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贵有道

2021-09-24 06:07李宬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方法

李宬纹

[摘   要]广西是新课改起步比较晚的地区。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目标,语文教师应更加关注“整本书阅读”的落实情况。文章分析了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现状、“整本书阅读”的核心概念、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怎样进行“整本书阅读”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能够提高阅读效果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阅读步骤 ;阅读方法;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07-03

几乎人人都知道阅读对学业很重要,对成长很重要,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喜欢阅读、会阅读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如何引导学业繁重、阅读时间又十分有限的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达到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的目的,就成了亟待我们一线教师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现状

1.阅读时间无法保证。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繁重,阅读时间时常被挤占,这导致他们严重缺少阅读的时间。

2.阅读类型单一。高中生多阅读教材、教辅类书籍。

3.缺乏阅读内驱力。由于碎片化阅读、网络文学的兴起,一些高中生根本不愿意静下心来与大部头的纸质书籍等对话。

4.阅读心态过于功利化。对于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考试分数的“整本书阅读”,部分高中生很难长期有效地坚持。

5.阅读方法有待优化。在平时的“整本书阅读”中,部分高中生不会进行摘抄记录、批注点评、提炼归纳,阅读后也不会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交流。

总之,“整本书阅读”过程呈现出目的性、计划性不强,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二、“整本书阅读”核心概念的解读

结合温儒敏先生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中提出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若干建议,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方法、有步骤的系统自主的经典作品的阅读与研究,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含写作、交流、评价、反馈等)的过程。这其中,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关键词是“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整本书阅读”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典范性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其次应该关注“有目的”“有计划”,这意味着“整本书阅读”属于任务型阅读,教师在其中应充当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最后应该关注“自主”,这意味着学生要主动去探索阅读整本书的路径,形成和积累属于自己的“整本书阅读”经验。总的说来,“整本书阅读”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深层次的阅读活动。

三、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

首先,为了更好地读懂教材中的节选文章,将知识理解得全面且深刻,学生需要静下心来阅读整本书。比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分别编入了《林黛玉进贾府》《边城》《老人与海》等节选文章。如果学生仅仅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是很难领略到《红楼梦》那百科全书式的恢宏的。如果学生没有阅读过《边城》全文,就无法理解主人公翠翠的情感和心路历程。同样的道理,只读课文《老人与海》的学生,也许会因为没有掌握整本书的艺术特点而很难理解,老人和鱼怎么就斗得无休无止了呢?这些都说明,学生只有進行“整本书阅读”,对节选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更全面。

其次,只有阅读经典作品本身,才能占有最原始、最完整的第一手材料。观看跟经典作品有关的影视作品、浏览根据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漫画等,只能作为辅助,不能替代经典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因为经典作品的根本价值在于它的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捧起经典作品,去阅读吧。另外,碎片化的阅读似乎让一些学生变成博览群书、无所不通的人,但其实更多时候他们是在人云亦云,他们不是在创造,而是在搬运。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完整地读完整本书,才可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拥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进而去鉴别他人的评论,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后,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深度思考能力。语文中高考和“整本书阅读”之间的关系密切。“整本书阅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逻辑思维的构建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中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情况、基本逻辑思维的构建情况、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情况等,并由此发掘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说,“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基础平台,能够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做的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去不断深化知识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以更好的状态去应对中高考。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会经历把握内容、探究主题、质疑、解决问题、生发新问题等过程,当学生把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他们的钻研精神和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便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也能有效巩固自己所习得的知识。正如曹文轩先生认为,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短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思维方式更宏阔、更复杂。

四、怎样进行“整本书阅读”

