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职散文教学策略探索

2021-09-15 01:50谢筱翠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比较阅读中职语文

【摘 要】本文以《月是故乡明》和《家园落日》比较阅读为例,阐述在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并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论述具体做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 核心素养 散文教学 比较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四个维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教师要高度关注的教学关键点,它激励着教师去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精彩高效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而语文学科对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但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情感互动、沟通交流、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

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从语言理解与运用开始,在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发现美和鉴赏美,在美的感受中提升审美的能力,再通过传承与参与传统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散文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学体裁,本文将以对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与莫怀威《家园落日》的比较阅读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口,探索在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挖掘和拓展题解的教学价值,促进语言理解与运用

课文标题虽然字数不多,但能统领全文,是作者精心凝练的结晶,是文章的“窗户”,题目是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高度凝练,往往暗含文章的线索。做好题解,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方向,还能使教学指向更明确,免于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因此,挖掘并拓展题解的教学价值,落实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将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事半功倍之效。通过语言的品味、咀嚼、玩味,感知语言的情味与意蕴,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表达的贴切感、得体感,从而真正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学习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一课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哪首诗?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诗文加以解读。”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做补充说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杜甫历经安史之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艰辛困顿,家愁国难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月是故乡明明明是写景,但诗人笔下呈现的却不完全是客观景物,而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和感受的景物。明月,普天共有,本无差别,诗人却偏说家乡的明月最美、最明亮、最耀眼。我们要准确体味诗人的情感。在别人眼里,那一轮月亮似乎与别处没有什么区别,但在作者眼里,故乡是他最初生活的地方,当然也是饱含感情、魂牵梦绕的地方,所以故乡的月亮是最明亮、最耀眼的。正是由于诗人对故乡赋予了特别的感情,在颠沛流离、备尝艰辛之时,故乡的明月最亮、最明,也最令人心驰神往。”

在学习莫怀威《家园落日》一文时,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查反馈,笔者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标题:《家园落日》主要是围绕“家园”还是围绕“落日”来写的呢?这看似个简单的问题,学生要阅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准确回答。从文章看,“落日”是文章写作线索,莫怀威爱“家园落日”的本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浓重笔墨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因为这些景物承载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

对家园的热爱、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永难割舍的情感,这也是笔者把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的原因。“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它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石,其他素养的培养与之相融合,才能得到更好地落实和提升。通过对两篇文章进行题解的对比,落实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精心设置并解决问题,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要从搜集学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加以落实。问题是教学的先导,思维培养应从问题开始。为了搞清学生学情,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这两篇课文中最想解决的问题、最疑惑不解的问题。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文本深刻内涵,通过精心设置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有效训练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

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将《月是故乡明》和《家园落日》这两篇文章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比较。

《月是故乡明》和《家园落日》这两篇文章是如何选材的?请同学们从选材上做分析。《月是故乡明》从月亮、小山、水、山水、他乡的月、家乡的月等多种景物落笔。《家园落日》从家乡落日的位置、落日颜色、落日声势,构成家园落日的美丽画面进行生动描写。这样选材的共同之处是:选择具体而生动的景物作为情感载体,根据情感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对景物进行生动描写。

《月是故乡明》和《家园落日》描绘了哪些生动画面?请用一组短语表达。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概括能力。《月是故乡明》六幅画面: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通过画面表达作者乐此不疲、盼望、顾而乐之、乐不可支的心情。《家园落日》呈现不同风格的落日:浩瀚戈壁落日、茫茫云海落日、辽阔平原落日、宽阔大海落日、美丽家园落日。

《月是故乡明》和《家园落日》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把浓烈感情推向高潮?通过这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提升。《月是故乡明》从济南月亮到北京燕园的月亮,乃至三十多個国家的月亮,要评说它的美,都不会比家乡的苇坑逊色,但在作者眼里,哪里的月都无法和故乡的月亮比,将作者情感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家园落日》作者从“我想起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一句导入,也是直抒对家园落日的喜爱,显得自然、从容。以家园落日蓄势、做铺垫,通过反差的映衬,营造了浓浓的抒情氛围,突出对家园落日的深深依恋(眷恋)之情。

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最终将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逐步引向更高的层次,由此落实对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引导与实践,促进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中要通过挖掘文本美的元素,充分体验作品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进而领悟作品的情感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品位,有效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而为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则需要让语文与生活之间构建起联系,将实践创新活动融入教学中,精心设置情境进行审美创造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最能体现区域文化和特色的载体来完成写作,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提升领悟生活的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力。

引导学生鉴赏《月是故乡明》的美,教师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说说你感受到的美”。学生纷纷说出:这篇文章语言清丽优美、意境幽远、意蕴无穷。文章通过童年月下趣事的追忆,通过世界各地美轮美奂的月亮与故乡美景对比,意蕴韵远,让人难以忘怀,浓浓思乡情怀跃然纸上。《家园落日》引导学生做“落日”意象鉴赏,通过描写家乡落日旖旎、柔和、善变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家园落日深切的喜爱。作者见过浩瀚的戈壁落日,见过茫茫的云海落日,见过辽阔的平原落日,但那些地方的落日都无法带来强烈的视觉沖击和撼人心魄的审美体验。而家园落日就不同了,因为家园情感特殊,这落日如此与众不同,无法取代。利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学生思维发散、活跃,随口飚出的金句获得了阵阵掌声,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得以落实。

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引导学生寻找最能表现柳州文化和特色的载体。学生纷纷提到柳州的桥梁、柳江河、螺蛳粉、满城的紫荆花等。柳州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因此,笔者与学生讨论拟定作文题“桥是故乡美”;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地表水质状况排名,柳州夺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拟写作文“水(河)是故乡的清”;柳州满城的紫荆花引来各方来客驻足观赏,拟写“满城怒放的紫荆花”;螺蛳粉已是柳州市亮眼的名片,拟写“螺蛳粉—— 家乡的味道”。让学生完成作文来检验教学的效果,让审美的创作训练得以落实。

四、利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文化传承意识

文化传承与参与,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在教学中深植爱家乡、爱国的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捕捉文化的元素,让学生在感受、领悟、品味、体悟、探究和运用等活动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滋养,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精神成长,继而自然而然地传承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环境下,各国文化交流与交融更加广泛与深入,语文教学更需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国人素有热爱家乡、眷恋故土的情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水是家乡甜,人是故乡亲”,都是人们对故乡独特的情感告白,这是人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朴素情怀。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体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深植于他们的心中。在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参与能力时,选取学生以柳州的桥梁、柳江河、紫荆花、螺蛳粉等题材完成的作文,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谈谈作文的构思,并投屏亮出作文的出彩之处。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获得家乡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作文的分享与互评中对其中的文化元素产生共鸣。笔者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提议学生通过修改、补充和完善作文,以更好地宣传柳州,让柳州的亮丽景观和特色小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该环节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文化的传承与参与得到很好落实。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既是应该秉持的原则,也是光荣的使命。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空洞的,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摸索出更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与推进,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促使学生提升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以美启美:追求语文教学审美诸元的共生——谈谈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19(3).

[2]燕淑梅.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对比阅读为例[J].职业技术,2019(18).

【作者简介】谢筱翠(1972— ),女,汉族,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责编 施 木)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比较阅读中职语文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