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思维习惯,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应当使用太过完满的课堂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课程知识的教授,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也无法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使用留白艺术,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留白艺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想要使得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那么就需要尝试进行留白艺术的使用。所谓的留白艺术,指的并不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本的留白,而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项教学进度的留白,教学手段的留白,以及教学形式呈现的留白。太过完满的课程教学方式容易给人以压迫感,也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倘若高中语文教师能合理地使用留白艺术,那么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将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一、留白艺术的由来和发展
所谓留白其实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西方绘画雕刻艺术中的一种方式,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层面来理解留白艺术,指的是在进行画面构建的过程中,绘画者应当以空白纸张为承载体来进行画面的科学构建和画件的仔细排放,预留出充分的空间来供品鉴者进行想象与鉴赏,这是一种丰富画卷含义和画卷情感的艺术方式。在西方的绘画雕刻艺术中也存在留白艺术,在西方古典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中曾经提到过,一位合格的雕刻艺术家应当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這是一种情感渲染上的留白,能够令品鉴者有丰富的回味余地。在接受美学领域也有关于留白艺术的讨论,接受美学家伊瑟尔在其论著中曾经提到过,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留有诸多空白的召唤结构,期待读者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来进行文本空缺的填补,这其实是一种读者进行文本解读的方式。而留白艺术进入到语文课堂教学领域当中后,也发展出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文本留白艺术的探讨,让学生意识到文学作品本身由于留白而产生的魅力。一个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构建过程中的留白,为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的改进,再进行教学氛围活跃的同时,使得日常的课程教学更符合高中学生的成长趋向和期待。
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高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倘若不进行相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那么高中语文的课程教学质量就无法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下文将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教学设计中学生缺乏参与感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的职责与任务,不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会通过自身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每一堂课程教学设计的完成,并将与相关教学设计关联的教学指导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下预习。由于教师已经通过课程设计进行了整堂课所有内容的编排,因此学生进行课程导学观摩与学习的过程,仅仅只是进行即将展开课堂进度环节熟悉的过程。学生不能够亲自参与到课程设计环节当中来,不能对日常的教学设计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就缺乏必要的参与感,倘若教师对学生的喜好以及兴趣点并不了解,其所设计出来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很可能不符合学生的兴趣趋向,最终导致学生对日常的语文课程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
(二)课堂时间利用过于充分
在高中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来进行日常的课程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进行语文专业知识的教授,会尽量利用每一分钟的课程时间,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课堂间隙。在这种压迫式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固然能够进行高频率的课程知识接触,但其所能够达到的课程知识转换率可能并不理想,甚至有可能会由于这种压迫式的教学氛围,而对语文课程科学本身产生反感情绪,最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种过于压迫的课堂教学理念,虽然能够提升教师的课程传授效率,但却无法使得课堂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也不利于师生间进行友好的交流。因此这种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三)知识分析过于透彻
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各类模块课程知识的教学与引导。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而是认为想要让学生取得较为良好的成绩,对相关知识进行更为透彻的理解与感悟,就必须要倾囊相授,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十分透彻和全面的讲解,只有如此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但实际上这种教学理念是完全错误的,相比较其他学段的学生而言,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索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倘若教师将知识点分析得过于透彻,那么学生就无法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进行独立自主思索能力的运用和锻炼,学生也无法感知到知识获取本身的难度,这会让学生产生疲乏感和倦怠感,认为任何知识点都是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理解与运用的。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对语文课程学习感兴趣,甚至会产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情绪,最终使得学生的独立自主思维方式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学生的个人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
三、留白艺术的使用措施分析
想要使得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未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能够获得更为明显的提升,教师就要善于使用留白艺术来进行日常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完善,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与培育。
(一)进行教学设计的留白
为了让学生有更为浓郁的课堂参与感,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课程设计时,可以尝试进行适当的留白,让学生来进行课程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日常课堂,是由自己参与创造的感觉,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归属感,使得学生有更为浓厚的兴致来进行日常课程活动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能够进一步的感知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对提升日常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能够起到较为明显作用的。比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琵琶行》一文的教学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较为动听的琵琶曲来作为课程导入部分内容进行播放。这样一来,学生并会对该课程的学习更为关注。教师也能够从学生进行课程导入选择这一环节,来对学生的审美和兴趣进行一个明确的了解。
(二)进行教学时间的留白
倘若教师以较为紧张压迫的教学方式完全占据课堂时间的每一分钟,那么学生很可能会无法适应这种课堂教学氛围,最终对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丧失兴趣。为了让学生在松弛有度的教育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吸收与运用,教师应当学会进行课堂时间的留白,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为科学合理。一堂课大约有45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堂课的时间里,学生不可能一直都保持高度紧张和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尝试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时间设置,以松紧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便不会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轻易产生疲乏感,也不会由于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而对高中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那是可以通过学生自由朗读,自由讨论和自由思考,甚至进行读后感撰写等形式来进行课堂时间的留白,这不仅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地空间来进行有关课程的知识的吸收与思索,还能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这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是能够起到正面作用的。
(三)进行课程讲解的留白
高中语文课程教师在进行新授课程教学时,也需要进行留白艺术的进一步使用。在传统的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论是进行哪一个语文教学模块的知识教授,都喜欢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彻底剖析,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索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尝试进行课程讲解留白艺术的使用。譬如教师在进行《长恨歌》一文的教学时,便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对长恨歌的主题进行解析与议论。实际上有关长恨歌的叙述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许多研究学者认为长恨歌是一首颂扬爱情的文学作品,也有研究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讽刺唐明皇荒淫无度,用以劝诫世人的政治主题文学作品。教师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尝试使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相应主题的探索与交流,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能够让学生的品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又譬如教师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对曹雪芹在这一环节中进行的众生百相的描绘不需要进行较为彻底详细的剖析,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留白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应人物,语言的体会和性格的鉴赏,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与研究。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还能够有效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进行留白艺术的使用,需要进行使用频率和使用关键点的把控。这与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有莫大的关联。倘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并不足以让教师进行留白教学方式的使用,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留白教学手段,就很可能会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相应知识点的完全理解与运用,这会导致学生的最终学习质量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留白艺术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活跃,还能够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独立自主思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萍.留白不空白,无声胜有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34):18-18.
[2]牛祥军.留白语文课堂,驰骋学生心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探析[J].学周刊,2020(25).
[3]陈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006):P.67-67.
[4]张蓓.对高中语文课堂“留白”艺术的探索和思考[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3.
[5]李红敏.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活起来[J].学周刊,2015.
[6]陈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06):67-67.
作者简介:王海兰(1983.05).江苏南通人,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线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