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摘 要] 随着双高校建设的深入和职业院校学生“国赛”改革进程,学生的院级技能竞赛活动如何能在学校今后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对当前学生职业竞赛的重要性和改革趋势分析,在提质培优行动的大环境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打破两者现有的合作形式,邀请企业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一种新的院赛体系。不仅提升院赛在促学、促教、促改等方面的实质性意义,对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对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构建方法和评价体系如何建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学生竞赛;校企合作;三级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融入了教育部提出的“三级”职业技能大赛体系,随着双高校申报和建设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国赛”成绩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2020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技能大赛高职试点改革赛的项目赛项规程分析后,不难看出技能竞赛将更侧重于考核校内知识与行业需求、岗位技能的融合,强调学生的个人职业素养、岗位核心技能等综合实力。
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缩短了从学生到岗位能手的距离,提高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软实力”。但“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受企业文化、岗位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常规的实习实践活动显然无法满足既能兼顾定制化需求,同时又培养少部分优秀学生掌握更通用化的行业技术技能本领,让这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后个人发展上具有更强的实力。为了解决因“定制化培养”所带来的人才技能特定性与“国赛”对学生综合能力考点之间的不协调,应从传统的“三级”竞赛体系入手,以两者的契合点——院级竞赛活动(简称为院赛)为抓手进一步细化学生竞赛体系,加强技能竞赛在学生培养的推动作用,迎合职教改革与学生职业竞赛活动的发展新趋势。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院级技能竞赛的细分,构建全新的院赛体系——“MTI”三级院赛体系,本文将对此做以阐述。
一、“MTI”三级院赛体系
“MTI”分别代表专业(major)、技术(technology)、行业(industry),“MTI”三级院赛体系是从学科范围、技能范围和合作对象这三个维度,将院赛细分为三个等级,具体结构如图1。
与现行的院赛相比,将学科、合作主体以及技能点结合划分院赛活动,细分后的“三级”竞赛活动构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院赛体系。在上图中,从学科范畴、技能范围和合作对象三个维度将院赛活动细分为了“三级”,构成了院赛的“三级”竞赛体系。其中三级竞赛活动面向专业内部举办,旨在考核学生某几个技能点或是实操环节,提升学生胜任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二级竞赛活动涵盖专业群两个以上专业,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操能力,提升学生胜任企业多部门工作任务的能力。
一级竞赛活动立足行业,以对接国赛赛项满足行业核心技能需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取证为目的。
二、构建“三级”院赛体系的必要性
新的院赛体系可以弥补传统院赛活动在考核内容、脱离岗位、缺乏创新等方面的不足。
(一)传统院赛的不足
第一,传统院赛无法适应职教的发展趋势。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加快,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育人的理念逐步深入,竞赛活动也必将由现在的学校单方办赛,过渡成校企双驾马车合作办赛的局面。传统的院赛活动往往由单独某个专业举办,活动面向专业内学生开展,因此在考核内容上针对性强,强调学生的专业水平,弱化了个人综合素质和技能在实际岗位中的应用[1]。另一方面,现有的院赛活动模式培养的是少数技能强手,却未必能培养出普遍的岗位能手。例如一些涉农类专业开展的院级竞赛,以遴选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国赛“种子”选手为出发点,比赛内容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精准度的比拼,而不是岗位应用。校内教师普遍实操能力较弱,技能应用经验少,并不能在操作上指导学生技能的迅速提高。
第二,形式简单的竞赛活动,无法真正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实操、竞赛等形式开展院赛活动,形式相对单一。部分与国赛对接的项目则采取模拟的形式,采用与国赛相似的考题和形式开展。因为缺少新元素和新形式,使得校级竞赛不仅脱离了提升学生技能的初衷,反而成为学生“高标准”的一项实操考核。传统院赛虽然能激发部分“精英”或是“应试型”选手的参赛热情,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但并不适合“普适性”的院赛活动,合格的院赛活动应该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技能提升的需求。只有大多数学生都乐于参与的院赛活动,才能真正发挥院赛的基石作用,也更容易培养出真正技术扎实、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第三,缺乏创新,参赛师生“倦怠”情绪严重。