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

2021-09-22 01:34熊艾莎盛湘君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

熊艾莎 盛湘君

[摘要]终身学习时代,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是关键,资历框架与标准体系是内核,学习经历证明与终身学习档案系统为外延,质量保证机制是保障。在确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践主线的基础上,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建设主体、强化教育统筹、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路径,为搭建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服务。

[关键词]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资历框架

[作者简介]熊艾莎(1982- ),女,湖北荆州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盛湘君(1971- ),女,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浙江  义乌  3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科研项目“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D2021WY208-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8-0027-0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实现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道路。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学分银行是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学习成果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基于终身学习理念构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

一、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价值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推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实现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1.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学中,现代化主要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社会化分工为基础,二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现阶段,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特征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我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要。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总体效率,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岗位职业的细分化。由此对人才资源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岗位职业的细分化程度也就越高,就越需要社会拥有更加多元的人才结构。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典型的体制化教育,标准化、统一化、集中化是其突出特征。体制化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个体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具有趋同性,难以完全满足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用人需求。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沟通衔接,推动国民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的灵活化和多元化,为培养多样化人才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第二,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客观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从9.5年提高到11.2年。 2020年12月1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首场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年,与预定目标尚存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任务重、难度大,亟须建立普适性更强的国民教育制度和学习制度,加快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进程。作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大创新,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不仅有利于职业院校在校生灵活规划学业,获得和存储更多类型的学习成果,延长学习年限;也有利于广大社会劳动者依据自身条件参与学习,提高劳动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助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2.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关键在于促进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教育成果与学习成果的沟通衔接,而这一要求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不论是在教育价值诉求上,还是在制度建设导向上,都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主要从两个层面体现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第一,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凸显了现代教育的全民性。现代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教育体系能够向各个年龄阶段、各个学历层次的民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职业教育的全民性与基础教育的全民性有所不同,它不是向所有受教育对象传授相同的科学知识,而是面向不同的公民个体提供差异化的教育内容,如向在校生提供学历教育,向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所产生的學习成果,未来则逐步整合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以及自主学习等产生的学习成果。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通过学分银行制度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不仅能够为职业院校在校生参与社会性职业培训打开方便之门,还可以为社会劳动者进入职业院校接受正规教育开辟制度化途径,由此将显著拓宽我国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凸显现代教育的全民性。

第二,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现了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终身性要求现代教育不能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终身教育理念主张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下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纳入到统一的学习成果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推动了传统固定学习制度向弹性学习制度的转变。在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下,每位公民个体在不同时间段乃至不同年龄段所取得的学习成果都可以随时随地地依托学分银行进行认证、积累和转换,由此便构成一个“陪伴”每位公民个体人生全程的学习成果管理系统,极大地方便和鼓励了全民进行终身学习。

3.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是建立健全现代教育制度,而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又是现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能够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包含身心健康、职业生涯、人际关系、知识能力、品德修养等多个维度。当前,人类正处于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个体要在社会中赢得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就必须持续“充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持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基于公民个体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充分考虑公民不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终身性教育和学习制度。通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每位公民能够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和需要灵活地安排学习方式、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也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能够适应个体自由充分发展的现实需求。人的自由充分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基本内容。人的自由发展是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赋、特长、意愿、爱好自由选择活动领域和发展方向,而人的充分发展就是人的个性、人格、能力、创造性和独立性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强调标准化和统一化,对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就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率先打破旧体制机制的“破冰”之举,通过分割、细化学习成果管理的方式,为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奠定制度基础,为新时代实现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主线

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主线也不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应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引,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目标,遵循四个方面的实践主线:

1.关键: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是学分银行的基本功能。基于终身学习视角,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关键是建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体系。学习成果认证是依据一定的标准,鉴别、比对和确认各级各类学习成果,并将达到标准的学习成果以学分形式确定的过程。学习成果积累则是依据一定规则,将学习成果认证过程生成的标准学分及学习者学习经历等信息以学习档案的形式存储于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学习成果转换则是将存储于学分银行内的标准学分、学习经历等信息转化为学习者的资历证书等,方便学习者获取相应的社会身份、经济利益或者其他能力认证。基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和适应性的原则。科学性方面要求所建立的体系应充分反映学习成果的本质特征,契合教育和学习规律,并满足学习者的使用需求;适应性方面则要求所建立的体系能够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学习者群体的现实条件相匹配。

