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把内容繁多的“学习任务群”真正落到实处,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对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课例分析,对“学习任務群”落地教学提出三点建议:情境设置宜真实,活动设计应巧妙,任务达成应高效。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语文学习任务群 优秀课例 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即“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心甘情愿地,钻进其中干一件事”(张克中),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2020年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课例分析如下。
一、情境设置宜真实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2]情境设置如若太过虚拟,脱离实际,也就失去了意义。情景真实、有意义才能调动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比如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张进老师执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她的情境是这样设计的:
今年是契诃夫诞辰160周年,校文学社近期将举行契诃夫小说课本剧展演活动,已向全校发出参与邀请。各班情绪高涨,我们班准备表演契诃夫的经典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
班级目标是拿下“最佳表演奖”,剧组已经成立,演员已经到位,但是 ……
这里“契诃夫诞辰160周年”是真实的,“校文学社近期将举行契诃夫小说课本剧展演活动”“我们班准备表演契诃夫的经典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未来完全可能发生的,是一种虚拟的真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而后面“班级目标是拿下‘最佳表演奖”必然会调动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最后“剧组已经成立,演员已经到位,但是 ……”设下了一个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迫切地想知道遇到了怎样的难题,接下来需要干什么。这样,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其实,情境是要贯穿课堂始终的,不能只是盖个帽子,穿个袜子,油水分离。这一点,张进老师是熟谙的,且看她接下来的设计:
海报组正在为设计发愁……
活动一:请为前期使用的宣传海报设计别里科夫的形象,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请帮助海报组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拟写副标题,进一步注解人物特征,并说明理由。
剧组争论仍在进行中……
活动三:部分成员因临近元旦,想迎合节日氛围,把故事结尾改成美满结局——别里科夫不死,全城都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有的人则坚持保留悲剧结局。请大家帮忙分析能不能改。
“海报组正在为设计发愁”是一个小情境,统领两个活动任务,即“设计别里科夫的形象”“拟写副标题”,这是班级课本剧表演的预热,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宣传工作,而内容指向的恰恰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鉴赏,既没有脱离前面的大情境,又扣住了学习目标,可谓匠心独运。“剧组争论仍在进行中”,这又是一个紧承前面大情境的小情境,引出了另一个活动任务——“请大家帮忙分析能不能把故事结尾改成美满结局”,内容指向的是小说的情节,需要结合人物、环境、主题乃至悲剧和喜剧的艺术效果进行综合性探究,看似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披上了真实的情境的外衣之后,便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发言的欲望和热情,这是非情境教学所不能比拟的效果。
二、活动设计应巧妙
活动任务安排要体现合理性、层次性、递进性,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例如无锡市宜兴中学邵然老师执教的《变形记》的活动任务设计:
情境任务:见上文
提问:一本书的封面设计,需要考虑哪些要素?
此处问题的设计,是由“封面设计”这个大情境任务向具体的活动小任务的过渡,是任务的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是由浅入深的思维导向,学生不难想到:色彩和图案。
活动一:定小说基调,着我之色彩
请你结合《变形记》的内容,说说你心中认可的色彩方案,并说出理由。
色彩相对于图案来说就简单一点,所以“色彩方案”就放在了前面。色彩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倾向,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应该能够感知整篇小说的情感基调,当然也可以有个性化的解读。但是,这一步的处理,是由抽象到形象的过渡,学生能否一下领悟,将情感与色彩对应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呢?在学生思考、探讨之后,邵然老师适时出示了当前比较畅销的4种版本的封面色彩,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此时,效果就出现了,来看一段实录吧!
生1:阴暗的基调
生2:黑白,尽管主人公心里是沉重的、压抑的、阴暗的,但是对生活的还是有信念的、有希望的。
生3:黑色,孤独感、沉重感。
生4:蓝色,小说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生5:鲜红色,根据文章几处细节描写。
生6:渐变的色彩,小说给人以窒息的感觉。
这个活动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师的科学预判和教学艺术,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活动二:探文本深度,绘我之图案
请结合文本内容,为《变形记》绘制你心中的图案(元素),说出你的设计意图。
绘制图案(元素)的前提是深挖文本,要挖到文本中最具形象性、代表性、象征性的人、事、物,并理解其代表的深刻内涵或寓意。这是第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要把自我对文本的解读用形象的元素绘制出来,这既是对学生阅读的检测,也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检验和历练。这是第二步,走出文本。最后,还要对自我设计图案进行解读,阐述设计理由,这是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是第三步,回归文本。此处看似一个任务,但内中自有玄机,暗含三个环节,可谓环环相扣,再来看看学生的精彩表现吧!
