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转玲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当前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重点。在县级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准备、资源整合、多元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综合实践活动做出规定:这是一门必修课。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平行设置,也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本课题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现实生活出发,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探索主题,通过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质。本课程的重点是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之适应个人快速发展的自我发展需要和社会生活、职业世界,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在教学实践中,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学生的文化基础得到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逐渐融入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一、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教师需要思考和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他们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
首先,教师在综合活动课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将高中阶段各个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文化的基本内涵,从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到其他各种学科知识,逐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不断学生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培养的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专业技能,职业能力逐步提高。第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实践活动,享受到实践活动的乐趣。
二、高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必须十分关注的原则,即:
安全性原则。同日常文化课程教学相比,实践活动课在授课时间和活动场所上体现出显著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高中生处于青年时期,活泼好动,但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如果不加以管理,安全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应该对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研判,制定针对性强预案,把安全性提高到新层次。
亲历性原则。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实践和探索,才能获得直接的情感體验。在教学和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如果遇到大问题或大障碍,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完成实践,把实践行为转化为应对行为。
开放性原则。在空间与时间上要开放,教室外,校园外,甚至社会上,都应该是学生展开多样的实践调查的场所;在参加人员上,要确保学生主导地位,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员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与各层次人员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较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整体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个性化的特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践项目,保证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自主性原则。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保持学生作为实践主体的地位,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和自主意志,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一种角色定位,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即不能代替学生,也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三、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层面要加强协调、管理与投入。学校和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开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校层面,要建立针对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一定数量相对固定的指导教师,制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实施方案。特别是要加强和保持与课外活动管理者的沟通协调,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维护上述基本原则,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还应为综合考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师资、场地、设施、网络、经费等方面,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二)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建立活动框架,预测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初步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当前的基本情况,确定其现有的文化基础,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增强自主性。
(三)努力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高中教师应逐步增强跨学科教学意识,倡导跨学科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结合其他学科,在实践活动中传授跨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跨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和应用性,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科整合的背景下,学生更容易正确处理综合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形成。在实践中,教师如果能积极地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融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数学的概念,对学生抽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定大有助益。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出“数灯笼”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加深对数字的认知与理解,使学生的数字感知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较高的核心素养。
(四)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堂、云空间等资源都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利资源。高中教师要积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平台,展示与实践活动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提前联系实践活动,通过云空间观看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网络、微课等手段的内容,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认知,增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快速完成实践活动的任务。
(五)开展合作性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积极开展合作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作为实践合作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的,提升實践活动效率。例如,某一学生与其他小组成员一起,拍摄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主题的视频,大家共同尝试不同谱系的中国菜肴的制作,他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每一道菜,就会不仅感受到中国菜的美味,还会为某个作品感到骄傲,从而在内心深处增强团结协作的愿望和能力。
(六)实践与头脑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把思想和想法付诸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要求之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创造性物化”的目标,即锻造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只有将脑中所想落实为手中所作,才能真正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七)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辅导员或兼职教师、学生、家长等社会成员都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参与教师的评价,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既有对教师基础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评价,也有对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综合发展能力结构的评价。以多元化的方法评价实践活动,确定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明确存在的不足与优势,这对于更好地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形成较高的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结果后,教师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价学生,综合考量学生在实践中各方面的表现,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持续投入,富有创造性地探究与指导,也使学校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评价管理制度并提供有效地保障,通过有效地评价激发教师的动力,提高实践效果。
(八)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利用寒暑假等有利时机,对中小学特别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行培训。要建立校本培训体系,发挥网络教研优势,坚持校本培训,着力培养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听课、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验交流,专题讨论。各学校校长要提供教师、经费和时间的保障,多给教师创造机会“走出去,请进来”,方法上采取校际联合、教师间的协作,提高教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结束语
以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县域高中教师积极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的创办方法,增加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有效地突显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学生明确学科之间存在的联系,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逐步形成和不断提高良好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亭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J].教育观察,2019,008(021):P.47-48.
[2]马春晖.核心素养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20(24).
[3]王文潞.“核心素养”视角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00(014):31.
[4]景岩.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04(021):P.12-14.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础教育重点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县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立项编号2019-JKGHJCJYZDZX-07)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