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策略探析

2021-09-17 08:18陆萍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策略高中历史

陆萍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和背诵,此时学生如果只是凭借教师传统形式的课堂讲解来进行学习和记忆,无法对学生高中历史的学习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形式为主动的自主学习形式,才能对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新课改下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統科学的阐释,重点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析,从而促进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1)15-090

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各地高考题目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对于教材的依赖越来越低,在此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学科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背离的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把教师放到了教学工作的主体位置,无法培养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为了更好地研究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故本文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希望可以为高中学段的历史学科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改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方式是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中一种和接受学习方式相对应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并且结合学科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身的知识需求,来自主地对学习的内容、时间、方式和目标进行选择和统筹安排。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以便能够及时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高中历史因为学科的特殊性,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1.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为了应对考试广大教师及学生只是单纯地注重知识的记忆,对于历史学科文化素养的培养极度欠缺。这样培养出来学生的认知及能力无法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使广大的高中生最终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传统的教学形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从而影响整个历史学科教学的教学效果。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其教育理念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最终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各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原来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改变为学生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这样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对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2.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储备的要求也相对的不断提高,而仅仅依靠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必然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此在步入社会之后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早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保罗.朗格朗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地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此来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时之功,它对学生整个求学期间乃至步入社会之后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把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受历史学科特点及其课程设置的影响,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历史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外语主要学科,历史学科的课时设置较少。而且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一位教师兼任多个教学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就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机会较少,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故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每一次和学生交流的机会,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以朋友的身份和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真正做到和学生心理相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其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历史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以及辩证逻辑思维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枯燥的讲授式教学形式仍然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历史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形象直观、模像直观或者语言直观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感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视频或者在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具有代表性的机器模型,如:珍妮纺纱机。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广大的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良好的形象性、直观性和参与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生动有趣的导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情绪情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表演情境以及实物情境等,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知识和探究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激趣的形式来导入:有这样一本书;问世170多年;被翻译为200多种语言;有1000多个版本;在同类著作中稳居世界第一。给同学们设置提示问题,来引出《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同时,在进行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知识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的扮演的形式,分别对法国、英国和德国的社会背景进行独白表演。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太过繁琐,情境创设过于简单,会使得情境创设成为鸡肋,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情境创设太过复杂,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畏惧心理,同样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引发学生积极探讨研究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考试作为一项普遍的检测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方式,是教师用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的在考试过程中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统编教材为例,其编写思路注重史论结合,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和评判中。这就对学生的自主探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及不断的自我建构是其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研讨和探索,教会学生利用多种学习策略进行知识的组织和建构。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统编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课堂教学中,其课标要求是了解我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对中央集权下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我国古典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和特点,这也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作为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架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来不断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还教会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对以后的历史学科学习及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

4.巧妙利用教学评价,提升学生自信心

在高中学段的历史教学中,要充分的尊重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内心渴望被认可。其自主及独立人格充分发展,希望能够摆脱教师及家长的监管和束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空前的关注。结合高中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认可和鼓励,是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不断的获得自信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及探讨,教师要积极的倾听,及时进行反馈并结合有效的教学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进行高中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几个主要问题的形式,来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和整理,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要做到利用教学评价来提升学生自信心,首先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并且能够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其次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反馈,做出教学评价,并且以鼓励和指导为主。最后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总结归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信心。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一定要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一定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及表现进行反馈,而且教学评价的内容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进行,不能面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评价,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但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 叶剑.基于高中历史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7.

[2]禹果.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有效性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策略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化培养
中职市场营销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Learner Autonomy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FL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