院级技能竞赛赛项、竞赛形式以及竞赛题库因需要和国赛、省赛对接,或考验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很多赛事可能几年都不做修订和变化。一成不变的竞赛不仅降低了学生参赛的热情,有的多年从事学生指导工作的教授也容易陷入固有模式,产生“倦怠”心理,使得工作积极性降低,导致很多院赛成为“形式”工作。因为传统的院赛活动参与赛事的各方都在体系中有稳定的位置和运作形式,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体系,也让管理部门很难找到更为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工作效果的方法,所以学校每年为院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却收不到显著的效果,竞赛活动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长此以往院赛活动也越来越不受到学校的重视,成为“鸡肋”。
第四,传统院赛并未能充分发挥基础作用。在我国职业教育竞赛三级体系中,院赛活动作为基层赛事向上要肩负服务于国赛、省賽选拔人才的任务,同时也要作为学生在校生活中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起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激发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作用。由于传统院赛的不足,使得很多学校的院赛活动只具备了选拔具有一定基本素质的“种子选手”参加上位赛事的作用,而在其他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随着高职学校“双高校”评选和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学生国赛成绩被作为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个人发展的“硬指标”。然而,国赛成绩并非一蹴而就,“竞赛班”、集训队等备赛模式也能取得一时荣誉。只有通过夯实院赛工作成效,发挥院赛真正的基础作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国赛选手,实现国赛成绩的持久性。
(二)“MTI”三级体系的优势
第一,“MTI”三级体系与传统院赛相比,建立院赛“MTI”三级体系,使院赛活动由原来的扁平化、简单化管理,升级为立体化、精细化管理。根据竞赛层级区别对待,避免了传统院赛对竞赛项目立项学校缺乏有力的评判标准、竞赛难度、竞赛形式是否科学适当、预算是否合理难以判定等问题。新的竞赛体系中竞赛难度逐级递进,竞赛目的明确,参赛学生层级化,更有利于提高院赛的实际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赛兴趣和发挥竞赛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取更多绩效指标实现对竞赛活动成效的科学考评和管理。
第二,“MTI”模式的院赛体系,引入行业、企业先进元素,打破竞赛只关注专业技能精益化,忽略专业技能应用性的局面。强调学生综合技能应用的考核,更科学地为学生个人能力与专业水平进行“打分”;突出学生所学技能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竞赛模式也更符合职教改革与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
第三,“MTI”模式的院赛体系,在校企合作、资源融合等方面呈逐级加深的模式,从岗位—企业—行业三个层面开展合作,不同层级的竞赛对应着不同的技能应用程度,对设施设备、岗位技能、考核标准等方面均需与之相匹配。通过竞赛活动不仅检验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为企业发现人才、缩短岗前培训、降低培训成本等方面提供方便,实现校—行/企业合作的互利互惠,有利于校—行/企业合作项目落地,实现双资源的深入利用,加快学校的产教融合进程。
第四,新的院赛模式有利于引进行/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有利于教师教改、科研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培养。“MTI”模式下的竞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技能展示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接触行业、企业的机会,在由校、行/企多方专家组成的竞赛专家队伍中,有易于教师接触到行业、企业中的先进元素和实际需求,并可以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同时也可以利用自身较强的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通过教改、科研项目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企业技术革新。
新的院赛体系构建,立足将专业、专业群、国赛与岗位、企业、行业有机结合,以实操技能联合学校与行/企业,弥补了传统院赛活动不足;有助于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培养,提高竞赛成绩等作用。实现竞赛考点难度层级化,赛项管理区别化,竞赛参赛学生层级化,竞赛办赛目的多元化减少了传统院赛活动中“一刀切”情况,发挥技能竞赛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师队伍进步、提高教学改革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
三、如何构建“MTI”院赛体系