纵观全球已经实行学分银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在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方面主要推行四种服务模式,分别是政府主导型、联盟合作型、“政府主导—地方政府实施”型、“政府主导—行业协助”型。政府主导型服务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下属的相关机构来制定服务标准并实施监督。联盟合作型服务模式是由一个地域内的多个国家或者地区政府共同制定标准并实施。“政府主导—地方政府实施”型服务模式是由国家或者地区的中央政府制定标准,下级政府负责具体实施。“政府主导—行业协助”型服务模式是由政府主导制定开发框架,然后放权行业自行开发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并由行业组织、教育机构等主体负责实施。以上四种服务模式各有优劣,适应不同的社会治理框架和模式。经验表明,基于我国公共事务治理模式和教育体制,构建“政府主导—机构实施—行业配合”型的服务模式既能顺应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趋势,又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比较适合我国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服务模式。

2.内核:资历框架与标准体系。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是国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保障国民终身学习相关权益的重要制度设计。资历框架为学分银行建设奠定了宏观基础,在建设学分银行的过程中发挥着统领的作用,为学习者所获得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提供了制度框架、参照体系和实践通道。学分银行是资历框架运行的基本载体。资历框架建设过程中的资历等级划分,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的学分认证,都离不开标准建设,可以说标准体系也是学分银行建设运行的重要基础。从实践逻辑角度看,资历框架与标准体系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内核。因此,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要将资历框架与标准体系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一,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学分银行建设与资历框架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终身学习视野下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要将资历框架作为重要支撑。建设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相配套的資历框架要遵循整体性和协调性的原则。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已初步建立了区域性学分银行。随着区域性学分银行制度在全国逐步推广,区域性学分银行必然被并入国家学分银行。因此,建设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相配套的资历框架要基于整体性原则,全国一盘棋考量,构建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同时,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不能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相割裂,应体现出协调性,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

第二,加快完善学分标准体系建设。学分标准建设是学习成果认证得以实施的基石,直接关系着学分银行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建设职业教育学分标准体系既要充分体现权威性,又要注重科学性。职业教育学分标准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学分标准设计主体的专业性和相关标准颁布后的社会认可度两个方面。基于学分标准权威性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应由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牵头制定,同时广泛征求、充分听取各行业意见和建议。职业教育学分标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最终形成的相关标准能够反映各专业学科领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一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学习特点,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能满足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又能适应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教育与学习现状。

3.外延:学习经历证明与终身学习档案系统。学分银行建设重在学分的认证、积累和转换,但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学分银行系统不应只局限于学分管理,还应包含更加全面的学习者学习经历相关信息,为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查询学习者学习经历、为用人单位更加高效地甄选人才创造便利条件。因此,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应包含外延功能,建立学习经历证明与终身学习档案系统,适度扩展学分银行的管理功能。

第一,完善学习者的学习经历证明。学分是学习者学习经历证明的一种形式,除了学分以外,学习经历证明还包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正规教育机构出具的学历经历证明文件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完善学习者的学习经历证明,一是要较为完整地收集学习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二是要逐条收录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信息。学习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应包括学习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学历层次、联系方式等;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信息应包括学习者的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正规学习成果等,以覆盖公民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取得的学习成果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錄入及展示公民个体的学习经历证明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公共保密性原则,对相关信息划分秘密等级,高度重视、扎实做好网络环境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完善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档案系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在完善学习者学习经历证明的基础上,还需完善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档案系统。两者的区别在于学习经历证明在信息记录上重学习结果,而终身学习档案在信息记录上重学习过程。我国的国民教育与学习体系庞大复杂,除了国家教育体制内的各种证书外,还有大量不适用于也难于用证书来衡量的学习成果,如短期性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竞赛成果、实习经历等。这类学习成果对于用人单位和学习者个体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但在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学分银行建设还很难覆盖种类和形式如此繁多的学习成果。对此,应以建立学习者终身学习档案的形式,纳入上述各类非正规教育与非正规学习成果,最大程度上发挥学分银行的作用。

