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迎
摘要: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因而将其运用在学前教育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与游戏结合的路径,切实发挥游戏的功效,让孩子在玩中成长,得到身心的愉悦发展。文章以大班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游戏教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102
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及时引导,能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还能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有助于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刚入园时,小班幼儿的游戏内容相对简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小班末期,幼儿们也逐渐开始有了区域间的交往意识。例如,最近孩子们总想买东西,这也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购买的愿望,此时,不妨组织他们一起“开商店”。在我的提议下大家一起策划起“开商店”的游戏活动,把商店开在什么位置,需要卖什么物品,售货员应负责些什么等都告之给他们。等商店开好后,孩子们也开始兴奋地玩了起来,但是,这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所有来商店的幼儿都充当起顾客来,商店没有售货员。“顾客”们来选购自己想要的商品,有的幼儿假装将钱放在桌上就走了,有的幼儿则抱起商品直接回到家中“享用”起来。
经过观察,我也终于理清楚一件事情:幼儿们只对选购物品感兴趣,他们需要的则是那些“能吃能喝”的食物。但是对当售货员一点都不感兴趣。这主要是和他们的年龄小、服务意识弱有关,为此,可以适当多开一些这样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
一、 游戏的基本特点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生动活泼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贯穿在幼儿活动的方方面面,使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意义深刻。
(一)游戲具有自愿性
游戏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因此尊重幼儿的个性喜好,具有自愿性。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根据不同的投放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区角进行游戏,教师只需指导就可以,无需多加强调、讲解,孩子会自主参与,主动设计,自行支配各种材料。
二、 游戏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被教师固定在座位上,而幼儿园有些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数学、社会等,若教师照本宣科地进行灌输式教学,非但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还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以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数学《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狼来了”的游戏: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戴上头饰,扮作“老狼”,另一组戴上羊的头饰扮作“小羊”,“小羊”向老狼发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根据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说出时间,若回答对就向“小羊”靠近一步,若错误需要后退一步。就这样,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高涨,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喜欢数学,乐于学习。
(二)游戏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抓紧这一时期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但平常的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机械性,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负担,不仅不能较好地落实体育训练的目标,还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若将游戏穿插其中,就能收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的游戏不仅能够让幼儿在跑、跳等活动中发展身体的平衡力,还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团队意识。实现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例如,跳绳是一种常见的大班体育活动,可以发展幼儿腿部肌肉的跳跃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教师可以在传统玩法的基础上,创新跳绳玩法,不仅锻炼幼儿的身体,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将绳子两头扣在一起,做圈套游戏;还可以将绳子当作“蛇”,玩“踩蛇尾”游戏,两人一组,一人拿着“蛇”,一人踩,拿着“蛇”的注意躲避,不能让对方踩到“蛇尾”,谁踩到“蛇尾”谁获胜;还可以两个小朋友各持绳子的两端,请第三个小朋友从绳子下钻过去,身体不能碰到绳子,玩“钻山洞”的游戏……就这样,看似普通的跳绳,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幼儿手里玩出新意、玩出精彩、玩出质量。
(三)游戏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教学活动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其目的是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提高表达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语言教学要摈弃传统教师讲、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而要不断探索语言教学新形势,从而极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语言教学的属性,将游戏穿插其中可以让语言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是推动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大限度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目标。通过“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所化解的纠纷,全部是人民调解组织自行受理,以及有关部门转办的矛盾纠纷。这些纠纷通过司法机关与人民调解组织、信访部门及其他组织的联动,在矛盾初始阶段得到了化解。同时,在该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还通过矛盾预警机制、联合调解机制以及多部门联动机制,及时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初始萌芽阶段,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三、 结语
总之,游戏是幼儿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内容,孩子们喜欢游戏,爱玩游戏,游戏为他们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重视游戏,为幼儿提供各种游戏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华娟.步步推进 频频互动:在区域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主动交往意识的“六步”推进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
[2]郑艳红.还孩子“真”游戏 促孩子“真”发展:“游戏精神”视域下的幼儿体验活动研究[J].学周刊,2018(34).
[3]周雨红.把握角色,有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7(11).
四川省绵竹市第二示范幼儿园