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2021-09-22 01:44向萌杨青宝向庆林王谨彭远群
体育时空 2021年11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向萌 杨青宝 向庆林 王谨 彭远群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6-021-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践。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量化和质化有效结合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教师压力大、学生自制力不够、数据素养低等不足。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实践研究

2015年5月,清华大学副教授刘震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根据他在清华大学慕课平台开设一年慕课的经验和850份有效调查问卷,指出混合式教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同时,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指出,评价方法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而是应根据评价的目的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则应以定量评价方法为主。若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则以定性评价为主。同时指出应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2]。所以在混合式教学大环境下,对于混合式体育教学的评价要进行价值判断,旨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否则无从谈论改革的紧迫性。

一、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以“混合式教学”为关键词在2005—2020年间进行搜索,结果共有上千篇文献。据收集的资料可以分析出,大部分研究评价的主题以“混合式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设计”等研究领域为主。其中,侯晓慧[3]对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贯穿课程生命周期的过程性评价,帮助师生有效沟通,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发挥学习引导作用,帮助教学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课程实施保障,从而提升课程实施效果。谢毓湘[4]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无法帮助其真正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普及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就成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与来阳[5]等人认为的实现传统授课与学生线上学习之间有机结合是实现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的持久性任务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万家山从另外一个角度认为传统课程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用标准化的流程来展开教学,即用相同的学习方案培养不同的学生,忽略了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6]。

可见,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教学评价。为此,如今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来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考核工具,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7]。所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探索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发展。但是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则较少。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评价体的实践

(一)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也是评价体育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依据。本文以体育专业排球课程为例,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可以考虑按照层次结构进行布局,确定排球课程和主要教学活动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确定关键性指标需要遵循以成果导向理论、协作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贯穿评价主体多重原则、评价内容多元原则、诊断反馈原则、适度调整原则,从而构建每一个具体技术指标的评价体系框架。

考核评价体系由平时成绩(50%)和期末成绩(50%)两大部分构成。将其进行分类、整理,按照相关因素从上到下设置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混合式教学评价(A)——课前导学、课堂表现、课后学习、课后反思(B)——发布任务、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课堂互动、技能练习、知识提升;布置作业、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共享互评、反馈评价、拓学思学(C)。具体论述如下。

一级指标(A):最终成绩(100%)=课程考试成绩(50%)+平时表现成绩(50%)。评价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

二级指标(B):平时成绩(50%)=课前线上自主学习(20%)+课堂表现(30%)+课后学习展(20%)+课后反思(30%),期末成绩(50%):技术考试。评价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

三级指标(C):课前线上自主学习(20%)=C1技术视频学习(20%)+C2参与班级讨论(40%)+C3自主拓展学习(40%),课堂表现(30%)=C4态度(20%)+C5情感(20%)+C6行为表现(60%),课后学习展(20%)=C7练习微视频,课后反思(30%)=C8课后反思。评价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

在层次设计基础上,从三大层次指标出发构建具体教学细节评价,实现将以往的笼统评价内容细致化和精准化。例如,制作学生上传记录、参与班级讨论量规、学生积极性评价量规、情感评价互评表、课堂行为记录表和课堂学习反思贯穿学生行为始终,让评价有理有据。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技术三方面制作排球四个技术模块(发球、扣球、传球、垫球)的汇整表。具体包括动作方法、技术要领、技术分析、准备姿势、迎球手型、用力方法、讲解示范、观察分析和纠错。如此方便教师检查反映的知识建构、技术实践、教学能力的情况。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

本研究选择体育专业排球课程为实施对象,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間实施。以2018级体教11802班(18人)为实验对象,共32个课时。研究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线上线下记录为数据支撑,以突出学生发展能力为原则,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双重评价机制,降低期末考试的比例,从而实施具体的混合式教学评价。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了解学生的满意度。根据数据信息,大部分学生对评价体系的切身感受良好,认为自身比以往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学习态度也有所端正,学习专注力显著提高。总体上,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排球课的评价体系实施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本次专业技术课中,如在课前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发布任务起到引导作用,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评价主体侧重于自评;在课堂表现、课后学习中以互评和师评为评价主体,教师侧重对学生能力评价,学生同伴侧重对情感意向培养的评价,最后学习反思以自评为主体,纵向发展、提高自我。“多元化”与“协同互助”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价值回归的真实状态[8]。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能实现自评、互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做到多维度、多层次、科学地对学生发展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因而这种评价更合理。

2.过程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的进步奠基于理论,形成于实践,升华于反思[9]。所以,混合式教学设计着重关注学生的过程发展,如此一改传统的结果性导向。例如,课前导学是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包括预习教学内容、浏览教学课件、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小组讨论、完成课前小测、做好疑惑笔记并汇总整理等。课中跟学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难点和重点,并分层指导。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完成情况,期间可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协调解决问题。课后导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使学生走出书本、展现自我,这样才称得上是优质的体育教学。

3.量化和质化有效结合。为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在未来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重构,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式有效结合,以此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实施科学评价[10]。例如,建立个人档案记载,具体内容包括学生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多方评价、合作关系等,然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学生在该模式实施下的满意度。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领域应尝试把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

(二)不足

1.教师压力大。该评价体系的实施是需要教与学双方共同配合的,并且教学评价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需要学习者给予积极配合。这对本就承担繁重教学和科研压力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1]。

2.学生自控力差。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的提高与他们的求知欲、自控力和自学能力息息相关。并且该评价体系的部分内容需要在网上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如此阻碍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这也是今后线上线下评价活动中要考虑的因素。

3.缺乏“数据素养”。不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具有“数据素养”,即知道如何辨别数据,以及用数据分析来改善管理、改良教学、提升成绩[12]。但是许多教师和学生缺乏前沿认知,拒绝改变,也拒绝学习。评价活动是双线开展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其更有数据处理、分析、统计的必要。这种知识性和能力性的“数据素养”需求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更是必不可少。

四、结语

通过对体育专业技术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进行教学实践,发现该评价体系基本适合体育专业学生,并且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后续研究应根据教学平台、教师能力及教学内容等对该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歌谣.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经管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20-26.

[2]杨浩.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69-75.

[3]侯晓慧,李亚汉,郑雪峰,等.基于线上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1(01):13-17.

[4]谢毓湘,栾悉道,魏迎梅,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媒体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43(02):61-65.

[5]来阳,韩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3):164-169.

[6]万家山,陈蕾,高超,等.数据驱动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探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5):81-87+100.

[7]王静.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创新的若干思考[J].科技资讯,2017,15(02):169-170.

[8]张文波,赵利.价值冲突与回归: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1):110-112+121.

[9]李秋石,刘书臣,果蕊,等.师范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101-102.

[10]劉莹.体育传统教学评价功能及其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6(36):122-124.

[11]李逢庆,韩晓玲.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08-113.

[12]向宇宏,姚蕾.大数据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与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4):91-94+107.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