4.保障:质量保证机制。质量是学分银行建设的“生命线”。通过建立卓有成效的质量保证机制,确保学分银行在运行过程中输出高质量的学习成果,以获得社会的认可,进一步夯实学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在实践主线上需要始终把质量保证机制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第一,引入质量管理理念。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开展质量保证机制建设应先全面引入质量管理理念,在全体建设主体和个人头脑中树立质量管理意识。质量的首要含义是符合要求。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之初,教育行政部门就要加强培训,使参与者在思想认识层面对未达到标准、不符合要求的工作结果“零容忍”。质量保证的奥义是预防,质量管理要从源头抓起。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坚持不懈地强调培训、纪律和榜样,营造以预防为导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第二,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机制是内外统一的一整套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内部,应在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主要流程中的关键节点设置质量监督管理规范。例如,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制定完成后,还应有专业机构或者部门对学习成果认定标准进行把关,相关标准进行变更时同样要进行审定。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外部,应建立教育行政部门质量监督、学分银行质量保证委员会、行业质量监督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从内外两个方面确保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质量。

第三,建立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质量保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分银行信息反馈机制要着重完善学分银行用户使用情况、使用体验的信息收集渠道,定期调研学分银行投入运营后的行业反馈。建设学分银行持续改进机制要在信息反馈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从学分银行用户、行业企业等主体处收集来的信息,以此为依据对学分银行的功能模块、服务形式、制度流程等进行持续优化,从而不断提高学分银行的建设质量。

三、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路径

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路径既要充分反映当前学分银行利益相关主体的现实诉求,争取尽快实现学分银行建设的社会效益;又要充分尊重职业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实现学分银行现实价值和内在属性的统一。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学分银行建设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事关我国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首先要解决怎么建设以及沿着什么路线来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即学分银行建设的顶层设计问题。

第一,走依法治教的道路,完善学分银行建设的法律法规。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确定的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教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加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顶层设计,首要工作是完善学分银行建设的法律法规。加快修订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增加关于学分银行建设的指导性内容,明确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总体路线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加快立法步伐,针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需要和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出台专门法,为学分银行建设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法律依据,规范学分银行各方建设和参与主体的行为。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专门法,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结合地方行业企业、个人的学分银行使用需求,出台学分银行建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构建起从全国到地方的多级法律法规体系,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

第二,构建公民终身学习支持体系,完善学分银行配套制度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目的是建成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但仅依靠学分银行来进行学习成果管理不足以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实现。因而在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的同时,还需同步开展全社会性的学习资源建设,推动全社会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为每个公民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客观条件。一方面,凝聚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各方资源,打造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育资源平台,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教育生态,鼓励有资质、有条件的社会主体大力开展网络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和壮大多元教育主体,推动高等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社会性培训机构、教育研究机构等主体为民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畅通学习渠道,适应和满足民众的多样化、便利化学习需求。

2.明确建设主体,充分发挥各方建设主体的职责和作用。职业教育本身具有跨界属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又要惠及全民,这决定了学分银行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前文已述,比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建设学分银行服务模式的优劣,我国适宜采取“政府主导—机构实施—行业配合”型的服务模式,即由政府、教育机构、行业组织三方主体共同实施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各方主体,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和主体作用。

第一,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引导和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本质是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与学习体系,属于社会建设与公共事务治理的范畴,政府在此过程中应承担主导职责。在构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立学分银行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即明确学分银行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是滿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服务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二是统筹规划学分银行建设的资源和过程。政府作为公共事务治理的权威主体,应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制度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统筹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性培训机构、社区等社会各界的资源,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和行动,构建各主体紧密配合、协同联动、高效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的工作格局。

第二,以学校为主体,落实推进学分银行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属于教育制度建设,教育机构作为主要教育主体,应承担具体实施的主体责任。在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而职业院校又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应当以学校为主体,落实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并鼓励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和专业优势,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建言献策,参与学分银行顶层设计、建章立制、流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鼓励在校师生注册个人学习账户,体验使用学分银行各项服务,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制度、学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使之与学分银行的运作相契合。

