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2021-09-29 11:05孙永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三地理备考策略核心素养

孙永发

[摘   要]广义上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形成能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落实到地理学科上则更加具体,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三年级学生的地理备考要求也较高。在地理备考中,教师抓重点、抓考点、精准定位,带领学生进行以人地协调观为基本价值观念、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为基本框架、最终落实到地理实践力上的系统学习和复习,让学生形成对地理学科更深刻的认知,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让备考更有效率,让学生考取更好的成绩,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体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7-0052-02

基于核心素养,在高三地理备考阶段,首先教师需要精准整合教材内容,精准把控高考重点,把握知识点的原理。其次教师需要精准定教,优化教学设计,将备课内容有层次、多角度地教给学生,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尤其注重形成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力。最后教师需要合理地反馈与评价,师生双方实时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一、准备阶段:教师确定备考内容和备考方向

教师是学生高三备考复习的主导者,高三地理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考点内容、拓展内容等诸多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精准确定备考内容和备考方向,让学生的备考更有效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精准了解教材内容

鉴于教材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总结当前课本,而且可能要总结其他版本的课本,对课本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析,将教学重点找出来,立项列纲。有条理、有层次、多角度的整理会让教学更标准化和清晰化,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备考,让学生的思维清晰化。

深入了解了教材内容,确定了备考内容之后,如何有效地教授给学生也是一个难题,也属于备课的内容。地理教师可以求助于网络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海量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兼具趣味化、简洁化的特点。高三阶段是备考阶段,教师运用图片、影视、案例来代替单纯的讲授教学,会让教学生动形象,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中,理解和记忆效果都会随之提升。

2.严抓考点

地理教师应具有对过往重要考点做好记录和归纳的能力,懂得分析并整合考点信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考点信息为重点,充分优化备考教学内容,提升备考复习的针对性,找准地理知识点与考点之间的联系及规律,充分利用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本年的考点进行简单的预测,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让教学更有效果。

需要重视的是,地理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地理知识,而不是为了考试去学习。严抓考点融入备考教学中,也只是让备考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是备考的一部分,但不是备考的全部。适当的拓展性学习是有必要的,如果将抓考点当成备考的重点,则会过犹不及。

3.整合新闻实事

现在,大家更加看重学生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如2018年全国I卷,以2017年8月的九寨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灾后重建进行规划,其他考卷中也能经常见到有关生态保护、农牧发展、旅游区规划、国家退耕还草政策等内容。教师要整合最近的新闻实事,为学生挖掘更具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观,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品质。

4.整理试题类作业

根据备考的方向和内容,教师要整理试题类作业。试题类作业可以是从平时的试卷中总结的,也可以是过往几年的考试题型,整理试题类作业是为了后续给学生使用,以试题类作业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另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自主设计作业,结合教学经验,对学生提出关键问题,以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问题或试题类作业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循序渐进原则:设计难度不同的试题类作业,然后循序渐进地布置,避免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备考复习压力,同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新的兴趣点,慢慢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②分层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大方向上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小方向上,可以控制试题类作业的量和难度,不给学生造成太多复习负担,让其逐步提升,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③注意课时限制:地理备考会受到课时限制,试题类作业不能布置太多,探讨要针对关键性问题展开,避免内容太多影响了备考进程。

二、备考过程中:精准教学,促进学生高效思考

1.教师备考复习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要从教学工具说起,地图是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就是考量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地域的能力。对备考复习教学来说,地图无法被替代,借助地图进行教学,将抽象化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和区域认知。同时,除了地图,其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如图片、视频等,都要高效利用起来,给学生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

其次来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原则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总结,教师事先备课的内容只当做引子或框架,具体内容由学生自主填补。在方式上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展开合作探讨,在小组学习中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对于学生总结归纳的备考知识或者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成果展示,树立典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持续激励其他学生备考。教师还要对备考内容进行适当拓展,讓理论知识与实际地域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综合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2.以模拟考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地理知识点后,可用模拟考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能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教师要把试题还原成知识点。只要教师对备考内容准备充分,学生照葫芦画瓢,对备考复习重点的理解和记忆就不会太差,但为何运用到解题中还是会出现问题?问题在于有的学生还是以固有思维去解题,题型稍一变动就会被难住。这时候就考验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后要会将重点提炼出来,并且还原到知识点上。第二,教师要挖掘地理知识点的本质,分析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形成条件和规律,将知识本质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的整体脉络,借助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和图表型应用,对知识点进行整体化的反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有了系统化的认知,提升“综合思维”则不是难事。第三,专项补习。教师可根据模拟考反映出的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专项补习,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引入实事案例

上文提到过热点实事的前期准备,这里还需要指出,作为专项主题教学,教师分析真实案例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给学生充分搜集资料和解析的时间。例如,拟题“针对北京近年来杨柳树飞絮遍城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针对全运会如何规划市区”等等。在这种专项主题教学中,首先要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否正确。人地协调发展是地理永恒的话题,是诸如地形、气候、水流、植被、土壤等地理因素和人口、城市、农业、交通、旅游等人文因素的协调,原则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求发展,解析方法一定要均衡、协调。其次要考查学生根据逐步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备考复习的末尾:反思和评价

反思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对于地理备考复习来说,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备考复习过程,反思教学的有效性,看备考复习课中还有哪些内容是需要调整的,争取下次改进,让下次的备考复习课更有效。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综合点评,综合评价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肯定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钻研精神和行为,鼓励学生保持下去。要注意的是,学困生往往更需要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不断改进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高三地理备考复习的过程,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备考内容和方向,结合教材内容、考点、实事、习题进行综合规划,再在备考复习课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性讲授,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进行科学反思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程志华,陈军.基于核心素養培养的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J].地理教学,2016(16):24-27.

[2]  刘风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地理备考策略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3]  倪海燕.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三地理教学备考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29):197.

[4]  李再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地理备考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70+173.

(责任编辑    谭斯陌)

猜你喜欢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核心素养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三地理复习课翻转课堂有效模式的思考
高三地理复习课翻转课堂有效模式的思考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