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较方法 落实教学目标

2021-09-29 11:00梁飞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9期

梁飞燕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比较方法活跃思维,找到差别,从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在《紫藤萝瀑布》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整体感知、纵向比较—品味语言、同中求异—学习写法、异中求同—拓展延伸、横向比较”四步教学法,并将比较阅读贯穿课堂,以分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比较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7-0007-02

“比较”既是一种思维,又是一種阅读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用比较方法妙学课文,以有效落实教学目标。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编的《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状物散文,结合教材特点、学情等,笔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品析具体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②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③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花上的“志”。

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整体感知、纵向比较—品味语言、同中求异—学习写法、异中求同—拓展延伸、横向比较”四步教学法,并将比较阅读贯穿语文课堂,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进而分步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整体感知、纵向比较

《紫藤萝瀑布》一文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的美丽写起,作者描摹了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眼前的藤萝花使作者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花朵稀零的紫藤萝,从而生发出对生命的感悟。笔者从眼前和过去的紫藤萝的比较入手进行引导,设计如下。1.让学生听读课文,思考:现实中的紫藤萝和回忆中的紫藤萝有怎样的不同?2.在学生交流分享的基础上,总结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

以上设计笔者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紧扣教材、教师用书建议和课后练习要求设计教学活动。教材单元导读明确指出“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教师用书的“素养提升”部分指出,本课教学可指导学生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课文后的“思考探究”则让学生思考“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这些建议和要求为课堂教学明确了方向,是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参考。鉴于此,笔者让学生感知全文,关注现实中和回忆中的紫藤萝的不同。实际效果证明: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充分感受到紫藤萝历经坎坷却依然生命力顽强的特点。笔者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总结:这种相同之中找不同的比较方法就是同中求异,用此法阅读文章可以发散思维,提升认识水平。以上环节笔者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品味语言、同中求异

语言的品味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中运用比较揣摩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品味语言。在整体感知、纵向比较后,笔者让学生品析词句,同中求异,以实现教学目标①和②。设计如下。1.思考问题:作者初看到紫藤萝花开繁盛、生命力顽强时,其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2.师生交流,明确情感变化。3.思考问题: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着怎样的魅力?以第2段为例,品析语言,比较改文与原文的区别。4.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改文与原文如下。

改文:从未见过开成这样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银光。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原文: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以上设计笔者基于以下考虑: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揣摩的方法对语言进行品味。通过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文中的标点、字词、句子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原文的妙处。笔者让学生通过探究改文与原文的区别,更直观地感受原文的语言之美。从教学效果看,学生通过比较后发现改文的语言平淡乏味,而原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充分表现出紫藤萝瀑布的美和生命力的顽强,也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与欢愉。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同中求异”比较法,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①和②。

三、学习写法、异中求同

《紫藤萝瀑布》中宗璞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情思。讲解这一写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突破重难点,笔者的设计如下。1.思考问题:盛开的紫藤萝花除了让作者体会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还让她有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找出相关语句。2.思考问题:“花的不幸”和“人的不幸”该怎样理解?3.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写作背景辅助理解“人的不幸”。4.教师归纳“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总结托物言志的写法。

写作背景如下:

[写作背景一]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父亲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文化大革命”时期宗璞的父亲被关进“牛棚”,多位亲人去世,宗璞经历了意想不到的人世沧桑。本文写于1982年,作者还未从曾经的伤痛中走出。

“坐下休息了一阵,思想渐渐集中,想着一个问题,那便是:要不要自杀?”

“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记下了1966年夏秋之交的这一天。”

——宗璞《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

[写作背景二]

宗璞的小弟冯钟越,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当时年仅五十岁,因身患癌症而病危。

“肿瘤取出来了,有一个半成人的拳头大,一面已经坏死。我忽然觉得一阵胸闷,几乎透不过气来……”

——宗璞《哭小弟》

以上设计笔者基于以下考虑:1.抓住文体特征,关注散文中作者倾注的情感。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宗璞所受的心灵创伤尚未疗愈,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她的内心无比地悲痛。这天,她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遂成此文。笔者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独特情感。2.引导学生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异中求同,即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找到不同人事物的共性。花和人是不同的,但二者都遭遇不幸,紫藤萝花不屈服于命运、顽强盛开,人也应乐观看待不幸,勇敢迎接挑战。联系时代背景可知,作者借紫藤萝花表达热爱生活和生命的情感,传达所有的人都要勇敢面对困难的希望。这就是托物言志。从教学效果看,学生通过异中求同的比较,并结合写作背景,顺利地理解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突破了学习重难点,而笔者也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③。

四、拓展延伸、横向比较

在教学写法后,笔者选择类文让学生补充阅读。在横向比较中,学生能够加深领悟,以篇达类,进一步了解作者其人。设计如下。1.完成任务:作者对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后心情怎样?结合语句具体分析。2.完成任务:请找出文章《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中能表现作者人生态度的语句加以分析。

以上設计笔者基于以下考虑:1.完善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认识,落实教学目标②。文章中宗璞运用比喻手法来写一朵朵紫藤萝花,从中可以感受到她的振奋与乐观。2.拓展阅读,促进学生理解。《丁香结》中的“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和《好一朵木槿花》中的“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都传达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能结合文章第10段的内容和末尾段来理解作者要投入到新生活中的积极、乐观、振奋之情。笔者借此完善作者宗璞的情感变化过程,同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宗璞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巧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纵向比较—品味语言、同中求异—学习写法、异中求同—拓展延伸、横向比较”四个环节中层层深入,从整体感知到细节品读,有效开阔了视野,加深了认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教师若能巧用比较的方法,逐步落实教学目标,便能发现语文教学别有一番新天地。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