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山西加快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指导和宏伟擘画。“十四五”时期,山西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时代感,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蹚新路出雏型提供坚强的思想理论指导;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山西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蹚新路出雏型筑牢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蹚新路出锥型提供坚实的基础动力保障。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科技转化;数字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1-0094-07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这既是对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山西加快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指导和宏伟擘画。山西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正逢其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好时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严格按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战略要求,真正把“三新一高一改革”落实到各领域各行业,增强紧迫感,强化使命感,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就一定能够“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十五五”基本转型、“十六五”全面转型,使山西人民能够在追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体验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时代感,为经济转型蹚新路出雏型提供坚强的思想理论指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擘画和行动指南。《建议》指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要求、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的国情和世情,更是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客观现实做出的战略决定。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高标准的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发展质量问题、提高效益效率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把实现高质量、高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在各行各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真正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五位一体”、相互促进。“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都特别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一定要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这为我们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理论指导,不仅在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理论上指明了方向,而且在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上也指明了道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统筹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一定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远的导向。新发展理念的确立,体现了我们党善于在发展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的优良传统,是对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根本路径和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提升、不断深化,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发展的目标、方式、路经和着力点是什么,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也体现了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促进、有机衔接。
对于山西来说,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要把新发展理念深深地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贯彻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新发展理念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贯通、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要深刻理解把握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质,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的经济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真正体现和运用在各项工作中,这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于变局中开新局、主动应对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战略选择。
第二,必须全面理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实在在地贯穿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条件、目的以及发展的格局变化等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未来5年到10年正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关键时间期,这是由山西正处在资源型经济从成熟期到衰退期的演变阶段的特征决定的。适应进入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我们一定要真正把握好这一演变时机,这正是解决好山西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的有利时机,必须毫不动摇地把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问题和矛盾作为重点突破口,抢抓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深入系统地实施深层次的制度性、体制性、重塑性改革,为奋力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制度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义。一是要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是恰恰说明我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以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和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要求的新阶段。二是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集约化发展阶段,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阶段。长期以来,那种单纯依靠要素投入、高耗资源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那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牺牲生态环境的做法也已经不合时宜。三是要清醒把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高质量发展的高要求和高标准。过去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些过去勉强能够支撑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已经难以满足和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要求了。四是要科学地处理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辩证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二者统一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领域、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的互为因果关系、逻辑起点和目标结果。五是要清醒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各行各业都应该有高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形成全社会的一致共识和行动。
因此,在整个“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们都要把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部署领会好、贯彻好、发挥好,这是由我们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历史使命决定的。首先,要解决好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优不优”“强不强”的发展问题,必须在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大两方面同步发力,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其次,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的关系。加快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良性促进的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发挥我国统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次,要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国内乃至国际重大风险。“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也是各类风险易发多发阶段。高质量发展对应的是低风险隐患,低质量、粗放发展对应的则是高风险隐患,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战略的长远的部署和规划,这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发展质量不高,往往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不断产生和积累风险隐患,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经济社会有效抵御化解各种矛盾冲击的能力和韧性。
