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
[摘 要]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编排了丰富的“助学系统”。教学中立足单元导语,有助于整体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梳理阅读方法,完善教学流程;善用各类提示能够助力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为阅读设置梯度任务,引领学生的阅读思路;活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在补足学生想象的同时,辅助学生达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这样教学,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助学系统;独立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5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如何在精读中学会略读,如何以精读带动略读呢?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就显得特别重要。统编教材在三到六年级上册各安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其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以“有目的地阅读”为主线编排的。“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材料对阅读的干扰,是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的必要准备。统编教材中的导语、阅读提示、资料袋和阅读链接以及课文中的插图、注释、批注等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被称为“助学系统”。那么,怎样用好这些“助学系统”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呢?
一、立足单元导语,纵观整组课文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杨绛先生的话精妙地点明了高效的阅读应当是有目的地阅读。“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在单元教学之初,教师应立足单元导语剖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以使学生习得独立阅读的方法。
(一)整体备课,把握教材特点
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区别于其他单元,它不以双线结构的方式编排,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基于统编教材整体设计的理念,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应在整體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利用。
例如,《竹节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则呈现了一个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时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的“有目的地阅读”。
两篇精读课文,呈现了“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一策略;一篇略读课文指向迁移运用。三篇课文尽管训练侧重点不同,但是彼此之间的联系紧密,教学时需要教师统筹安排。只有在教学中用好这些例子,才能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有效阅读。
(二)联系经验,梳理阅读方法
单元提示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有目的地阅读”,需要学生对以往习得的阅读策略进行整合、提升。不同的阅读任务指向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学生综合选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和已经掌握的阅读策略,进行快速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方法。
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教师搭建表格支架,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记录在表格中。小组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记录其他同学选用的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通过回顾表格内容,不仅达成了对阅读方法的梳理,更明确了不同的阅读目的,也明白了所关注的阅读内容不同,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一样。
通过伙伴交流、班级汇报,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及策略得到了巩固,也为在独立阅读中方法的迁移运用做好了铺垫。
(三)前后关照, 完善教学流程
不论是精读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还是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都需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材料。只有在反复阅读中,学生才能找到有关联的内容,并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这与单元篇章页上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不谋而合。
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导语提示导入新课,如教学《竹节人》时,先出示主题导语,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然后由此导入:“是呀,阅读就是要在不断地来回中,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需要你在不断的串门儿中完成……”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导语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再次回到课文中去串门儿,尽快找到答案……”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导语设计结束语,如教学《故宫博物院》的结尾,可以这样设计:“通过我们的交流学习,同学们一定发现了想要达成自己的阅读目的,串门儿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的方法你们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去,相信有了一次次隐形的串门儿,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强化方法技巧的运用,能够给学生的独立阅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借助各类提示,习得阅读方法
“助学系统”中,学习提示、思维提示、课后习题等多种类型的提示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用好这些提示,能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
(一)学习提示,设置梯度任务
为达成“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对学习提示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课文前的学习提示主要教给学生方法,“交流平台”中的提示则是对单元阅读方法的梳理和小结。
学习提示可以为课前预习导航,借助提示,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习的方向,为课堂上的交流学习做好准备。学习提示可以为课中学习搭建平台,如《竹节人》三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指向了不同的学习目的,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不断阅读。第一个任务偏重实用,第二个任务偏重体验,第三个任务偏重叙事。通过三个任务扎实课堂的实践,学生在达成任务的同时也会对“有目的地阅读”有所感悟。
多样化的学习提示设置了有梯度的学习任务,由扶到放,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学生后续的独立阅读坚实了基础。
(二)思维提示,引领阅读思路
思维提示旨在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循循善诱,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本单元的思维提示主要出现在《宇宙生命之谜》一课的旁注中。六处旁注,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同学带着目的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直观地展示了“有目的地阅读”是怎么进行的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旁注,比较自己的阅读思路,发现阅读方法,如浏览课文的方法、寻找中心句的方法、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等。
思维提示对学生的阅读思路进行了明确引领。不论学生用到的阅读方法是否与学习伙伴一致,最终通过对比,都可以充实学生已有的阅读方法,并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达成独立阅读。
(三)课后练习,巩固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课后练习中突出体现了一个特点,即在阅读中学会表达。教师可借助这些课后练习,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巩固。
《竹节人》课后练习主要圍绕“带着不同的任务应该怎样阅读这篇文章”这个问题展开,旨在让学生明确: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除了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小结,还安排了两个新的阅读任务。学生在巩固学到的阅读策略的同时,还需要到课外查阅资料来完成阅读任务。
课后练习将阅读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为学生的独立阅读做好了铺垫。
三、看懂文中图片,丰富阅读体验
统编教材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源。本单元中配套的插图画面清晰,实用性极强,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多维呈现,辅助达成任务
学生根据教材中配套的图片获取文字没有传达出的信息,这也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
在本单元中,《竹节人》一课配有多张插图。学习时,需要完成的第一个阅读任务是:写玩具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竹节人这个玩具与当下学生的生活是有距离的,直白的文字不足以支持他们想象竹节人的样子。而插图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不同角度的竹节人,学生在阅读时能清晰地明白竹节人是长什么样的。这样的插图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根据图片想象玩的过程。
插图与文本的结合,多维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也辅助学生达成了阅读任务。
(二)内容丰富,激发学习热情
本单元中多种类型的图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宫博物院》一课中,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提示,内容丰富。阅读时,景山之上俯瞰故宫的图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在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构造和特点时,学生一边读文字说明,一边看书中那张《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一下子就对故宫复杂的结构和布局有了清晰的认识。
丰富的图片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阅读中,图片不断刺激着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阅读的关注度时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立足于教材编排,利用好教材中的“助学系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实践,尽情地交流。活用“助学系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更快习得阅读策略,进行独立阅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