性及机械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改性沸石为载体、自行筛选的硝化细菌Acinetobactersp.DT12-3为目标菌制备了固定化菌球。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复合载体基础上添加2%的改性沸石,固定化载体的传质性能、溶胀性能最佳;当菌悬液与包埋液体积比为1∶1、菌悬液浓度OD600值为1.5、固定化菌球投加量为25%时,固定化菌球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3.2%;固定化菌球的重复使用性较好,在振荡条件下,固定化菌球可重复使用6次,在静置条件下,固定化菌球可重复使用10次,使用10次后氨氮去除率为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