第三,坚持推进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实现经济转型蹚新路出雏型,必须做好路径选择。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必须要从战略思维、政策制度和顶层设计上,弄清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路径、发展优势是什么、在哪里,一定要立足于山西发展的优势和先天条件,加快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现代化改造。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以“点”的重点突破、以“链”的动态关联、以“面”的整体推进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发展思路和制度安排,推动和超越具有优势的“内生主导型”和“外向依赖型”两种模式的有效延伸和突破,探索走向“个体颠覆式”“阶段跨越型”的发展道路。无论是跨越、传承还是创新,都必须发挥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促进作用,处理好经济制度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更快地释放社会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在具体工作中,要真正弄明白我们的着眼点到底是什么,落脚点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积极主动地融入等问题,既要向上顺应国家大趋势,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总体战略布局,又能向内契合山西的自身实际和现实条件及要求,精准靶向山西发展的“命脉”,瞄准当前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痛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应对之策,优化发展思路,扎实推进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如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落实好“在转型发展中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指示和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机遇和历史挑战。为此,我们必须以《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为统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结合山西的现状和现实、自身优势和不足,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在思想上坚定蹚新路的决心和信心,在实践上找准突破口和重要路径,明确定位如何“率先”、怎样“率先”,什么是新路,怎样才算蹚新路,战略性选择在哪里,标志是什么,抓手是什么,阶段性目标是什么,等等。山西“十四五”规划建议,把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方面的突破性发展作为实现蹚新路出雏型的方向目标、路径要求和战略举措,作为紧跟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先行布局发展未来产业,这为我们的发展规定了路线图、效果图、任务书、时间表。山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真正把各行各业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着力点,都集中到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方针上来,统一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要求上来,把“四为四高两同步”和“六新”发展目标逐项分解到各部门、企业和各级领导者身上,通过细化各行业和各领域的任务要求,理清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以清单化方式形成制度举措,做到行行心中有数,条条手中有策,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上下同心、干群同愿,形成合力奋进的磅礴伟力。
二、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山西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为经济转型蹚新路出雏型筑牢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变化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供给与需求两侧面临的主要矛盾,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着力点进行的重大变革和适时调整的重大举措,具有开创性、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是实现创新引领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现实选择和治本良方。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决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实践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基于以更好地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提高我国的产业供给能力和水平为先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的经济思想和供需理论。它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体现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体现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各自职能作用和关系更好结合的“复式”发展理念;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体现了用改革的办法,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迅速成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在整个“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方面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布局再造。一方面,有些行业产能仍然过剩,重复建设、同质化结构依然严重;另一方面,发展急需大量的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等,自我供给能力不足,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因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的质和量。从外部环境看,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全球经济结构、经贸体系也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交流交往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部分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一些中低端制造业向要素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迁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在经历着新的调整和重塑。在这个“大变局”下,我们更加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并及时兼顾需求侧需要,主动识变、科学应变,寻求适应全球产业链供给与需求的新目标新定位,培育和形成具有较强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巩固壮大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作用。
第二,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仍然突出,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的存量矛盾和增量问题,导致了实体经济结构供需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主次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纽带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和消费升级的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但是,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扩大与升级总是在不断的相互交织中调整变化的,不会自然而然地达到,主要问题仍是总需求不足,单纯依靠刺激需求难以解决结构性矛盾。从需求方面讲,要促进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必须要扩大就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供给方面讲,要提高消费升级,必须能够向社会和居民提供高质量、多样性的消费产品。对此,必须更多地运用系统观念和改革政策的协同集成,实现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高质量、高标准的产品供给,引领和创造新型消费需求、消费升级,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适配性,使国内供给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要发挥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作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相互促进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要深入研究“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以及二者如何相互促进等具体政策措施,绝不能泛化供给与需求,只有把它们的优势和潜力、短板和堵点等问题解决好了,就能形成拉动经济发展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第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产业支撑。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山西省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生产方式转型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善的地方。一是产业链结构和布局与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附加值、科技含量等有待优化和提升;二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快,新动能培育和成长还较慢,实现程度有待提高;三是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取运作所需的关键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创造价值的能力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和障碍。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上,加快建立适应新发展阶段需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通过实施一系列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保链等举措,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具体来说,一是要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和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升级供应链。要利用部分领域和行业的先发优势带动新兴产业加快起步和创新发展,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加快迈向中高端。二是要加快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要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促进数字技术、自动化、人工智能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等不同环节的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生产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的深度融合,实施好产业基础现代化数字转型和再造工程,增强创新力、品牌力和竞争力,极大地带动和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要运用大數据分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及时优化布局调整,建立健全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预测预警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影响产业链和供应链运作的关键数据指标体系,建立安全有效的数据收集、存储、监管及传递机制,确保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要对产业链和供应链运作数据进行模式分析,得出不同产业链和供应链运作中的风险预警关键指标、判断标准及决策建议。