构建“MTI”三级体系需要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合作,做好制度保障,实现赛事活动规范化、考核内容标准化、学生备赛科学化。具体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目前大部分学校校企合作都面临着“校热企冷”的尴尬,要形成校企合作“一体化”并非容易的事。作为不同的主体,校企各自的资源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两者间存在着某些价值诉求共同和利益相关的诸多要素,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联结起来。校企一体化与校企合作比较,校企之间的依存性更为紧密,是寻求双赢的合作伙伴。职教集团作为校企合作的优质平台,已经越来越被各个学校发现和利用。集团成员领域接近利益诉求易得到呼应,所以通过与企业在专家团队、竞赛内容、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联合办赛。
第二,校企联合构建办赛机制,有效地确保竞赛体系的顺畅运作。通过制度实现三级竞赛在赛题库制定、竞赛指导团队、竞赛成果认定等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和流程的规范化;建立三级和二级竞赛的赛项库,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当年的竞赛赛项;制定有关指导教师团队的聘任制度,明确指导教师标准,制定企业专家的薪酬标准,落实薪酬给付;修订现有的竞赛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参与竞赛工作在折算教科研分数和其他奖励方面的标准,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到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中;打通学生技能竞赛与1+X职业技能证书的通道,把学生的竞赛成绩与证书相结合,将竞赛活动与学生实际诉求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
第三,校企联合组建赛委會。竞赛活动成功与竞赛组织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院赛往往仅凭一个专业或几个教师的能力组织竞赛活动,办赛质量普遍较低。而“MTI”三级体系下,竞赛由校企双方专家共同参与成立的竞赛赛委会全程指导,给予竞赛活动有力的技术支持;另外,赛委会还可以作为校企双方沟通的平台,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实质化。加快竞赛成果转化速度,强调成果转化重要性对“MTI”竞赛体系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竞赛活动只有通过成果转化这个环节才能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反哺,才能体现活动的意义。同时加速成果转化也有利于验证“MTI”竞赛体系在“促学、促改和促教”方面的作用,为修正今后工作提供依据。
第四,“MTI”三级体系区别于以往的省赛、国赛活动,成果转化在于该体系更具有普适性、易得性和创新性。一是成果是通过面向全部学生开展的竞赛活动得来的,与国赛、省赛比起来更加实用;二是国赛、省赛每年举办一次,有个别赛项两年举办一次周期长,而企业需求、岗位标准的更新较快,仅依靠国赛、省赛带来的成果转化,无法真正实现促进教学改革的需要;三是“MTI”三级体系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的竞赛体系,可以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岗位对技术和从业人员素质的需求,通过竞赛可以快速、直观地发现现阶段学生培养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加以弥补,让学生的培养质量从原来到了单位才能看到,提前到在校期间就能看到;四是学生个人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努力赶上,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四、“MTI”三级院赛体系中竞赛活动的质量评价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和财务管理越来越量化、细化,很多学校逐渐将绩效和质量评价引入了教学工作中,但大部分学校对院赛的质量评价仍处于缺失状态,竞赛活动止于学生成绩公布那一刻,并没有深究竞赛活动举办的目的和起到的效果。这也导致很多院赛活动成为一线教师眼中的“任务”性工作,将院赛形式化。因此,如何做好“MTI”三级体系竞赛的质量评价对院级竞赛工作成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院级竞赛工作在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三级体系中最基础层级,院赛既要起到服务国赛、省赛,遴选精英、种子选手的作用,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基本素养的作用,所以院赛的成效要多角度综合考评。竞赛活动由学生、教师、企业导师等多方参与,所以院赛活动的评价要由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等多方参与共同完成。竞赛活动要实现全程监控。竞赛活动是否达到效果,并不能只看学生最终取得的奖项,还应将学生在备赛期间的表现、学生个人能力提升情况和往届学生竞赛成绩等因素考虑进去。
最后还要建立淘汰机制,这里的淘汰制并不是唯评价结果论。一个赛项的设立可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教育更应体现自身的社会贡献,所以要综合考虑赛项设立的多种因素来决定是否淘汰。但淘汰制的存在是必要的,通过赛项库的更替才能赋以竞赛工作活力和不断创新的动力,避免如一潭“死水”的状态,真正发挥院赛工作积极的作用,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闫慧,韩杰,李满园.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绩效考核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5):172-173.
[2]潘庆.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开展供用电专业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4,4(4):120-122.
[3]沈晓玲,刘富才.校企合作创新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