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显培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其他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概述
在小学的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理解不佳,影响学生对后续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学方式落后也是重要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就会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就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教学要点
(一)问题设置
由于大部分的数学概念都比较难以理解,学生不可能通过一节课就完全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一些較难的知识点,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对这些重难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在学习《时间的计算》中,很多学生都分不清时刻和时间段,如果学生分不清两者,会让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弄混,无法计算时间,这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给学生提问:“大家知道时刻是个什么概念吗?”“时刻和时间段之间有什么差异?”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先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清,让学生知道时刻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一般为几点几分,而时间段是一个时间长度,一般都是多少分钟、多少小时或者多少小时多少分钟这样的形式表达,这样在学习时间的计算中会更加容易。
(二)设置有趣的情境
数学的课程内容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不容易,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不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情境最好能够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注重课后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可能一下子就吸收和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联系,让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这样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情况进行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做到寓教于乐。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罗青.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 数码设计(上),2019(08):74.
[2]马晓花,高金秀.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 好日子,2019(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