四是要认真落实好山西“十四五”规划建议,构筑以龙头产业、行业组建联盟,以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点企业组成“链主”企业,形成全要素集成、上下游融通的新型产业生态。科学有效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制造业壮大夯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生活性服务产业扩面优化,使山西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不断迈向高品质、高标准和多元化新发展阶段。五是要积极探索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聚焦山西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能够激发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快提高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山西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要求和指示精神,持续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为山西加快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价值链能力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今后要根据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部署,继续坚决处置“僵尸企业”,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转型蹚新路出雏型提供坚实的基础动力保障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的前途命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要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个面向”战略目标,抓紧研究规划部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项目课题,运用清单化管理模式,把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激发出创新驱动的新活力新动能,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第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有关规定,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效益。认真学习运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等有关政策规定,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支持通过股权与债权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研究、应用新科技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一是要抓好科技成果存量的变现变活。选取合适的、较成熟的技术成果,在营商环境好、产业基础好的市县推动转移转化。二是要保持足够规模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这是未来开发研究的重中之重。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需要和依靠掌握科技知识,又具有市场经营头脑的专业技术经纪人、创新者,作为带头人去推动推广、创业创办。所以,要鼓励适合于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实现转型跨越,引导更多的科技人员围绕市场需要、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科研工作。
第二,要通过激活市场创新要素,提高经济效益。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只有持续高效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才能提升综合国力,更好地保障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从全世界范围的市场趋势来看,最具创新活力、动力和成长性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初创型的科技企业。因此,我们要大胆放手创造条件,鼓励这部分科技人员带头创业,领办企业。要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加大对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先进科技成果的支持力度,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早中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依法运用技术、能耗、环保等方面的标准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
科技成果只有同市场需求、国家需要、产业产品相结合,才能完成从基础科学研究、产品实验开发、生产应用推广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变现为推动生产等经营活动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就是要破除旧的制度壁垒、转换视角,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才能让科技成果的种子在一个较长时间或周期内加速生长迭代出来,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第三,要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要用改革的强劲“动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积极引进和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等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攻坚行动,以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体制安排、政策制度等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保障,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技术性颠覆能力和第一动力。
一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新机制,全面实行科研项目申报“快捷化”“常态化”,大力推行立项“揭榜挂帅”制度和“军令状”管理措施,把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过程管理“备案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最优化。
二要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技术经纪人和技术交易市场,突出市场化、法治化导向,以实用性、有效性为目的和标准,开展科技转化成果的评估评价,让平台真正成为实体化运行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成为具有山西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枢纽和成熟的项目孵化模式,推动“研发优势”“技术优势”,加快转变为“生产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使山西关于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率先发挥重要作用。
三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科研技术,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科技、产业、人才、资本、数据、政策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高效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夯实科技创新的良田沃土。
四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高层次高水平的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链和创新高地。
第四,要加大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在“十四五”时期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加快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激发新发展动能,更好地增强经济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同时,要特别注重解决好发展数字经济给就业、服务、分配、税收、社会弱势群体不可避免地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挑战,未雨绸缪做好弥合数字鸿沟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要加大对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科学布局信息、融合、创新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养老、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缓解公共服务领域资源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要加强与国内创新技术的合作,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二要积极推进数据服务模式创新,拓展数字化应用范围和场景。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市政设施、民生服务、社会运行和治理方式创新,构筑全社会共享的数字生活。加快完善运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数字化水平,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强通信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加强数据安全合作,增强安全防护能力,提升数据安全水平。
三要发挥好数字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引擎作用,率先在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上,實现新技术新业态的数字转型和突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山西要充分发挥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有利机遇,一定要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生物、能源、材料等产业的交叉融合,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基础科学原始创新实现突破性发展,这是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山西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政策集成,结合发展中的实际和资源禀赋特征,实现多部门、多产业的系统协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抢占数字赋能经济的新高地,能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推动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山西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1).
〔2〕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山西日报,2021-01-01(03).
〔3〕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
〔4〕王一鸣.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4(09).
〔5〕洪银兴.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N〕.人民日报,2021-01-04(09).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