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东阳,吴雪燕,周素芳,张芳,周意园*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微生态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eholesta sis of pregnancy,ICP)主要表现在妊娠中晚期发生的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以皮肤瘙痒、黄疸症状为主,多伴有肝损害,目前针对ICP的具体发病机制还尚未明确,临床认为可能与遗传、代谢紊乱、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免疫机制等有关[1-2]。熊去氧胆酸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常用西药,具有抑制疏导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性的作用[3]。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发生由于患者阴血不足,血虚生风,伴有情绪不定、饮食不当阻湿浊症状,茵陈蒿汤在中医理论中主治为湿热型黄疸,并取得治疗效果[4-5]。本文通过茵陈蒿汤治疗ICP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125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各65、60例,两组患者年龄为22~40岁,平均(35.6±4.1)岁;孕周27~39周,平均(36.5±3.3)周,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诊断标准:经临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导》诊断标准证实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纳入标准:(1)年龄20~40岁;(2)孕周24~39周;(3)单胎妊娠;(4)符合ICP诊断标准;(5)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重大的基础性疾病;(2)有精神异常病史;
剔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2)患者依从性差;
中止标准:服药过程中产生重大副作用危害生命。
两组患者均定期产检、电子胎心监护,对照组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Losan Pharma GmbH(德国);批准文号:H20181059;250mg×25s]治疗,每次250mg,每日3次;实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茵陈蒿汤药方:茵陈(15g)、山梔(10g)、黄苓(10g)、丹参(12g)、茯苓及陈皮(12g)、甘草(5g)配方用水煎取汁至100mL,每日1剂,分成2次温服,一个疗程为5d,两组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制定至2~3个疗程。
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症状恢复情况判定,无临床症状且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较少且血生化指标有所降低为有效,无效则说明以上均不达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妊娠结局从新生儿分娩情况及产妇分娩羊水症状,新生儿分娩情况采用Apgar评分决定新生儿分娩情况,从肤色、心率、反射、肌张力及呼吸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将羊水污染严重由轻到重分为0级~Ⅲ级,以羊水污染Ⅰ、Ⅱ级发生率进行评估;皮肤瘙痒根据患者症状程度伴有皮损症状分为0~5级,无瘙痒至剧烈瘙痒,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瘙痒程度越严重;肝功能指标以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及胆汁酸为主,血清IL-31水平以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IL-31水平。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表3。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n(%)]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皮肤瘙痒结果(分,±s)/[n(%)]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皮肤瘙痒结果(分,±s)/[n(%)]
组别 例数 新生儿分娩情况 羊水污染率 皮肤瘙痒实验组 60 2.59±0.23 10(16.67) 0.9±0.34对照组 65 3.76±0.42 28(43.08) 1.6±0.25 t/χ2 19.512 10.285 13.025 P 0.001 0.002 0.001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IL-30水平结果(±s)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IL-30水平结果(±s)
组别 时间 实验组(n=60) 对照组(n=65) t P AST(U/L) 治疗前 41.86±6.26 41.74±5.48 0.114 0.909治疗后 8.41±2.31 19.28±3.34 21.295 0.001 ALT(U/L) 治疗前 109.53±0.82 110.62±4.57 1.89 0.063治疗后 10.28±4.27 35.16±3.19 36.666 0.001胆汁酸(mmol/L) 治疗前 55.81±2.24 55.74±2.15 0.178 0.859治疗后 10.53±3.12 21.42±2.30 22.063 0.001 IL-31 治疗前 10.89±2.16 11.15±1.42 0.788 0.433治疗后 2.56±1.48 4.28±0.35 8.778 0.00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根据其症状可将其归属为黄疸,患者肝胆经脉,瘀阻不畅,至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治则以疏肝理气、利胆退黄为主[6]。本次实践中茵陈具有清热利湿及退黄功效,茯苓可解毒除湿,健脾益气,黄苓和山梔可发挥抗炎、清热消肿、镇静及补肾安胎的效果,经药方多种配方煎熬后,有效达到保肝利胆、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和退黄安胎之效[7-8]。
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分娩结局、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治疗方式起到一定效果,通过降低肝浓度,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促进患者顺利分娩,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率,保证胎儿生命安全性。IL-31作为新型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抗原提呈作用降低炎性因子,显著控制患者皮肤瘙痒发展,其价值较高[9]。本次实践中,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IL-3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践通过熊去氧胆酸结合茵陈蒿汤治疗后,患者IL-31水平有所改善,减少其炎症因子水平,有效地抑制患者皮肤瘙痒情况[10]。若患者体内免疫失衡会损伤患者肝细胞免疫功能,说明IL-31可作为治疗指标,但IL-31具有双重作用,因患者疾病不同症状,其发病机制也不同,同时IL-31的改善影响患者皮肤瘙痒情况,因此IL-31可作为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新指标,但由于IL-31与其他细胞因子之间的研究较少,因此临床应多研究此方面的知识,保证临床医师可及时为患者作出诊治方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