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葛刘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孙窑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而要将核心素养和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当前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融合[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帮助学生透彻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重要价值。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
数学学科兼具理论性与逻辑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经验有限,心智和思维不够成熟,常常会在理论学习中遇到困难,导致学习信心受到打击,从而降低学习效率[2]。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视频资料,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信息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落实生本观念,促进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另外,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实现学以致用。总之,教师应依托信息技术,调整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能够丰富数学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等优势,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在应用微课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微课视频的制作,除了要突出数学的重难点,还要确保微课丰富生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确保微课的吸引力,使微课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微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见图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性质和应用等,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1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且深受师生欢迎,主要是因为这种信息化教学工具能够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事物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4]。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工具,运用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元形式的载体为学生展示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在对圆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的过程中,虽然教材给出了具体的推导过程,但这一过程是静态化的,学生难以深刻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整个推导过程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入掌握数学知识点。
又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教师可以依托电教媒体开展教学,利用图片或动画直观呈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的读数方法。在小学生形成基本的思路后,教师可以拓展到单位“亿”。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游戏法渗透“末尾有零”或者“数中间有多个零”的读数技巧,这样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后训练中,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请同学们思考一下,25660000000这个数字该怎么读呢?”通过划分级及简单的思考,学生得出答案为“二百五十六亿六千万”。对这一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来检验其正确性,使学生更直观地检查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为了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仅依靠教材资源的观念。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在收集和整合数学资源方面,信息技术具有显著优势[5]。网络平台就是一座庞大的数据资源库,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识别和筛选,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能够让教学事半功倍。比如,在解题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还可以从网络平台筛选出优质资源和综合性较强的习题,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解答。
例如,在指导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典型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和同学交流解题经验。比如,用35辆货车运输4次能够运输100吨钢材,如果使用7辆相同的货车运送105吨钢材,总共需要运多少次?食堂运来一批水果,原计划每日吃50公斤,30天吃完,后来每日比原计划多吃了10公斤,那么,这些水果够吃多少天?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有在生活化场景中学习、运用知识,才能提高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小明去文具店购买文具,买了2个笔记本,每个3.5元, 3支圆珠笔,每支1.6元,以及1个笔袋12元,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小明这次购物一共花了多少钱?”为了帮助学生分析题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等量关系。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是使复杂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小学数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一方面,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更具趣味性,数学教学途径得到拓展。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已经迫在眉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新时代,教师应灵活把握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做好课程创新性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