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机理研究

2021-09-22 01:34加鹏飞祁凤华黄丽颖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建党百年时代特征现代性

加鹏飞 祁凤华 黄丽颖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呈现繁荣发展局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具备内在的深刻机理:一方面,其描绘了现代性生成的历史脉络,呈现了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衍变与实践革新过程;另一方面,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党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现实折射,其发展在理论上表现为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思想成果。我国不同时期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始终秉持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特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以及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指导。

[关键词]建党百年;职业教育;现代性;思想体系;时代特征

[作者简介]加鹏飞(1979- ),男,陕西延安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在读博士;祁凤华(1977- ),女,河北承德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黄丽颖(1980-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博士。(河北  邢台  054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媒体时代‘0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效度研究”(项目编号:HB20MK023,项目主持人:祁凤华)和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工匠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0201292,项目主持人:加鹏飞)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8-0005-07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着力完成两个重要的历史任务:一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二是建设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恢复和发展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强国梦。在这个宏大的背景和前提下,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立国、强国、富民、强民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建党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不断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职业教育迎来了多次发展良机。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与专业涌现,职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稳步上升,彰显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呈现出使命变革、内涵建构的阶段性变化,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定位与理解的逐步深入,进而体现了职业教育本身深化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现代性生成:职业教育的使命变革

职业教育在内涵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技术技能或者说劳动技能,进而胜任该职业的岗位要求;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整培训,使受教育者具备终生从业的能力。但是,职业教育的功能与目的总是被一定的社会条件所制约,并且随着社会形态的更迭与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演变。而这一过程就是职业教育现代性的生成,标志着职业教育从不同时期国民教育的总体中独立出来而成为现代化所需要的专业教育体系。李金指出,职业教育现代性表征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现代职业教育形态主要特征的理论概括、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共生”①三个维度。事实上,上述职业教育的表征即说明了职业教育现代性的生成过程,即说明了职业教育自主化的过程——职业教育现代性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使命变革的到来,而最终职业教育与完整的人的教育實现了过程的融合,所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一)追根溯源,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初具雏形

中国共产党的职业教育实践可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工农群众迅速掌握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当中。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实践论》等,从现实层面论述在工农群众中普及教育的重要性,从理论层面论述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肯定了实践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教育活动,积极创办了工人夜校、农民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工农红军学校等,颁布了《女子职业学校暂行简章》,一方面指导与普及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一方面指导有利于社会生产与革命建设需要的工农实践。这是我们党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雏形,初步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职业教育,门类之众多、层次之全面、形式之多样都是史无前例的”②。

(二)更新理念,初步探索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办学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为此国家在教育层面做出了大力普及中等技术教育的战略安排。1952—1954年,国家先后颁布《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调整中等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修业年限,规定中等专业学校的修习目标,系统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同时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1966年以前的国民经济恢复建设阶段,我国较为系统地学习与吸收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着力为工业部门配套建立人才制度。从这一时期开始,部分中学向各类职业学校转型,职业学校成为我国基础学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大革命”之前,职业教育的广泛发展奠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的需要,部分民办院校得以设立,形成了对多元主体办学的初步探索,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变革。

(三)立法保障,健全职业教育规模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得到恢复发展,并且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打开局面、深化发展的重要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指导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施行,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立法保障与法律规范,并且要求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根据《职业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的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前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职业高中学校、普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与成人中专学校总数达11000多所。同时,在高中教育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导向下,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也较为迅速,体现了教育部门多层次办学的总体方针要求。不仅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规模不断增长,民办职业学校数量及在校学生规模也迅速扩大,形成了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总体来看,改革开放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对于受教育者接受现代化的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进而提升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重組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分层分类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强调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求广大教育者深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这一根本方向指引下,我国职业院校已经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本满足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与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需求。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职业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凸显类型化发展特征。同时,该方案还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目前,教育部已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表明党和国家正在逐步引导职业教育切实实现从“量”向“质”的转变。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职业教育将继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奋力谱写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时代新篇章。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职业教育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职业教育对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推动,再到改革开放以后职业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障,都充分显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建党百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源于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与使命变革,其发展的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强化使命担当、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职业教育现代性生成的过程,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自主化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地位日益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探索出一条自主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职业教育的现代形态。

二、内涵性建构: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与建设的一百年间,依据革命形势与建设发展需要,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就职业教育本身来说,围绕“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③的基本框架,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等重点任务,围绕“职业教育招生、办学、产学研融合”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最终建构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与完善的依据正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治国理政过程中所形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智慧。党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路线、目标与定位的变化,彰显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思想的不同侧重点,进而体现出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阶段性发展过程。

(一)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建设的根基期

毛泽东同志历来将职业教育(劳动教育)看作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对受教育者的头脑改造,增进了受教育者的劳动阶级意识;另一方面形成了全民职业教育的图景,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恢复,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职业教育的实践功能。第二,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工农阶级的职业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群众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职业水平发展有限,不利于社会主义工农业大生产的进行。对此,毛泽东同志主张大力开办工农学校,在工厂中培养优秀技术人才,在农村劳动中推广现代技术,并通过开设工农中学速成班的形式提升工农群众的学历水平。第三,毛泽东同志坚持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理想状态与最高目标。毛泽东同志要求在教育中“学工、学农、学军——以学为主”,但仍要“兼学别样”,既批判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又主张在社会主义劳动实践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建设的起点期

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的事业全局出发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因此,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且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④,以期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方针提供人才支撑。第一,邓小平同志要求广大领导干部重视学校教育,再次强调生产劳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第二,邓小平同志强调职业教育要有质量,教师教学要有质量,学生上课要有质量,学校办学既要有质量又要有特色。第三,邓小平同志要求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的比例,优化整体的办学结构,提高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进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此外,邓小平同志还要求培养选拔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在他的倡导下,众多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工科人才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建设的动力期