当下流行的碎片化阅读能让学生更快地获取知识,但这是以思考能力的降低为代价的。教师应让学生有效认识这一问题,并提高他们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要与一部经典作品对话,不仅需要耐心、毅力,还需要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选择也因人而异。下面谈谈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阅读前制定好计划并做好知识储备。阅读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你阅读这本书所渴望达到的目标和获得的效果是什么,你想通过此次阅读获取哪些知识或提升哪种能力,每天计划花费多长时间来阅读,计划花费多长时间阅读完整本书等。在阅读之前一定要做个大致的规划。阅读前的知识储备工作重点关注的是“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就是在正式阅读之前,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普遍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会在阅读作品时不陷入主观臆断的误区。比如很多人把《边城》这部小说当作爱情小说来读,但如果你对作者沈从文以及他所处的年代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明白作者在把爱情悲剧、美丽的湘西风情与人性的真善美统一起来后,呈现出了“美”的真正内涵;你就能明白作者试图给迷失在都市文明中的人指一条怎样的明路。

2.通过有计划的粗读,快速浏览明确整本书的关键信息,把握整本书的结构布局。粗读的内容应包括书籍的封面、书名、序言、目录等。书名有时是作者在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来告诉我们这本书属于哪种类型,是一本怎样的书。而浏览书籍的目录会让我们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通过阅读目录可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寻找到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初步了解这本书所谈论的内容以及其中的哪些章节是重点章节等。

3.保持阅读的纯粹性和自主性。独立自主地阅读十分重要。阅读时不仅要做到“知人论世”,还要做到保持自身的独立自主性,无须去借鉴太多前人的经验和评价,只须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可以批注,可以质疑,也可以绘制逻辑导图。学生若能进行基于自己的审美鉴赏与思考的阅读,便能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生命体验,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性。

4.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比如阅读的时候是粗读、细读还是对比阅读,如何通过时间轴来梳理书籍的情节线索,如何按地点分类梳理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如何通过绘制表格来厘清人际关系等,都是阅读时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比如在阅读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包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我”、戴尔克·施特略夫、勃朗什·施特略夫等人物在内的关系网,以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人物的独特性与价值,明白在这些人物的眼中主人公有着怎样的形象,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主人公抛妻弃子的行为及其绘画这件事的。构建人物关系网这一阅读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厘清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从而把握情节,读懂主题。

又如在阅读《诗经》《古诗十九首》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诗歌的内容、主题或者情感类别等去分类探究。如可以列出一张诗歌情感细目表,将诗集中的诗歌归入相应的情感类别,进而有条不紊地进行对比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有助于学生丰富阅读古代诗集的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集的内涵和现实价值。

另外,充分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来辅助“整本书阅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会阅读长篇小说、学术著作以及新闻资讯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认识到,文学类读物有文学类读物的读法,实用类读物和论述类读物等亦各有各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比如阅读一部小说时要厘清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想明确一部小说的主题就必须得抓住这部小说的矛盾冲突,一般包含以下几种,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之间的矛盾冲突。只有明白所阅读的小说中包含哪一种或几种矛盾冲突,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试图传递的核心观点以及他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认识。

5.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即思考:阅读完整本书之后,该如何深挖一锄,以有效深化自己的理解认知,并且使自己习得的内容真正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笔者认为,进行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至于写什么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关注的重点进行选择。可以围绕作品中的某一片段或某一人物写读后感,可以续写作品,可以基于作品中的某一觀点进行批判性写作,可以给作品写一段阅读推荐语,还可以进行模仿写作,比如模仿原著的语言风格、结构、立意等进行写作。学生只有经历“大量的文本阅读—知识的输入—语感的培养—思维的提升训练—表达输出”这些过程,才算是完成了一次系统的“整本书阅读”。

阅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学习途径。“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认知,构建思维体系,开阔眼界。无阅读,不语文;会阅读,懂语文;常阅读,大语文。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开始阅读吧。

[   参   考   文   献   ]

[1]  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党红英,马茜茜.高一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9(Z1):155-157.

[3]  吴菊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十二)】谁“讲”的故事更胜一筹:《月亮和六便士》阅读与研讨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9(Z1):131-133.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阅读方法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