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云
摘 要:强健的体魄离不开锻炼,长期坚持锻炼是收获强健体魄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一种按照计划与课程标准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配合,教师的授课方式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是影响其参与积极性及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文章就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课标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是中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及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新课改理念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体育教学,并将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分,以及中学阶段学生身体训练的一项必修科目。然而,当前我国中学教育中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较为欠缺,在体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仍存在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极易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视,尽可能地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非常必要。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多数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多数学校每周所安排的体育课时非常少,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也多是以单一枯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甚至还有部分体育老师只是将体育课作为学生放松的时间,使得体育课程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与作用,这也很难避免学生会产生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的错误认知,很难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此外,还有部分学校存在有占用体育课程来讲授文化课的现象,这样就是的体育教学的设置与安排变得毫无意义。总而言之,学校及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程重要性的认知,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错误认识,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忽略体育课程重要性的现象,影响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现阶段,多数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都是简单单纯的组织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训练技能进行学习,或者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跑跳训练、放任学生自由活动,这种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甚至可能会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产生负面情绪。此外,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多具有脆弱、敏感等特点,身心、思想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部分学生还会直接找理由不参加体育活动、甚至直接逃课。这些现象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
保障教学时间是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认知的基本保障。因此,新课标下学校必须要充分优化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保证体育课程顺利、高效开展,从而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及体育意识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必须要保障本校体育课程实践,建立健全完善的学习管控过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安排课程处理及课程资源,确保体育课程安排的稳定性,为体育老师开展系统化的教学提供保障,从而便于体育教师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尽可能在组织教学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及教师的理念、行为态度,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響学生的认知与行为,教师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视以及严格要求,也会逐渐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优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此外,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模式;同时教师还需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指导性教学计划,不断完善学生日常体育活动规划水平,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课程规范要求,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既往中学体育教学中,多是由教师为学生开展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讲解,或者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课程内容单调、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不高,甚至在反复练习部分高难度项目时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比如,在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时,学生需要站在原地,以双手投掷实心球,这一训练不仅需要学生准确的掌握投掷技术,同时还需要做好热身运动,提升肢体的协调度,只有确保各项动作都尽可能地标准才能保证投掷效果。这样的训练运动具有一定难度,加之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多数学生往往会出现烦躁情绪,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保证效果,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地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多关注学生的真是体验及情感诉求,而不是单纯的关注学生的练习效果、体育测试成绩,以平等的角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比如,在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及心理诉求,在组织学生训练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积极性的、充满能量的音乐来带给学生精神的愉悦感,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可采用比赛方式来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趣味训练中感受体育训练的魅力,帮助学生建立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丰富体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一)分层教学。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还好、特长通常会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结合学生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教学,从而在丰富体育课堂内容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育信心及体育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并进行认真记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等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尽可能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需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技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学习排球与篮球,并为两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这样通过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游戏方式开展教学。比如,在学习篮球时,部分学生应为没有接触过篮球,对于篮球的球感较弱。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游戏方式来练习球感,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顶环绕、膝盖环绕、腰部环绕篮球的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掌握运球技巧。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动作反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训练,以“萝卜蹲”为基础适当地进行创新,由每个小组代表一种颜色的萝卜,若小组中有一个人做错,则视为本小组失败,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其应变能力、为篮球教学奠定基础。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不仅能够更富体育课程内容,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还能够以慢动作方式回放高难度动作,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分解展示来更清晰的观察、掌握动作要领,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训练动作。此外,中学生年龄尚小,还具有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若只是依靠教师的演示,很容易让学生错过动作的关键,这对于学生充分掌握动作要领是不利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弥补这些不足,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回顾课堂内容,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四)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即以常规思维的反面为思路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教学问题,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更针对性地解决问題。比如,在学习“篮球后转身运球”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学习,若搞不清转身方向,那么同学们就会自觉的思考、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示范、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薄弱点、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提升练习效果及教学效率有很好的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并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体育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促使学生的运动激情得到激发,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小燕.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3):229.
[2]于洪涛.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0(01):12-13.
[3]刘树志.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对策[J].中外交流,2019(40):317.
[4]徐珂珂.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体育风尚,2018(0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