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物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30 02:30周奋建
高考·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中学物理

周奋建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生活中物理现象与物理教学中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此次研究以沪科版中学物理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文中强调了物理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将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物理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运用生活经验探索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生活实践;中学物理;沪科版

引言:物理学科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人类文明的进步也离不开物理学的发展,物理知识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所以,中学物理教学更不能脱离实际,应该立足于生活,鼓励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将物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是中学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古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一丝不苟地教,学生也应该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受片面追求各类评比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导致教师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严重脱离所教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片面追求所谓的“升学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理论上的教,只重视对概念、规律以及原理的讲解,习题训练,却轻视了学生的学,大量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导致课堂气氛低沉、死板、单调,学生无法从课堂学习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和实验探究的乐趣,很难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脱离了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宗旨,以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归结为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对习题的训练就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过程,殊不知,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无魅力可言,更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形成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偏离了新课标的精神,失去了物理教学的本质特征。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部分实验也许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物理实验过程也应该是严谨的,不应该出现娱乐行为。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秉着严谨的态度,在实验过程中不容许出现一丝松懈,这种过于重视物理实验的过程,而忽略学生接受知识及动手能力培养。中考试题每年不会千篇一律,总有所变化,这也要求教师重视实验素质的教育,教育学生做好每个实验,理解每个实验。教师在讲清每个实验的目的、要求、步骤、注意点的同时,应适当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应试时能应变自如[1]。

例如学生在考试进行中开关出了问题,接触不良,导致突然停电了。但实验素质比较好的学生,他能及时发现问题,有的会给老师提出来,有的不提出来直接自己动手用导线代替开关解决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重理论,轻实践

众所周知,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在多年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中学升学考试也很少考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时,一味地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背诵物理公式,但是对于实际操作没有经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培养的学生只是“做题机器”,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将物理知识的学习运用到生活经验当中,更不能让生活经验帮助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贯彻落实陶行知先生“教、做、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以“做”为主,营造良好思维氛围,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感官连动(眼观、耳听、手动、脑思)自然會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令人兴奋的氛围,即可实现学生思维能力与实验能力的高度统一和同步发展。

(三)学生参与较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很难培养创新思维。在这种较为枯燥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更不容易投入其中,参与度比较低,学习效率也不高,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了。其实很多学校的实验室是缺仪器的;有的虽然不缺,但实际上现有的仪器非常陈旧,已不适合做实验。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图省事的可能,不做实验而是“讲”实验,能应付考试做题就可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在实验创新和实验动手能力方面是比较弱的。

二、在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都十分活跃,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强大的创造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享受动手的乐趣。所以中学是展开物理教学最好的时候,在物理实践中融入趣味性实验,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兴趣,既能够迎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很难开拓创新,故此,以下提出一些建议。

(一)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相关联

将中学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关联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相对比较弱,笼统地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没有起到的作用。所以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经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物理教学。很多物理学家进行发明创造的初衷其实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预示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用机器代替了人类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黑夜变成了白昼,西门子制成了第一辆有轨电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2]。物理学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促使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如今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仅限于物理实验室,远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们普遍认为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经验,而在实际教学中,普遍没有较长的时间和富足的条件让学生去探究。事实证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只要结合生活现象联系物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树立起探索知识的学习理念,他们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实际生活,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

以沪科版物理教材为例,在八年级上册学习《机械运动》时,关于“参照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内容,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提问:“大家坐在车里面看窗外的树时,有没有感觉树是向后面走的。”学生就会想到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就组织学生进入课本找答案,通过学习相对静止的概念,学生就很容易知道,原来是因为自己在看树木时,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是静止不动的,所以树是“运动的”。再向学生延伸相对静止的内容,思考为什么飞机和小鸟相撞会导致机毁人亡这么严重的后果,运用物理知识就很容易解释了,小鸟相对于静止的飞机速度很小,动能很小,即使撞上飞机不会给飞机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当飞机高速飞行时,飞鸟相对于飞机的速度十分大,飞鸟的动能就很大,能够做功的本领大,故飞鸟撞上高速飞行的飞机就会造成伤亡事故。

(二)将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十分反对以“教”为中心,他主张“教学做合一”,这种教学方法上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做三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共同起到教育作用,很好地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物理是一门基于生活实践的学科,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够对身边的常识有理性的认识,同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生活例子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物理学习的门槛,阐述物理知识并不是晦涩难懂的,它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加强了物理对学生的亲和力。教师应该秉承着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做到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简而言之,受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养,改造生活,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运用物理知识改变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很好的体验探索物理定律得出的过程。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之后让学生把个人的见解表达出来,教师再给予补充[3]。

在沪科版中学物理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这一节的内容就运用了实际例子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随着电子设备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中近视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知道带上眼镜之后就能看清黑板,但是在没有学习这一节内容前,还不清楚原理,通过学习了“凹透镜矫正近视,凸透镜矫正远视”的原理,就能够知道原来自己和爷爷奶奶戴的眼镜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近视的度数不一样,带的眼镜也是不一样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还在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都有运用,例如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等。

(三)运用生活经验探索物理知识

物理学习就是为了服务生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而“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他主张学校的教育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上,而是应该以小见大,从教材内容“看见”自然规律,从三尺讲台“走向”现实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4]。

沪科版中学物理教材中學习到《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运用一个例子来思考,在桌面上左右两边放着两瓶水,左边水瓶中悬浮一个小球,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会受到的浮力作用,如果让这个瓶子自由下落,这个小球受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很多学生他会想当然地说肯定是有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不受到浮力的。学生想不通。教师就会引导他换一个思路:把右边瓶子侧边穿一个孔,水肯定会流出来的。如果把这个水瓶穿了孔后杯子自由下落,你会发现里面的水是不会从侧边流出来的。为什么?水要流出来需要来自上面的压力把它压下来,也就是说上面这一层水对下面的水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间是没有压力的。既然没有压力,也就证明了它是没有浮力的,因为浮力的本质是液体对物体表面的压力的合力。如此这样,就把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解释得很清楚,而非单纯地从理论去考虑。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黄金的称重”问题,古代中“曹冲称象”也是间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例子,从生活中出发,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对复杂的公式也会有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促进作用。

结束语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要实现生活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将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说明了物理的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运用生活经验探索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依靠思维,而学习物理知识的作用就是为解决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改造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所以,中学物理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黄从举.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9:200.

[2]高浩飞.论“物理学危机与革命”认识的理论突破[J].中国新通信,2018:184.

[3]汪文达.物理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163.

[4]李彭丰.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开展[J].新课程·下旬,2019:172.

本文系福建省平和县2020年度中学教学研究课题《生活中物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0PHZXKT2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中学物理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期待并善待学生学习中的“不安分”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
a绝对=a相对+a牵连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