江泽民同志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第一,江泽民同志签署颁布《职业教育法》,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法律地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框架。第二,江泽民同志强调“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是一篇大文章”,要求各地各部门狠抓十年、二十年,由此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第三,江泽民同志提出要积极创新,以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外,“人人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⑤作为江泽民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既彰显了这一时期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也契合了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四)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建设的发展期

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第一,胡锦涛同志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能仅仅把职业教育看作普通教育的补充,把职业教育窄化为技能培训,而必须把职业教育看作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立的教育体系。第二,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职业教育办成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第三,胡锦涛同志赋予职业教育人本内涵观,具体包括人才观、层次观和内容观,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業绩作为人才的衡量与评价标准,把职业教育广义地定义为教育与培训的总称并分为不同的层次,把职业教育中的学技与求知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成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人民终身学习需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⑥,进而使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跃上了新的高度。

(五)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建设的成熟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推向了全新时期。第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和治理职业教育的方式与水平,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建设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配套的职业教育体系。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地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⑦。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求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普融通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贡献度也进一步凸显。

三、主线性回顾: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职业教育理念、思想与方针既是一个历史性的、阶段性的、过程性的产物,也是一个呈现完备的路线和清晰的目标的整体。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从属于教育的总体系,只是在某个阶段内生产劳动的地位被着重提升;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内越来越具有独立自主的地位,尤其是缘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本身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无论在党的思想体系中还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都被赋予了时代性重任。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由于不同发展时期战略目标的不同,职业教育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与特殊性。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始终秉持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特征,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一)教育宗旨具备人民性特征

职业教育的特征本质上关系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进而明确了为人民创办现代化教育的总方针。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不仅培养了一批战时需要的技术人才,而且使职业教育成为革命历史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保障社会主义大生产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秩序,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性人才,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术支撑,并且以大国工匠的擘画为蓝本,创新纵深层次的职业教育探索路径与面向人民群众的职业发展路径。职业教育使劳动人民获得了基本的生产技能与生存本领,是一种关系到切实的生产活动的类型教育。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批判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的追求,又使职业教育逐步摆脱类型教育的藩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第一功能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进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服务,因此人民性特征是我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时代特征。

(二)体系建设具备实践性特征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真理的标准不是以理论本身为依据的,而是以实践为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源于对国家生产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根源于对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反思。我国的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为革命的实践服务、为生产恢复建设的实践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服务等几个重要的实践阶段。从现实生产状况来看,每个阶段又面临着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员需求不同的实际状况,因而需要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职业教育产业模式和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摸索中前进,探索了工农学校、技术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性实践经验,不断建立与完善了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职业教育建设路径时,仍要兼顾社会公平与市场规律。事实上,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涉及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改革实践,还涉及更广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发展背景。另外,中国共产党也在摸索一条立德树人(德育)与职业技能(能育)相结合的教育实践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完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进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践是思想理论的来源,而思想理论又反作用于实践,促进其发展,因此保证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三)宏观规划具备科学性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整套的科学教育体系,建构的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模型。这一科学体系围绕师资培育、教育质量、政策配套、办学模式、证书体系等,形成了完备的生態链条。同时,党的职业教育思想也是在科学解答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学者指出:“阐明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本质属性和独特规律,明晰职业教育所具有的根本性特征是现代职业教育何以能成为一种教育类型继续发展的重要前提。”⑧而党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正是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本质属性和独特规律所做出的科学概括,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是什么和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怎么办”的问题。在新时代,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理念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不仅是在理念层面,而且将在实践层面逐步上升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职普融通是基于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和国家建设人才需求的科学定位,不断树立科学思维,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成为现阶段各级政府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向。职业教育同时要面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适宜多个层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必然成为党和国家职业教育宏观规划的长期命题。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不仅是教育层面的宏观规划,更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规划,需要一套完备的科学支持系统。

(四)发展方向具备创新性特征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期,创新一直是职业教育体系嬗变的重要主题。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围绕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办学方式、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实现了路径与方法的创新,进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型。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等,更是体现了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创新与拓展。职业教育在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重点在助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优化上着力,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所作为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产学研的对接、提质与扩容。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需要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技术加速更迭的挑战,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且进行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提升急需大量的创新型技术人才,要求党领导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创新为重要衡量标准与价值指向。在此基础上,当前与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大国工匠培养的方针,不断提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要跟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夯实创新的基础。创新使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向高层次、高质量的层级过渡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因而创新性特征是建党百年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底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十四五”,党中央明确要求加快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双循环”为支撑的发展格局,这既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抓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发展机遇,做好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要紧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以网络化、数字化打造高水准的人才培养系统与管理模式;要加快培养与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学校师资队伍,加大办学投入和研发投入,完善校企合作;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与优化办学方式和办学结构,明确人才培养的着力方向;要到国内和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地区学习经验,开发自身标准,建构自身特色,真正走出一条方向明确、形式灵活、特色发展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注释]

①李金.职业教育的现代性意蕴及其应然趋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9(25):6.

②徐家林,陈鸣鸣.毛泽东职业教育思想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2.

③和震,刘云波,魏明,等.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36.

④周华银,周小雪.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10(3):159.

⑤胡娜,马俊.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历史贡献[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31.

⑥周明星,刘晓,王良,等.中国四代领导人职业教育思想初探[J].职教论坛,2008(13):63.

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51.

⑧匡瑛,李琪,井文,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其与普通教育“双轨制”“双通制”体系构建[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28.

猜你喜欢
建党百年时代特征现代性
全媒体时代报纸新闻写作的困境及优化路径探析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重构现代性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现代中国出版精神述论及启示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