第三,以行业为辅助,完善学分银行服务体系。职业教育是与行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离不开行业组织的参与。行业组织拥有市场信息优势,掌握着行业实践经验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参与学分银行建设。一是开发职业能力标准,为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专业标准的建设提供参照;二是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为学分银行的运作和服务提供支持;三是进行质量监督,对学分银行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反馈,促进学分银行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

3.强化教育统筹,以联盟形式推进学分银行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作为惠及全民的教育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因此,强化教育统筹,以联盟形式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不仅具有逻辑必然性,也拥有现实可行性。

第一,构建学分银行建设参与动力机制。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目的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要顺利搭建学分银行建设联盟,必须解决各方主体参与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问题,这就需要构建学分银行建设参与的动力机制。首先,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主导者,要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动力源及其作用机制,在学分银行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照顾到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其次,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学分银行建设参与激励机制,综合运用成效激励、资历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手段,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社会性培训机构等主体参与学分银行建设工作。

第二,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依托教育资源、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人力资源信息的开放共享,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增强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效率。搭建学分银行建设联盟,满足联盟成员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职业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是必由之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构建与学分银行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和制度,依托学分银行,逐步打破传统职业教育体制下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社会性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在教育功能上的界限,使它们在全民性终身学习制度体系下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职业教育资源、职业培训资源、自主学习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在资源应用上实现高度开放共享。

第三,健全学分银行建设联盟的规章制度。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联盟作为一个非营利性、非法人、行业性和开放性的合作组织,具有基本的主体属性,要确保联盟内各成员主体科学决策、依法履责、积极作为,需建立健全联盟管理和运转的规章制度。自学分银行建设联盟成立起,联盟成员就应共同拟定并签署《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合作联盟章程》,通过制度来规范联盟各成员主体的行为。在相关章程中应明确每个联盟成员的职责,并规定其履责的监督和问责办法,保障学分银行联盟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高效有序运转。

4.搭建信息平台,健全学分银行功能的服务和支持体系。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银行功能特点的学习管理模式。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推广,离不开覆盖全国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的服务网点建设,会逐步形成规模庞大、组织结构系统与海量的信息数据,因此,要实现组织整体的有效管理和信息数据的整合集中,需搭建功能完备、处理能力强大的信息平台,健全学分银行功能的服务和支持体系。

第一,准确分析学分银行的业务及平台功能需求。分析学分银行业务构成、明确平台需求是科学设计和搭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前提。从功能上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既是总部与分支机构协同开展业务处理的工作平台,也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的服务平台。由此可知,学分银行的用户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学习者、行业企业、学分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等,相应地,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业务需求主要是学分银行门户、学分管理服务平台、学分银行工作平台与学分交易平台四部分。

第二,完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和信息处理中心,构建完善的功能模块是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有效运转的基本条件。基于已有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经验和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职业教育需求,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管理、学分转换管理、终身学习档案系统、学分银行账户管理、教育资源管理、学习路径指引、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等功能模块,未来还应逐步实现与其他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如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系统、地方学分银行平台等。

第三,充分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功能特性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持续提高平台的运作效能。当前,可直接支持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的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区块链具有时序记录、集体维护、去中心化、高安全性等特点,可以为学习成果的获取和认证提供信用支持;大数据技术领域的文件存储、离线计算、资源管理、日志收集、查询分析、分布式协调服务、集群管理与监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都大有用武之地。总之,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应充分利用前沿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学分银行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效率,将学分银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最大化。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美好期待和更高要求的重要举措。建设和推广职业教育学分银行,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配合。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各利益相关主体应提高站位、凝聚共识、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学分银行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梁海蘭,赵聪,李焱.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2):19-26.

[2]杜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学习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8-07-12(7).

[3]罗皓月,李化树,王梦豪.1+X证书制度下区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构探析[J].成人教育,2020(8):72-76.

[4]郑绍红,黄贵英.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转换:由诱致性转向强制性[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50-57.

[5]李隽,郑绍红.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路径创新——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109-114.

[6]彭小慧.国家资历框架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19):20-27.

[7]张双志.“区块链+学分银行”:为终身学习赋能[J].电化教育研究,2020(7):62-68+107.

[8]覃川.1+X证书制度: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04-108.

[9]骆琼.学分银行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7(9):70-76.

[10]吴结.关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参入学分银行的时序判定[J].中国远程教育,2016(1):41-47.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