生1:趴在自己做的镜框上面,艺术的象征,保护他最后一件艺术品,体现它的人性。
生2:卧室:大衣、橱柜、床、镜框,交代背景、生活环境,体现他热爱生活。
生3:一只腳踩在一只甲虫上。
生4:展示图案:半个黑色甲虫与半个白色人形,黑与白象征着矛盾。
生5:金属光泽的齿轮,突出格里高尔的无力感。
活动三:写腰封文案,评我之文字
如果要为《变形记》腰封写一个文案,用一句话或几个短语推荐文本,你们小组决定写什么?
如果说设计封面图案是一个深挖文本和形象再现文本的过程,那么设计腰封就是一个压缩文本和升华文本的过程。需要学生建立在对文本内容深度解读,对小说人物形象全面把握,对小说主题深刻领悟的基础之上。检验的是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富有深度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假如没有前面两个活动任务的铺垫,这一环节很难出色地完成。妙就妙在,三个活动环节,逐层深入,步步为营,有时“山重水复”,有时“柳暗花明”。有学生写道:
生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生2:是我不像人,还是我不够像虫。
生3:人成了虫,自由成了孤独。
三、任务达成应高效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活动任务能否有效达成。而判断任务达成度高低的标准似乎还比较模糊,但我以为课堂是否生态化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是课堂生态的三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两大主体,担负不同的教学主体角色”[3],因而课堂生态的优劣关键看教师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优秀的课堂生态,不应是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学习任务进行简单的一问一答,也不是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粗浅交流、探究,而应当是学生经过独立的深度思考后,与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的多边式、网状式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教师的功能不能是笼统的评价:对或不对;也不能是清一色的肯定甚至“吹捧”,诸如:很好、很棒、很出色、很精彩;而应是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升华和中肯的评价,与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和共生、思维的碰撞和交锋。我们来看一段课堂实录:
活动:请帮助海报组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拟写副标题,进一步注解人物特征,并说明理由。
教师提醒,首先要干嘛?
生1:列出人物特征,展开联想,加工锤炼语言。
教师点评、提示:人物特征如何归纳?从其他人的视角来看别里科夫是什么样子?我眼中的别里科夫是什么样子呢?
生2:保守、害怕变革、多疑、谨慎,结合文本分析。
教师点评:你能从语言、动作分析人物特征,这个角度很好!
师:如果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你会对别里科夫给予怎样的评价?
生5:苦瓜脸,厌恶、可恨!
师:是不是只是可恨?
生6: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也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是一个被整个社会所排斥的人。
师:是不是仅仅因为社会排斥了他?
生7:是他排斥了社会。
生8:彩色世界里的黑白,汪曾祺说过“总有些人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生9:坏死在茧子里的思想,因为别里科夫容易让我想起在茧子里面已经死去的毛毛虫。
生10: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是张进老师执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一段实录,很欣喜,看到了宜兴中学学生课堂上精彩纷呈的表现,看到了教师循循善诱、步步紧逼、与生共舞的姿态,看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相生的课堂生态。
总之,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须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相信,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在语文教研专家的指导下,在众多一线语文教育同仁的共同实践和探索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一枝独秀”的传统课堂模式已经进入了枯死的冬天,等待我们的必将是“百花齐放”的新课堂模式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赵福楼.聚焦于“情境”与“活动”——谈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9(4).
[3]徐慧敏,曹辉. 课堂生态的内涵,功能与特征[J].教学与管理,2015(7):7-9.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办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微专题教学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b/2020/02/192。】
作者简介:曹全吉(1978.02-),男,汉族,江苏邳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